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先秦諸子和禮樂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57102
- 條形碼:9787569057102 ; 978-7-5690-571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諸子和禮樂文學 內容簡介
該書為古代文學研究專著。《史記》載,周公始創制禮作樂,對周王朝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禮確立并維護高低貴賤的等級秩序,樂在不同等級之間起融洽協調作用,二者共同構成了周文化的主體。周代的重要典籍如六經、貴族子弟的教育模式如六藝均貫穿著禮樂主線,可以說周文化就是禮樂文化。在先秦語境下,文學指向博學古文、善先王典文,是和禮樂有關的典籍和學問。禮樂儀式中往往伴隨語言活動,部分文學典籍就在此過程中孕育而生,如《詩》《書》。春秋時期,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開始被僭越。禮樂在思想界的凝聚力逐漸下滑,士人開始從各自的角度總結歷史,構想未來。如果把禮樂視為道術,諸子百家對禮樂的不同理解成為各自學派的立論基石。儒家全盤接納禮樂,墨、道、法等學派也紛紛著書立說。文學的使用主體和范圍發生改變和擴大。諸子學派在思想上做到了百家爭鳴,在文學上既有對舊有文學的繼承,又有各自的新變和突破。表現在文學開始脫離禮樂儀式,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人的主體地位開始超越經典,人的主體精神得到進一步高揚。很難說文學是禮樂的內涵還是外延,但在禮樂崩頹的背景下,諸子和文學的互動發展,成為文學史乃至文化目前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先秦諸子和禮樂文學 目錄
《戰國策·齊策六·燕攻齊取七十余城章》辨偽
——兼及《戰國策》中偽托文的創作特點
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商榷三則
江乙仕楚年代及歷史意義
莊子國屬問題述評
荀子游說齊相年代考
從“為亡為”章看楚簡《老子》的性質
老子“執左契”說辨析
禮樂文學編
戰國歌、謠、雜辭編年
漢賦功能的多樣化
《荀子·成相》文化淵源考辨
巫風音律民俗:鄭聲之淫再辨析
樂語“道古”的詩禮應用及文學意義
論莊子的“非樂”思想
——以《駢拇》《馬蹄》《胠篋》為中心
人倫之和:《詩經》中琴瑟的文化寓意
女樂于東周古今樂變遷的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先秦諸子和禮樂文學 作者簡介
宋健,汕頭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為禮樂文化與文學、先秦諸子學,先后發表學術論文《漢賦功能的多樣化》(《光明日報》)、《〈荀子·成相〉文化淵源考辨》(《孔子學刊》)等十余篇,均為核心刊物。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