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大作家的語文課:祖父的園子;火燒云(短篇小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363095
- 條形碼:9787531363095 ; 978-7-5313-630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作家的語文課:祖父的園子;火燒云(短篇小說)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6-10歲1.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叢書。以課本內容為核心,精心編選的名家經典。 2.注重提升孩子的語文閱讀力、思辨力、寫作力和文學鑒賞力。 3.《火燒云》被選作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課文。《祖父的園子》被選作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課文。 4. “大作家的語文課”書系選入語文教科書中的大作家的經典作品,結集出版,成為小學生的拓展閱讀圖書。作家包括汪曾祺、豐子愷、葉圣陶、嚴文井、陳伯吹、洪汛濤、孫幼軍、葉永烈、任溶溶等,每一位都是課本里的大作家,每一位都是底蘊深厚的大家、名家,他們的作品值得每個中國孩子閱讀。 5.全彩印刷、高清手繪插圖,一、二年級標注拼音,三年級及以上文字版,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獨立閱讀能力,拓展知識儲備,提高文學素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升課外閱讀效率。
大作家的語文課:祖父的園子;火燒云(短篇小說) 內容簡介
《呼蘭河傳》原本共七章,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祖父的園子·火燒云》選自《呼蘭河傳》,打破了**章、第二章……目錄的呈現方式,編輯結合故事的中心意思提煉出小標題,比如《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喜歡的詩》《趕鴨子》《老胡家的團員媳婦》《有二伯的尊嚴》等等。 《祖父的園子》: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作者曾稱它為自己的后花園),就像作者說的一樣,“花園里邊明晃晃的”,“新鮮漂亮”。 《火燒云》一文通過極富色彩性的書寫,賦予了空間獨特的魅力。蕭紅開篇后就給整個呼蘭河城賦予了一層奇異的紅色和金色:“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看,一切生物在晚霞的映照下改變了平日的樣子。!火燒云顏色和形態的變化,體現了蕭紅筆下真摯自由的孩童視角、物我相融的自然世界,激發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精神領域,值得持續體悟和思考。 后半部分的內容由景物轉到人物,寫出了團圓媳婦、馮歪嘴子、有二伯等人物的一系列悲慘的故事。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蕭紅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并以其獨特的超常規語言、自傳式敘事方法、非情節化的結構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 這本書的插畫選用的是著名畫家趙蘅老師的手繪作品。
大作家的語文課:祖父的園子;火燒云(短篇小說) 目錄
東二道街的大泥坑
提籃子賣麻花
不過了,買塊豆腐
火 燒 云
呼蘭河的一年四季
祖父的園子
祖父、祖母和我
記憶里的冬天
…………
草帽、衣裳、鞋子和腳步
有二伯偷東西
有二伯的鬧劇
“兔羔子”
馮歪嘴子
馮歪嘴子成家了
屋里屋外一樣冷
馮歪嘴子的老婆
馮歪嘴子的探訪員
馮歪嘴子疼兒子
快樂的一家
馮歪嘴子的妻子死了
含著淚的眼睛笑了起來
尾聲 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
大作家的語文課:祖父的園子;火燒云(短篇小說) 節選
火 燒 云 賣豆腐的一收了市,一天的事情都完了。 家家戶戶都把晚飯吃過了。吃過了晚飯,看晚霞的看晚霞,不看晚霞的躺到炕上去睡覺的也有。 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個土名,叫火燒云。說“晚霞”人們不懂,若一說“火燒云”,就連三歲的孩子也會呀呀地往西天空里指給你看。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變成金色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子,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只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 他的旁邊走來了一個乘涼的人,那人說:“您老人家定要高壽,您老長了金胡子了。” 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堂堂的,好像是天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堂堂的,一會兒金洞洞的,一會兒半紫半黃的,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黃梨、紫茄子,這些顏色天空上邊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的,見也未曾見過的諸多種的顏色。 五秒鐘之內,天空里有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那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著有人騎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再過一秒鐘,沒有什么變化。再過兩三秒鐘,那匹馬變大了,馬腿也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但是一條馬尾巴不見了。 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的時候,那馬就變沒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這條狗十分兇猛,它在前邊跑著,它的后面似乎還跟了好幾條小狗崽兒。跑著跑著,小狗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又找到了一頭大獅子,和娘娘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的,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樣的蹲著,很威武地、很鎮靜地蹲著,蔑視一切的樣子,似乎眼睛連什么也不睬,看著看著地,一不謹慎,同時又看到了別一個什么。這時候,可就麻煩了,人的眼睛不能同時又看東又看西。這樣子會活活把那個大獅子糟蹋了。一轉眼,一低頭,那天空的東西就變了。若是再找,怕是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大獅子既然找不到,另外的那什么,比方就是一只猴子吧,猴子雖不如大獅子,可同時也沒有了。 一時恍恍惚惚的,滿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是什么也不像,什么也沒有了。 必須是低下頭去,把眼睛揉一揉,或者是沉靜一會兒再來看。 可是天空偏偏又不常常等待著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云下去了。 孩子們困倦了,回屋睡覺去了。竟有還沒能來得及進屋的,就靠在姐姐的腿上,或者是依在祖母的懷里就睡著了。 祖母的手里,拿著白馬鬃的蠅甩子,就用蠅甩子給他驅逐著蚊蟲。 祖母還不知道這孩子是已經睡了,還以為他在那里玩著呢! “下去玩一會兒去吧!