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大作家的語文課:北京的春節.草原(全彩美繪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362104
- 條形碼:9787531362104 ; 978-7-5313-621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作家的語文課:北京的春節.草原(全彩美繪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6-10歲1.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叢書。以課本內容為核心,精心編選的名家經典。 2.注重提升孩子的語文閱讀力、思辨力、寫作力和文學鑒賞力。 3.《草原》被選作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課文,《北京的春節》被選作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課文!敦垺贰赌鸽u》被選作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課文!稘系亩臁繁贿x作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課文。 4. “大作家的語文課”書系選入語文教科書中的大作家的經典作品,結集出版,成為小學生的拓展閱讀圖書。 作家包括汪曾祺、豐子愷、葉圣陶、嚴文井、陳伯吹、洪汛濤、孫幼軍、葉永烈、任溶溶等,每一位都是課本里的大作家,每一位都是底蘊深厚的大家、名家,他們的作品值得每個中國孩子閱讀。 5.全彩印刷、高清手繪插圖,一、二年級標注拼音,三年級及以上文字版,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獨立閱讀能力,拓展知識儲備,提高文學素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升課外閱讀效率。
大作家的語文課:北京的春節.草原(全彩美繪版) 內容簡介
《北京的春節·草原》精選著名作家老舍具有代表性的多篇散文佳作。《草原》被選作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課文,通過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主客聯歡圖這三幅生動的草原畫面,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展現了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北京的春節》被選作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課文,老舍用他充滿京味兒的樸實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現了傳統春節的溫馨與熱鬧。 本書還收錄寫景類散文《非正式的公園》《吊濟南》,記事類散文《快活的要飛了》《我的母親》《養花》;狀物類散文《貓》《小麻雀》《母雞》,及有關告誡學生為人處世方面的散文《我有一個志愿》《習慣》《文藝與木匠》,有關北京民俗的散文《兔兒爺》《想北平》等。 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的一貫風格。他認為:“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
大作家的語文課:北京的春節.草原(全彩美繪版) 目錄
草 原
非正式的公園
吊 濟 南
濟南的秋天
濟南的冬天
五月的青島
北京的春節
兔 兒 爺
想 北 平
夢想的文藝
文藝與木匠
怎樣讀小說
我所認識的沫若先生
小 麻 雀
小動物們
快活得要飛了
懷 友
青蓉略記
我的母親
我有一個志愿
習 慣
落 花 生
母 雞
“住”的夢
貓
養 花
大作家的語文課:北京的春節.草原(全彩美繪版) 節選
草 原 自幼就見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類的詞句。這曾經發生過不太好的影響,使人怕到北邊去。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沒骨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沒有用筆勾勒,于是,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與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紫塞,紫塞,誰說的?這是個翡翠的世界。連江南也未必有這樣的景色呀!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的牧業公社。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至為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條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馬飛過了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有許多匹馬,有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我們約請了海拉爾的一位女舞蹈員給我們做翻譯。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陳旗的人,鄂溫克族。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我們用不著水晶花同志給做翻譯了。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都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正是: 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切切莫相忘! 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兒,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腿藗円参璧奈,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人的生活變了,草原上的一切也都隨著變。就拿蒙古包來說吧,從前每被呼為氈廬,今天卻變了樣,是用木條與草稈做成的,為是夏天住著涼爽,到冬天再改裝。看那馬群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馬,也有高大的新種三河馬。這種大馬真體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龍馬精神”這類的話兒,并且想騎上它,馳騁萬里。牛也改了種,有的重達千斤,乳房像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哪!并非浮夸。羊群里既有原來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種的短尾細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的,人畜兩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氣象之一。 北京的春節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歷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芭D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冷的時候?墒牵搅藝蓝痪帽闶谴禾,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圓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叫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日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干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摻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峙碌谌虏攀琴I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和年畫等。 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需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春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初一,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大作家的語文課:北京的春節.草原(全彩美繪版) 作者簡介
作家老舍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生于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茶館》《龍須溝》等。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陣亡。老舍家曾遭八國聯軍的意大利軍人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難。老舍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后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于1918年畢業。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杰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兒”十足的世界。老舍的語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賞。老舍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也沒有一位這樣的大師是記錄人民語言,而不給它加工的!币虼耍髌分腥宋镎Z言是提煉過的北京白話。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他認為:“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崩仙岬囊簧偸峭业毓ぷ,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