-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幼兒園混齡教育實踐與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64704
- 條形碼:9787516664704 ; 978-7-5166-647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幼兒園混齡教育實踐與探索 本書特色
本書易于理解、實操性較強。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幼兒混齡教育實踐案例,在分析說明上盡可能考慮得比較周全。這樣基于實踐、明確詳細的幼兒混齡教育書籍,目前還是不多見的。 我國雖然在很長時間內并沒有提出“混齡教育”的概念,但事實上實際實施混齡教育歷史悠久、實踐經歷豐富。本書既充分體現出對中華傳統文化中這一寶貴資源的繼承和發揚,又是在當代中國對幼兒混齡教育的創新探索。
幼兒園混齡教育實踐與探索 內容簡介
幼兒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寄托著所有家長的希望。混齡教育能夠給予幼兒更多與不同年齡小伙伴接觸和交流的機會,為幼兒認識自我、人際交往創造了空間。本書從工作常規、組織建議、主題課程、案例指導等方面為幼兒園混齡班級工作提供了指導與借鑒,對幼兒混齡教育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幼兒園混齡教育實踐與探索 目錄
**章 混齡班級一日活動常規
一、混齡班級保教人員一日工作內容及要點 002
二、混齡班級一日活動組織建議 010
第二章 混齡教學課程框架脈絡
一、教研活動案例 016
案例1 旅行的故事 016
案例2 “秋天的旅行”主題活動 020
二、教學活動案例與反思 023
案例1 身體的秘密 023
案例2 小動物的聲音 026
案例3 蛋花四濺 029
第三章 保教主任對教學案例的指導
案例1 可愛的小動物 034
案例2 有趣的飛翔 037
案例3 盒子變身記 040
案例4 降低班級噪聲 043
案例5 我的身體都會響 045
第四章 班級日常活動的組織
一、生活環節組織的要點 050
二、集體活動案例的趣味點 053
案例1 男孩女孩 053
案例2 神秘的我們 055
案例3 我家有幾口 057
案例4 Do Re Mi 060
三、教學活動組織心得 062
第五章 教學案例37篇
案例1 蘋果去哪里了 074
案例2 我的家有幾口人 077
案例3 我和大人不一樣 079
案例4 我的好朋友在哪里 082
案例5 好朋友 086
案例6 我愛我家 088
案例7 秋天 090
案例8 回龍園里找秋天 092
案例9 樹葉回家 094
案例10 馬背上的民族 096
案例11 內蒙古之旅 099
案例12 旅行公約 102
案例13 旅行物品準備 104
案例14 故宮尋寶 107
案例15 海島之旅 109
案例16 我的旅行我做主 112
案例17 我的旅行分享 115
案例18 霧霾大作戰 117
案例19 盒子變身記 120
案例20 風來了 123
案例21 好玩的磁鐵 126
案例22 蛀牙蟲 129
案例23 讓紙落下來 132
案例24 走走停停 135
案例25 毛毛蟲的襪子 138
案例26 讓硬幣浮起來 141
案例27 沉與浮的游戲 144
案例28 我和瓶子做游戲 147
案例29 餅干從哪里來 150
案例30 找影子 153
案例31 影子的秘密 156
案例32 過年啦 159
案例33 我的身體都會響 163
案例34 一年有四季 166
案例35 自制水果茶 170
案例36 我愛你 173
案例37 玩具回家 176
后記 179
幼兒園混齡教育實踐與探索 節選
**章 混齡班級一日活動常規 二、混齡班級一日活動組織建議 (一)混齡班級之常規要求 1.上下樓梯 上下樓梯時A教師帶隊,B教師負責中段,提醒孩子一個跟著一個走。C老師負責隊尾,確保孩子不掉隊。期間大孩子和小孩子相間而行,大帶小,避免事故發生。另外,教師要提示幼兒靠右行走。 2.進餐環節 分餐時對體弱、年齡小的兒童特殊關照,分餐少量多次,減緩壓力。請大孩子帶領小孩子做值日生工作,發放餐具、餐食,并進行餐后整理。 3.盥洗環節 班級盥洗室水池分高矮配置,把毛巾架、漱口杯格子的低層留給年齡小的幼兒使用。 4.過渡環節 如廁、飲水、加餐整理物品等環節,請大孩子帶領小孩子進行,教師指導大孩子盡到責任,培養小孩子建立習慣。 (二)混齡教育之區域活動 1.區域設置 根據《指南》精神并結合混齡班級的特點設定:生活角色區、建筑創意區、信息采集區、科學探究區、藝術表演區、倉儲區。 