把奶奶的腿壓麻了。” 用手一推,這孩子已經睡得搖搖晃晃的了。 這時候,火燒云已經完全下去了。 于是家家戶戶都進屋去睡覺,關起門窗來。 呼蘭河這地方,就是在六月里也不是十分熱,夜里總要蓋著薄棉被。 等黃昏之后的烏鴉飛過時,只能夠隔著窗子聽到那很少的尚未睡的孩子在嚷叫: 烏鴉烏鴉你打場, 給你二斗糧。 ………… 那漫天蓋地的一群黑烏鴉呱呱地大叫著,從整個縣城的頭頂上飛過去了。 據說飛過了呼蘭河的南岸,它們就在一個大樹林子里邊住下了。明天早晨起來再飛。 夏秋之間每夜要過烏鴉,究竟這些成百成千的烏鴉過到哪里去,孩子們是不大曉得的,大人們也不大講給他們聽。 只曉得念這套歌,“烏鴉烏鴉你打場,給你二斗糧”。 究竟給烏鴉二斗糧做什么,似乎不大有道理。 祖父的園子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據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祖母喜歡吃果子就種了果園。祖母又喜歡養羊,羊就把果樹給啃了。果樹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記憶的時候,園子里就只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它們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時候,只覺得園子里邊就有一棵大榆樹。 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這榆樹先嘯,來了雨,大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后園里邊。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的不單沒把菜種用土蓋上,反而把菜籽踢飛了。 小白菜長得非常之快,沒有幾天就冒了芽了,一轉眼就可以拔下來吃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趴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等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著狗尾草的一片地時,他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地給我講,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吃黃瓜去了。 黃瓜也許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只大蜻蜓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飛得多么快,哪里會追得上。好在一開始也沒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來,跟著蜻蜓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 采一個倭瓜花心,捉一只大綠豆青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也許把螞蚱腿就綁掉了,線頭上只拴了一條腿,而不見螞蚱了。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么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似的。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根黃瓜,就結一根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根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可是白云一來了的時候,那大團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銀似的,從祖父的頭上經過,低得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了個陰涼的地方,我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大作家的語文課:祖父的園子;火燒云(短篇小說) 作者簡介
作家蕭紅 蕭紅,女,原名張迺瑩,宣統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蘭府城一封建知識分子家庭。其祖父張維禎原為封建地主,但不善經營,家境大不如前。其父張廷舉系齊齊哈爾省立優級師范學堂畢業,獎勵師范科舉人,終生從事教育工作。其母姜玉蘭,為呼蘭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選之女,自幼隨父讀書。蕭紅幼年時,得到祖父張維禎的溺愛,受到良好的文學啟蒙教育。 1919年8歲時,生母姜玉蘭病故。 1920年秋,蕭紅入呼蘭縣第一女子高等并設國民學校(俗稱南關女校,1921年改為第一女子高等國民小學校,1924年改為第一女子初高兩級小學校)讀書。蕭紅學習用功,作文特別突出,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1924年初小畢業,升入本校高小班學習。 1927年7月,蕭紅高小畢業,因呼蘭只有男子中學,沒有女子中學,蕭紅進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立第一女子中學讀書。蕭紅愛好文學和繪畫,特別愛讀魯迅、茅盾、郭沫若的作品,校刊上發表過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詩。 1932年年底,蕭紅寫出了第一部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1933年10月,與蕭軍合著小說散文集《跋涉》。 1934年夏,蕭紅完成中篇小說《生死場》。 1934年11月,蕭紅在上海終于見到了她十分崇敬的魯迅先生。蕭紅投奔到魯迅身邊,這是她一生中的重大轉折,是蕭紅創作道路上的新起點。在魯迅的悉心指導和熱心幫助下,她創作發表了許多小說、詩歌和散文。出版了散文集《商市街》,小說、散文集《橋》。1935年12月,《生死場》出版,在進步文藝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奠定了蕭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成為蕭紅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此,在魯迅的教誨下,蕭紅的創作水平不斷提高,成為我國在國際上為數不多、頗有影響的女作家之一。 在1940年12月——那正是蕭紅逝世前一年多,那時她的健康還不怎樣成問題的時候,她寫成了她的最后著作——小說《呼蘭河傳》,然而在那時,蕭紅的心境已經是寂寞的了。而且從《呼蘭河傳》,我們又看到了蕭紅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 不久蕭紅就病了,她住進了瑪麗醫院。在醫院里她自然更寂寞了,然而她求生的意志非常強烈,她希望病好,她忍著寂寞住在醫院。她的病相當復雜,而大夫也荒唐透頂,等到診斷明白是肺病的時候就宣告已經無可救藥。可是蕭紅自信能活。甚至在香港戰爭爆發以后,夾在死于炮火和死于病二者之間的她,還是更怕前者,不過,心境的寂寞,仍然是對于她的*大的威脅。她咽最后一口氣時,許多朋友都不在她身邊,她就這樣帶著寂寞離開了這人間。 畫家趙蘅 生于1945年,浙江溫州人。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繪畫代表作有《太陽很足的晌午》《呂霞光畫室的早晨》《豆油燈》《蘋果和葉子》;插圖作品有《呼蘭河傳》《幼年合宜的位置》《通向父親的路》等;散文集有《下一班火車幾點開?》《拾回的歐洲畫頁》《憲益舅舅的最后十年》《四弦琴》等。油畫《太陽很足的晌午》獲全國美展銀獎,散文《重見瑪麗》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大獎。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