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選擇與失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405033
- 條形碼:9787576405033 ; 978-7-5764-050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選擇與失落 內容簡介
本書一部藝術史方面的著作。公元前334年開始的“亞歷山大東征”,將希臘文化帶入中亞及西北印度(今大多屬巴基斯坦境內)等地,形成了“希臘化遠東方”地區。希臘化遠東方藝術與其所處的多元文化語境之間,具有復雜的互動關系。通過分析希臘化遠東方藝術中體現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互動,本書旨在展現這一互動關系的具體機制,并探討它對希臘化遠東方藝術的形成、傳播和演變,以及該地區文化認同和文化意識的雙向影響。本書導論部分簡要評述了之前的相關研究及問題,并概要介紹了政治背景及正文內容架構。正文的討論從幾個案例入手,分三部分展開。**部分主要以阿伊·哈努姆城為案例,探討希臘人統治時期,希臘化遠東方藝術與其所處的文化環境間的互動關系。希臘人延續即有管理體制,并力圖建立一個希臘文化共同體。然而,由于希臘人對待外族文化的“希臘化的局限”,希臘文化與當地文化間始終存在著某種壁壘。第二部分針對游牧民族統治的所謂希臘化遠東方“黑暗時期”。游牧人的進入,沒有摧毀農耕文化,而是打破了希臘人與當地人間的藩籬,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交互作用。第三部分轉向西北印度——這里同樣歷經兩個時期的希臘化的多元文化交融,但是又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于是,尤其是在印度-帕提亞時期,統治者一方面選擇支持佛教藝術,另一方面選取來自包括希臘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的形象,向不同身份的領民展示統治權力,獲得其心理認同。*終,佛教藝術成為主流,一些希臘圖式仍然存留,但是希臘文化在該地區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則逐漸“失落”。
選擇與失落 目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