2.材料配備 自制半成品材料為主,區域**的基礎材料為輔。區域材料以不同顏色“集裝箱盒子”形式存放,幼兒根據顏色區分內容,選擇材料。 3.活動架構 區域間具有關聯性,從生活角色區開始,到餐廳配送、建構區的道路交通,以及美工區的禮物訂單,觀看演出或者科學探究,去閱讀、去查找、去補充一系列的現實生活場景,形成真實的社會氛圍。 4.活動點評 從幼兒參與性上,思考教師區域設置及材料投放是否適宜;注重教師的引領是否促進了區域間的交流,思考活動本身是否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否找到活動亮點及幼兒活動中的創新點。 5.教師的作用 真正融入區域活動之中,以協調員的身份參與區域間的溝通,做好承上啟下的溝通橋梁,創設真實的教育情境。 (三)混齡教育之團討活動 1.目標的設定 根據園所課程綱要,制訂團討目標,結合區域活動投放材料,通過團體討論的形式提煉知識點、操作技能與方法。 2.實施手段 根據目標采用集體活動形式,依據活動的趣味點,遵循成長軌跡,采用科學嚴謹的活動步驟,借鑒教育戲劇多重角色的形式呈現。 3.活動反思 首先反思過程是否順暢、活動是否有趣,其次反思混齡教育模式下不同的角色是否可以分層次體現,幼兒和教師是否參與其中,以及活動是否給大家帶來愉悅。 (四)混齡教育之集體律動 1.目標的設定 依據混齡教育特點,關注幼兒身體協調能力。以基本步伐為主,肢體動作為輔,讓幼兒感受韻律節奏。 2.設計要點 首先,樂曲易于理解,節奏清晰,旋律適宜;其次,步伐明確,簡單易行;*后,肢體動作重復性強,便于幼兒模仿。 3.活動建議 以集體律動為主,律動重復性強,節奏清晰,旋律優美。 (五)混齡教育之戶外活動 1.目標的設定 根據《綱要》要求,從發展幼兒的協調性、柔韌性、力量性等方面,設計豐富多彩且適宜幼兒成長的內容。注重培養幼兒勇敢、堅定、敢于堅持的品格。 2.活動架構 戶外體育活動一般分為身體素質的練習與動作技巧的練習,可進行陽光體育活動,以及練習走、跑、跳、投擲、鉆、攀爬、滾等動作。 3.安全提示 強化幼兒園安全工作,場地環境、設備玩具和使用方法均要安全,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第二章混齡教學課程框架脈絡 一、教研活動案例 案例1 旅行的故事 日期:2018年10月22日 主持人:崔萌 人員:全體教師 時間:13∶00—14∶15 教研主題:“旅行的故事”混齡教學案例討論 1.確定主題活動名稱。 焦老師:旅行的故事、我的旅行、海島的故事、旅行之衣食住行。 杜老師:飛機游戲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開飛機去旅行,你們想去哪里啊?我們去看看。創設班級旅行區域:我去過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展示照片) 看到了什么地方?怎么去?區域投放地球儀、名勝古跡的書、航線圖、地圖、放大鏡、記錄紙、比例尺。到海島之后,要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了解海南島的特征,吃什么?住房怎么辦?穿多少衣服?如何出行? 蔡老師:海南島的房子有很多種,海鮮也和內地的不一樣。 趙老師:坐飛機、高鐵。 幼兒操作點: 飛行線路圖、航海線路圖、旅行計劃書(在區域里面完成),探究地球儀的作用以及相關地理知識。 朱老師:活動目標從三個維度考慮,即認知知識層面、操作技能、情感態度。可以通過旅行了解三亞的風土人情、學會設計家庭旅行計劃、激發幼兒熱愛生活、享受旅行的過程。 朱老師:活動重點是通過旅行了解三亞的風土人情,活動難點是學會設計家庭旅行計劃。 戴老師:可以在延伸活動中繪畫旅行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投放到語言區作為自制圖書的材料。 余老師:可以給各個區域投放相關的延伸材料,如線路圖、地球儀、地圖、放大鏡、省會名稱圖卡——科學區。 圖書語言區:自制圖書、名勝古跡圖書、相關城市圖書、各地食品介紹、iPad、筆、紙、書皮——圖書語言區。 2.初步形成混齡活動案例——旅行的故事。 活動目標 (1)通過旅行的過程了解三亞的風土人情。 (2)學會正確地運用交通技能(學會設計家庭旅行計劃)。 (3)通過旅行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情緒。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食品、服裝、旅行箱等。 經驗準備:教室布置有關的環創、飛行圖、引導圖、沿途會看到的景象和地貌的東西、沿途的風景圖、幼兒的旅行照片、幼兒旅行地點的照片。