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東亞文明 第3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08710
- 條形碼:9787522808710 ; 978-7-5228-0871-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亞文明 第3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加強國內學者與世界范圍內同領域同仁間的學術交流,促進東亞考古與文博事業的不斷發展。《東亞文明》的研究范圍以中國為中心,廣泛面向東亞世界,所涉領域包括考古學、歷史學、文物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等方面的研究。本集刊希望通過復合型的研究方法,推動有關東亞范圍內相關領域研究的融合與創新。本書為該集刊第3輯,包括先秦考古、歷史時期文物考古研究、區域歷史文化、域外遺珍、科技考古、考古學史、博物館與文化遺產保護、田野考古報道等方面內容。
東亞文明 第3輯 目錄
【先秦考古】
中國史前英雄歷險“單一神話”考古二例 何努/3
中國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饕餮紋母題 〔美〕艾蘭(Sarah Allan)/29
透物見人:從幾則案例談精神文化考古中的“情境”問題 徐峰/58
從考古資料看良渚文化的北進路線 陳聲波/70
【歷史時期文物考古】
絲路背景下的繭形壺源流蠡探 李銀德/83
“名”與“實”間的博弈——再論“晉制” 焉鵬飛/100
南京城墻博物館藏《明永樂十二年授牌起明威將軍誥命》淺識 馬麟 金連玉/115
【區域歷史文化】
從李日華及其《味水軒日記》看明代晚期江南文人的好古風氣
——以陶瓷藝術為中心的觀察 高杰/133
近代揚州士族鑒藏與文化傳承
——許莘農先生研究 繆瀚宇/142
淮安二河、三河得名考 徐進/162
高淳地區民間信仰的生態結構
——以Q村觀音寺為個案的考察 白莉 王晟聰/172
【域外遺珍】
大地之龜和月中玉兔
——瑪雅文明和中華文明相似性的初步思考 李新偉/183
圓形紋飾的源流與傳播研究 鄭成勝/193
韓國出土綠釉聯珠紋碗及東亞聯珠紋碗的譜系 〔韓〕趙胤宰/209
關于百濟武寧王陵出土墓志、買地券的幾個疑難問題 王志高/229
名古屋市博物館藏高句麗遺址資料簡論 〔日〕藤井康隆/239
【科技考古】
華南史前遺址動物骨骼鈣質膠結物的醋酸處理法 陳曦 袁增箭/251
【考古學史】
滕固的中國藝術史建構 郭卉/259
格“物”的考古學——梅原末治和他的時代 韓茗/267
從東洋史到考古學——原田淑人的“東洋考古學” 劉可維/280
【博物館與文化遺產保護】
不可移動文物的數字化保護及應用
——以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為例 殷潔/291
突出文物價值是古建筑保護的根基
——以南方地區古建筑文物為例 孟誠磊 黃松松 劉騁/302
【田野考古報道】
崇左江邊新石器時代遺址2007年試掘簡報 楊清平/313
江蘇泗陽凌城遺址調查試掘與文化性質再認識 王宣波 馬永強/327
南京棲霞區官窯村六朝墓葬發掘簡報 馬濤 王富國 王濱/335
江蘇溧陽大山下唐代窯址發掘的主要收獲及初步認識 史駿 董珊珊 杭濤/350
展開全部
東亞文明 第3輯 作者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在2000年于該校歷史學系的基礎上成立,現擁有考古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全國僅有的33個之一)、博士后流動站、考古學一級學術碩士學位點、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碩士學位點,下設考古研究所等校級重點科研機構,專業主要表現在長江下游考古、六朝考古、藝術考古、博物館研究等領域。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