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新時代文學作品集:長篇小說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363439
- 條形碼:9787531363439 ; 978-7-5313-634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文學作品集:長篇小說卷 本書特色
遼寧省作家協會組織引導全省廣大作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創作出一系列反映時代氣象、謳歌人民創造的“遼字號”文學精品。《新時代文學作品集(長篇小說卷上下)》收錄《我在你身邊》《綠茵少女》《十月的土地》等作品節選。
新時代文學作品集:長篇小說卷 內容簡介
《新時代文學作品集·長篇小說卷》(上下卷)收錄20部長篇小說節選,這些作品政治性、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既有經過時間沉淀、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精品,也有熱情書寫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生動實踐的新篇,還有關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佳作,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文學遼軍為時代書寫、為人民放歌,努力攀登新時代文學高峰所取得的可喜成績。
新時代文學作品集:長篇小說卷 目錄
我在你身邊(節選)
紅綢(節選)
索倫桿下的女人(節選)
祖墳(節選)
響窯(節選)
綠茵少女(節選)
蒲河小鎮(節選)
獨活(節選)
大遼詩后(節選)
藍灣之上(節選)
下卷
砂粒與星塵(節選)
錦西衛(節選)
娜樣紅(節選)
十月的土地(節選)
繁花似錦(節選)
向陽生長(節選)
烏蘭牧騎的孩子(節選)
北地(節選)
錦繡(節選)
大地芳菲(節選)
新時代文學作品集:長篇小說卷 節選
我在你身邊(節選) 于曉威 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春秋戰國時代,這里屬百粵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改屬南海郡番禺地。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為東莞,這是因其境內盛產一種叫作“莞草”的水草,故此得名。這里景色宜人,地面有山,山腳有江,江水人海,如果以足夠的高度來俯視,它的地形是自東向西傾斜的,也就是說東高西低,一邊為丘陵臺地,一邊為沖積平原。由于氣候溫暖,這里盛產水稻、香蕉、荔枝等農作物。 提到農作物,不能不講到番薯,即紅薯、地瓜。講到番薯,不能不說起陳益。1850年,東莞人陳益隨船到安南(今越南)做客,席間當地酋長每每命侍從以一種美物示人。這種美物,在陳益吃來,完全陌生,卻食之如膏,甘之如飴,并且,餓了可以熟吃做干糧,渴了可以生吃做水果,更加了不得的是,它不僅耐旱,同時產量奇高,容易種植。這種美物中國沒有,安南酋長把它視為國寶,絕不送人。陳益心想,如果中國廣袤的大地上能種植它,該有多好。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陳益一邊游山玩水,羈旅經商,一邊深入田間,暗中觀察美物的種植方法,了然于心。終于在1852年,陳益回國,行前攜帶酋長贈送他的一面銅鼓,內中則藏有自己偷偷收集到的美物。船行半途,因有人告發,酋長急派快船追攔,而陳益憑著熟悉的海陸知識和技能,擺脫對方周旋,順利回國。回國后,陳益在他祖父的墓旁開地三十五畝,開始種植美物,不久村村效仿,遠近聞名,直至震動朝廷。這種美物,就是番薯。經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農政全書》里推廣,終于遍植大江南北,這大大促進了中國農業的發展并緩解了饑荒,直接支持了后面康乾時代的全國人口增長。 而陳益,無疑是中國引進番薯種植的**人。 這些都是很久遠的事了。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使得東莞不斷拋棄傳統的農業社會生產方式,轉而向工商業的經濟社會邁進。這里南離深圳僅九十公里,北距廣州五十公里,水路至香港四十七海里,至澳門四十八海里,是穗港經濟走廊要道,這一切使得人們爭相涌來,短短不到二十年間,人口由*初的幾十萬激增至近五百萬,本地企業不算,僅外商投資企業就將近一萬家,它們共同促使這里成為一座重要的國際制造業名城,而平均每年百分之二十的經濟增長率,更使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快的地區之一,以至深圳人驚呼:再這樣下去,東莞這座城市要追上深圳的規模了! 向外看是這樣,向內看,東莞人卻不能不垂青于它擁有的一座古城鎮——虎門。提起虎門,正如提起東莞要想起陳益一樣,也不能不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林則徐。1839年6月3日,五十四歲的林則徐率領眾多官兵和百姓,在虎門沙灘進行了著名的“虎門銷煙”運動。眾人先在沙灘上挖出兩個長和寬各十五丈的銷煙坑,引人海水,撒人白鹽,然后將收繳的鴉片先后倒人坑內,再拌以生石灰,使鴉片產生化學反應,不燃而毀。這個過程持續了二十三天,共銷毀鴉片二百多萬斤,由此揭開了中國反帝斗爭史的**幕。這是全世界都矚目的事件,中國人更是引以為豪。然而,也許是自豪和高興得過了頭,也許是中國人愿意追求宏大場面和氣魄,也許是中國歷來的兵燹之中有將不平事物付之一炬的傳統,甚至也許僅僅是,粵語中的“銷”和“燒”同音,因此,“虎門銷煙”無論在當世還是后世人眼里,都被展現成燃起熊熊烈火,將鴉片焚燒殆盡的情景,連許多影視劇也是如此表現。普通人以訛傳訛倒也罷了,被稱為tt二十五史”之一的《清史稿》,競也在書中的“志一百二十九”和“列傳一百五十七”等多處,一口一個“虎門燒煙”,這就不可理喻了。試想,二百多萬斤鴉片如果被焚燒并持續二十三天,那么別說林則徐在禁煙,由此產生的氣體是否反令林則徐的官兵及百姓沾上鴉片癮,也成為不可知的事。 除了“虎門銷煙”和“虎門炮戰”,在接下來長達一百四十年的時間里,虎門再也沒有什么聲名值得炫耀,它變得寂寂無聞。它像一只寂寞的怪獸,蹲守伶仃洋,眼望珠江口。夏天,風從南邊吹來,虎門的海水向北泛起漣漪;冬天,風從北邊吹來,虎門的海水又向南泛起漣漪。站在虎門的炮臺邊久了,連本地人都時常搞不清,虎門的海水是向南邊流,還是向北邊流;是從伶仃洋流到獅子洋,還是從獅子洋流到伶仃洋;而*終,它們又要共同流到哪里去…… 時間同樣來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虎門人開始重新打量外面的世界。他們以自身的行動,引起外界的關注,而絕不是外界強行給他們頒布政策或命令,指導他們的生活方式。 虎門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多地符合了日常生活點滴美的定義。*初,穿著樸素而沉悶的虎門人到香港去串親戚,臨行時,香港的親戚總會買來幾件時新的服裝作為禮品送給他們。當然,有時候他們自己也會去街上挑選兩三件,以便帶回虎門后再送給他們自己的親戚。這樣的事情總會發生:某一天,服裝的型號不對了,或是顏色不大適合,穿又不能穿,退又不能再退到香港去,怎么辦,只好到虎門的街頭去賣掉。想不到的是,這樣的服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