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旅行了解三亞的風土人情。 活動難點:學會正確的運用交通技能(學會設計家庭旅行計劃)。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開飛機去旅行吧。你們想去哪里啊?我們去看看。 (2)準備不同房子的圖片,將圖片貼到自己喜歡的房子上。幼兒探究什么樣的房子適合在哪個地方。 (3)觀察人物著裝變化。 (4)分享各地特產。 活動延伸 幼兒畫出旅行中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并將畫作投放到語言區作為自制圖書的材料。 區域材料:線路圖、地球儀、地圖、放大鏡、省會名稱圖卡(科學區);自制圖書、名勝古跡科普圖書、相關城市科普圖書、各地食品介紹、iPad、筆、紙、書皮(圖書語言區)。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的討論,全體教師根據K4班“旅行”主題、K3班“故事”主題、K2班“家庭關系”主題,生成混齡教案“旅行的故事”。通過本次討論了解混齡主題活動的設計思路和過程,根據一個主題討論幼兒的學習探究點,根據《指南》要求設計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材料準備和活動過程。注重考慮幼兒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設置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和多種形式的操作過程來支持幼兒達成活動目標,*終獲得有益于幼兒成長的學習體驗。案例2 “秋天的旅行”主題活動 日期:2018年10月24日 主持人:于春陽 人員:全體教師 記錄:王娟 教研主題:“秋天的旅行”混齡教學案例討論 活動導入:通過開展“添畫游戲”鼓勵教師充分思考、溝通,圍繞“秋天的旅行”混齡教學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 以制作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教師梳理及記錄研討要點。 于:當各位老師看到“秋天的旅行”這個題目的時候,都想到了什么? 師:去哪兒玩?玩什么?怎么去? 于:這些想法反映的都是我們去旅行時會考慮的問題,即“人”去旅行,那么在生活中除了人能去旅行之外,還有什么可以旅行?請老師們圍繞動物、植物、食物、物品等方面,分別來說一說它們是怎樣去旅行的?如何設計旅行活動?如何有效利用活動區域? **類,動物的旅行。動物的遷移也是一種旅行。 師1:學生們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繪本了解動物的旅行經歷,也可以在表演區將繪本故事表演出來。 師2:在棋類區投放飛行棋,來進行動物旅行的游戲。 第二類,植物的旅行。植物的種子為了生長進行的旅行。 師1:學生們可以去植物角觀察植物。 師2:在圖書區投放有關種子旅行的圖書。 于:為什么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而有的植物用折枝或插秧繁殖呢? 第三類,食物的旅行。食物進入口腔、胃、小腸、大腸,*后通過肛門排出體外,這就是食物在人體中的旅行。 活動:可以通過觀察人體模型來了解食物在人體中的旅行過程,也可以通過觀察大便的顏色來猜測人體吃了哪些食物。 第四類,物品的旅行。物品從工廠生產、加工到交易,被運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即是物品的旅行,其中包括廢舊物品的利用。 相較以上四類,人的旅行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根據自己的意愿有計劃地去旅行;自出生開始的成長之旅。 活動:人體成長記錄導入活動。 探究點:人為什么會長高?會長到多高?吃什么可以長高?……
幼兒園混齡教育實踐與探索 作者簡介
崔國華,美國蒙臺梭利協會指導教師,受聘于國際兒童發展與教育學會,作為專家參與全國蒙臺梭利教師培訓工作。出版書籍《蒙臺梭利教育實踐攻略》。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提高國民邏輯素質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研究”。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