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楊慎《升庵詩話》與明代詩學高小慧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5216
- 條形碼:9787573205216 ; 978-7-5732-052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楊慎《升庵詩話》與明代詩學高小慧著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史研究者楊慎《升庵詩話》雖是隨筆式地記錄下字句校考、詩歌品評、源流論述,以及自我的創作心得,卻是楊慎詩學理論的具體表征,并且帶著顯著的時代特征,在明代詩學發展史上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是明代五大批評著作之一。本書全面挖掘梳理了以《升庵詩話》為代表的楊慎詩學的學術淵源和時代背景以及影響傳播。
楊慎《升庵詩話》與明代詩學高小慧著 內容簡介
楊慎是明代文壇一位特出的天才,其學術汪洋,其著作繁多。《升庵詩話》體現了其“學有根柢”與宗尚六朝初唐的詩學取向。其詩論受到了明代前期詩學詩論的影響,又對后來的詩論家產生重要的影響,以至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明清詩學的發展走向。本書從明代心學、理學、考據學的學風與楊慎的師友交游、儒釋道三家之學這些方面挖掘了楊慎的學術思想資源,又結合同代前后七子等人的復古詩學,辨析楊慎的“六朝派”身份和詩史觀。
楊慎《升庵詩話》與明代詩學高小慧著 目錄
**章 《升庵詩話》版本流變考
**節 《升庵詩話》在嘉靖年間的刊刻情況
第二節 《升庵詩話》在萬歷年間的刊刻情況
第三節 《升庵詩話》在清朝的刊刻情況
第四節 《升庵詩話》在近現代的刊刻情況
第二章 《升庵詩話》生成的文化語境
**節 明代理學的發展及其影響
第二節 明代心學的發展及其影響
第三節 明代中期圖書出版與楊慎的考據思想
第三章 《升庵詩話》的當代詩學淵源
**節 麗澤詩社 切磋講習
第二節 翰林時期 升堂入室
第三節 青壯之年 交游七子
第四節 往返滇蜀 “七子”“四家”
第四章 《升庵詩話》的多維思想建構
**節 儒士本色 兼濟理念
第二節 莊老風韻 委運任化
第三節 佛禪意趣 豁達超脫
第五章 《升庵詩話》及其考據詩學
**節 楊慎考據詩學之博學基礎
第二節 楊慎考據詩學的具體表現
第二節 楊慎考據詩學的歷史評價
第六章 《唐詩品匯》與《升庵詩話》
**節 楊慎對高棅詩學體系的接納
第二節 楊慎對高棅紕漏的批評
第七章 從《懷麓堂詩話》到《升庵詩話》
**節 以聲辨詩 首倡格調
第二節 以聲為教 推崇雅正
第三節 崇尚唐音 不廢宋元
第四節 詩法杜甫 反對泥古
第八章 《升庵詩話》與“六朝派”的確立
**節 六朝文學:歷代評價與接受的雙重悖論
第二節 明代中期文壇的六朝習氣
第三節 楊慎與六朝文學
第九章 三維視角下楊慎“詩史論”再觀照
**節 修史實踐:史官職業身份
第二節 考據方法:真實可信的詩歌本事
第三節 詩人角度:含蓄蘊藉的審美追求
第四節 明清“詩史”論對楊慎學說的揚棄
余論
結語
附錄 歷代《升庵詩話》序跋
程啟充《升庵詩話序》
李調元《升庵詩話序》
李調元《詩話補遺跋》
丁福保輯《重編升庵詩話弁言》
參考文獻
后記
楊慎《升庵詩話》與明代詩學高小慧著 節選
楊慎基本上認同高棅《唐詩品匯》的四唐分期說。他對初唐(貞觀)、盛唐(開元、天寶)、中唐(大歷、貞觀)、晚唐(元和、開成)的大致論述基本上也是沿著高棅以盛唐詩歌為*佳的思路而來。 楊慎《升庵詩話》卷七“徐凝宮詞”條云: “水色簾前流玉霜,漢家飛燕在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徐凝詩多淺俗,《瀑布》詩為東坡所鄙,獨此詩有盛唐風格。 徐凝《廬山瀑布》原詩為“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相較而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有描繪,有夸張,有比喻,讓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瀑布如在目前。而徐凝從視覺和聽覺上對瀑布的震撼壯闊和雄偉氣勢進行描繪,雖然也有夸張的成分,但是并沒有什么詩情畫意,所以蘇軾予以批評。再聯系這首《宮詞》,作者以“飛燕”作意象,運用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把宮女們深長的幽怨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意在言外,婉轉含蓄。由此,所謂“盛唐氣象”,應該是昂揚的時代精神、嶄新的心靈體驗通過意象的運用和意境的營造而呈現出來的審美風格,即高棅所謂“聲律風骨始備”是也。 又如《升庵詩話》卷一“文與可”條云: 其五言律有韋蘇州、孟襄陽之風,信坡公不虛賞也。今錄其數首于此。……此八詩置之開元諸公集中,殆不可別,今曰宋無詩,豈其然乎! 此條明確以盛唐之韋應物韋蘇州、孟浩然為品詩之圭臬。 又如《升庵詩話》卷八“桃花詩”條云: 唐自貞觀至景龍,詩人之作,盡是應制。命題既同,體制復一,其綺繪有余,而微乏韻度,獨蘇颋“東望望春春可憐”一篇,迥出群英矣。予又見中宗賞桃花,應制凡十余人,*后一小臣一絕云:“源水叢花無數開,丹跗紅萼間青梅。從今結子三千歲,預喜仙游復摘來。”此詩一出,群作皆廢,中宗令宮女唱之,號“桃花行” ,惜不知作者名。然宋元近時選唐詩者將百家,無有選此者。未之見耶?不之識耶? 此條可以一分為二地來剖析。其一,“唐自貞觀至景龍,詩人之作,盡是應制。命題既同,體制復一,其綺繪有余,而微乏韻度”。此一部分,楊慎首肯高棅關于四唐的分法,初唐沾染六朝余習,“綺繪有余,而微乏韻度”。其二,對包括《唐詩品匯》在內的“宋元近時選唐詩者將百家”選編者“無眼力”的遺漏表示遺憾。
楊慎《升庵詩話》與明代詩學高小慧著 作者簡介
高小慧(1975—),女,漢族,河南省平輿縣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文學與文論研究。專著有《中國古代德治思想與文士文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楊慎文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發表論文40多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