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神現象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94476
- 條形碼:9787533494476 ; 978-7-5334-944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精神現象學 本書特色
本書是哲學類、教育學類圖書。闡述兒童精神現象的歷史生成和個體發生、兒童精神的多層性和多面性,提出兒童是游戲者、夢想家、哲學家、藝術家等命題,論釋兒童體載著自然、天道、天命、天性、天理、天心,體現著自然意志和自然目的,是真正的“奉天承運”者,是成人世界的開端與根系。
本書發揚中國童心主義傳統,融會西方兒童主義哲學,旨在促動哲學界關注兒童在思想史中的統治地位、更多關注和投入兒童-哲學研究;亦旨在為中文世界教育學重新奠基,以推動教育學界迎接兒童回歸教育的開端與中心地位。
兒童精神現象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部以“兒童精神現象學”命名的著作。德國浪漫派哲學奠基人施萊格爾認為:“對人的精神的真正的發生發展的研究實際上應該是哲學的優選任務。”兒童精神現象學是對兒童的精神發生發展進行研究的學科。該書稿主要探討兒童精神現象的歷史生成、兒童精神現象的個體發生、兒童精神生態學與兒童精神層論等,在此基礎上探討兒童的哲學、兒童的科學、兒童的倫理學、兒童的藝術等,亦探討游戲、藝術、神話、宗教、童話、兒歌的個體發生問題,以及兒童文化在全部文化中的奠基與開端意義。*后,探討了兒童的天性與文化、教育的辯證關系:天性是腳,文化為鞋;天性是體,文化為用;天性是內部根據,文化為外部條件;天性是本,文化為末——從而凸顯兒童在文化中的源始地位。本書是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一部教育學著作,在中文學術界是的、填補空白的,在國際學術界亦是具有中國學術風格的創新性作品。
兒童精神現象學 目錄
緒言:純粹兒童乃哲學之王
**章 兒童精神現象的歷史生成
**節 兒童是歷史之子
一、個體與類生物發生的一致性
二、個體與類精神發生的一致性:兒童的成長是對種系發生濃縮的揚棄的重演
三、生物發生與精神發生:融會與整合
四、教育與個體的精神發生
第二節 “幼態持續”與“永恒的兒童”
一、“幼態持續”概念
二、胎化學說與幼態持續學說
三、幼態持續學說與重演論
四、人類個體發育的遲緩與幼態持續學說
五、童年是潛在適應的“貯藏室”
六、人是“永恒的兒童”
七、人類文化的發展有幼態持續現象嗎
八、幼態持續學說對“兒童本位”、“兒童主義”思想的支援
九、發現童年的寶庫
第二章 兒童精神現象的個體發生
**節 精神發生與兒童教育
第二節 精神現象的腦定位研究與兒童教育
一、精神現象的腦定位研究
二、精神現象腦定位研究的教育學意義
第三節 從孵卵現象說到兒童教育
第四節 從發育生物學說到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
第五節 兒童精神發生學對兒童教育研究和兒童文學創作的原則性規定8s
一、兒童有意識的生活不是兒童心理發展或精神發生的起點,而恰恰是兒童心理發展和精神發生的結果
二、兒童成長的內部原因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依據
三、心理原型、文學母題與兒童教材的編制和兒童文學的創作
第三章 精神生態學與精神層論:精神的多層性和多面性與兒童的精神成長
**節 盧梭的《懺悔錄》:全方位披露人性的“**份參考材料”
第二節 梭羅的《瓦爾登湖》:心靈探險的一份報告
第三節 榮格:1909年一個夢的啟示
第四節 對根我的追尋
第五節 兩首詩與一次拜佛:沉淪于黑暗還是追求光明
第六節 精神層論與兒童的精神成長
第四章 兒童的夢想:游戲、藝術、神話、宗教、童話、兒歌
**節 夢想
一、夢想是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
二、夢想是形式思維的啟蒙者和培育者
三、夢想把無人性的世界變成人的世界
四、夢想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五、夢想是意識與無意識的對話
六、夢想使兒童進入一個比現實世界更有詩意也更為宏大的世界
七、夢想有助于人格的茁壯成長
八、兒童生活在夢想的世界里
第二節 游戲與兒童的夢想
一、兒童在游戲中生活于現實以外的一種現實里
二、兒童游戲是現實性與超現實性的統一、嚴肅性與非嚴肅性的
統一、先驗與經驗的統一
三、游戲是創造性的源泉
四、尊重兒童的本能,尊重兒童的游戲
第三節 藝術與兒童的夢想
一、夢想是藝術與游戲相通的關鍵因素
二、康德與榮格:藝術創作是夢想的過程
三、兒童的藝術與兒童的夢想
第四節 神話與兒童的夢想
一、神話是人與自然世界永恒對話的“言語”
二、神話的發生學來源
三、神話與兒童的夢想
四、從神話到宗教:兒童與宗教
第五節 童話與兒童的夢想
一、童話與神話具有緊密的聯系
二、童話的發展價值
第六節 兒歌(童謠)與兒童的夢想
一、上古文獻對兒歌的認識
二、兒歌是心靈的游戲,它具有夢想的成分
三、兒歌與永恒的普遍的人類精神
第五章 兒童的哲學、科學、倫理學以及藝術
**節 兒童的哲學
一、兒童有自己的哲學
二、什么是兒童的哲學
三、兒童的哲學與成人的哲學有什么不同
四、兒童的哲學是兒童的一種天性
五、早期的哲學沖動會影響人的一生
六、兒童與哲學:馬修斯等人的研究
七、為什么要研究兒童的哲學
第二節 兒童的科學
一、兒童有其自己的科學
二、兒童時期的科學探索對個體成長的意義
第三節 兒童的倫理學
一、兒童有自己的倫理學
二、兒童的倫理學:兒童的道德困惑與道德認識
三、兒童倫理學中的道德范疇
四、兒童倫理學的性質
第四節 兒童的藝術
一、審美和藝術具有怎樣的關系
二、兒童都是藝術家
三、兒童藝術的性質
四、怎樣理解兒童的藝術
五、為什么要研究兒童的藝術
第六章 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
**節 兒童文化: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 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的異同
第三節 詩人視野中的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
第四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人文化對兒童文化的哺育和污染
第五節 建設適宜兒童成長的社會和文化
第六節 兒童文化與成人文化:在互補與互哺中相得益彰
第七節 論“兒童是成人之父”
一、華茲華斯:兒童是成人之父
二、成人是其曾是的那個兒童所造
三、魯迅的“幼者本位”
四、豐子愷:兒童“*健全”,成人已“殘廢”
五、“兒童是成人之父”對父權本位、成人本位的翻轉
第七章 天性是教育、文化的根基和開端
**節 天性是本,文化(或教育)為末
一、引言:天性與文化、教育的辯證關系
二、
展開全部
兒童精神現象學 作者簡介
劉曉東,教育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兒童研究》集刊編委會主任,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童年哲學、教育哲學、文化哲學、學前教育學。出版了《兒童精神哲學》《發現偉大兒童:從童年哲學到兒童主義》《兒童教育新論》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