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鏡蛤生理生態學和繁殖生物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98743
- 條形碼:9787109298743 ; 978-7-109-2987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鏡蛤生理生態學和繁殖生物學研究 內容簡介
鏡蛤是一類重要的水產經濟潛力物種,對于豐富我國水產種質資源庫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書是首部系統介紹鏡蛤繁殖生物學和生理生態學的專著,由大連海洋大學權威貝類專家閆喜武教授領銜編寫。內容涵蓋鏡蛤生物學習性、營養價值分析、人工育苗技術、發育生物學、生理生態學等方面內容,具體研究了重要的環境影響因子對鏡蛤生理生態的影響,全面研究了鏡蛤繁殖生物學特征,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產業發展亦有參考作用。本書可供貝類行業科研工作者以及水產類高校師生作為參考書使用。
鏡蛤生理生態學和繁殖生物學研究 目錄
1 薄片鏡蛤苗種人工繁育技術研究
1.1 薄片鏡蛤人工育苗技術的初步研究
1.1.1 材料與方法
1.1.2 結果
1.2 薄片鏡蛤育苗繁育技術研究
1.2.1 種貝來源
1.2.2 育苗條件
1.2.3 水質調控
1.2.4 餌料培養
1.2.5 幼蟲選優
1.2.6 幼蟲管理
1.2.7 附著基的投放
1.2.8 稚貝的管理
1.2.9 產卵量、卵徑、孵化率及D形幼蟲大小
1.2.10 幼體的生長發育
2 環境因子對貝類繁殖周期及生化成分周年變化的影響
2.1 環境因子對貝類繁殖周期的影響
2.1.1 水溫的影響
2.1.2 餌料的影響
2.1.3 其他環境因子的影響
2.2 海洋貝類性腺發育階段的劃分
2.3 海洋貝類繁殖過程中的生化組分變化
2.3.1 糖原
2.3.2 脂肪
2.3.3 蛋白質
2.3.4 RNA/DNA
3 薄片鏡蛤繁殖周期及生化成分的周年變化研究
3.1 薄片鏡蛤的繁殖周期研究
3.1.1 材料與方法
3.1.2 結果
3.1.3 討論
3.2 薄片鏡蛤各組織生化成分周年變化
3.2.1 材料與方法
3.2.2 結果
3.2.3 討論
3.3 薄片鏡蛤性腺中性激素含量的周年變化
3.3.1 材料與方法
3.3.2 結果
3.3.3 討論
3.4 薄片鏡蛤營養成分分析與營養學評價
3.4.1 材料與方法
3.4.2 結果
3.4.3 討論
4 薄片鏡蛤形態特征及人工繁殖生物學研究
4.1 薄片鏡蛤殼形態與重量性狀通徑分析
4.1.1 材料與方法
4.1.2 結果與分析
4.1.3 討論
4.2 薄片鏡蛤受精及早期胚胎發育過程的細胞學觀察
4.2.1 材料與方法
4.2.2 結果
4.2.3 討論
4.3 溫度和鹽度對薄片鏡蛤孵化及幼蟲生長存活的影響
4.3.1 材料與方法
4.3.2 結果
4.3.3 討論
4.4 不同餌料和培育密度對薄片鏡蛤浮游幼蟲生長影響
4.4.1 材料與方法
4.4.2 結果
4.4.3 討論
5 溫度和鹽度對薄片鏡蛤成貝生理指標的影響
5.1 溫度和鹽度對薄片鏡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響
5.1.1 材料與方法
5.1.2 結果
5.1.3 討論
5.2 溫度和鹽度對薄片鏡蛤呼吸代謝酶活力的影響
5.2.1 材料與方法
5.2.2 結果
5.2.3 討論
6 日本鏡蛤數量性狀、營養成分及幼體生態學研究
6.1 日本鏡蛤研究進展
6.1.1 概述
6.1.2 物種鑒定方法
6.1.3 貝類數量性狀研究進展及分析方法
6.1.4 海水貝類營養成分分析
6.1.5 環境脅迫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6.2 日本鏡蛤的物種鑒定
6.2.1 材料和方法
6.2.2 序列比對
6.2.3 結果
6.2.4 討論
6.3 日本鏡蛤朝鮮群體的數量性狀的相關性及通徑分析
6.3.1 材料與方法
6.3.2 數據分析
6.3.3 結果與分析
6.3.4 討論
6.4 日本鏡蛤朝鮮群體營養成分分析
6.4.1 材料、儀器與方法
6.4.2 數據分析
6.4.3 結果與分析
6.4.4 討論
6.5 環境因子對日本鏡蛤浮游幼蟲發育與生長的影響
6.5.1 材料與方法
6.5.2 統計方法
6.5.3 結果
6.5.4 討論
6.6 日本鏡蛤的性腺發育和生殖周期
6.6.1 材料與方法
6.6.2 結果
6.6.3 討論
參考文獻
鏡蛤生理生態學和繁殖生物學研究 作者簡介
聶鴻濤,漢族,中共黨員,副研究員,大連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貝類分子遺傳學與貝類遺傳育種研究。2017—2018年美國奧本大學訪問學者。曾獲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人選,遼寧省高等學校杰出青年學者,遼寧省農業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大連市科技之星,大連海洋大學湛藍學者、蔚藍英才等稱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子課題等國家及省市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以第一或通信作者發表SCI論文67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5的論文15篇。出版專著1部,授權專利7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批兩個國審新品種,分別是菲律賓蛤仔“白斑馬蛤”和“斑馬蛤2號”。獲遼寧省海洋與漁業科技貢獻獎二等獎、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大連市青年科技獎、大連海洋大學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大連海洋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等榮譽。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