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交流、博弈與征服——歷史視野中的東亞海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2892
- 條形碼:9787100212892 ; 978-7-100-21289-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交流、博弈與征服——歷史視野中的東亞海域 本書特色
一個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過去與未來本書在國內首次以學術著述形式專門探討“海上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開展東亞歷史海域海上命運共同體研究,既有理論上的探討,對歷史的回顧與考察,也有依托現實對未來的展望。本書的出版將會進一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建設和學術建設,深化人們對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認識,也可為我們國家的海洋戰略提供政策依據。
交流、博弈與征服——歷史視野中的東亞海域 內容簡介
本書將東亞歷史海域視為一個整體,一個“海上命運共同體”,研究東亞歷史海域“海上命運共同體”的發生與衍變、東亞歷史海域“海上命運共同體”的異化、東亞歷史海域“海上命運共同體”的未來走向、東亞歷史海域“海上命運共同體”與西太平洋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等,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充分考察太平洋世界體系與東亞海域體系的互動關系,關照中國將如何制定相應戰略以謀求海洋強國地位的現實之需。本書沒有回避歷史上發生在這片海洋上的不和諧的一幕,那些侵略、欺凌和爭霸的歷史,但本書同時也超越了沖突和博弈,把關注點放在以往很少有人研究的這片海域歷史上的內部交流、互動上,并將這片海域放在整個太平洋世界中,用全球史的眼光,探討“西太平洋海域文明的互動與共生”,探討這片海域的不同相關主體未來如何和諧互利共處。本書意在尋求發現建設“海上命運共同體”的可行性與內在邏輯,從而進一步推進中國的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業。
交流、博弈與征服——歷史視野中的東亞海域 目錄
東亞歷史海域變遷史
構建東亞海洋命運共同體之可行性——以東亞海上非傳統安全合作為視角
“日本海/東海”名稱的歷史演變與韓國的對策
東北亞海域“海上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基礎與進路
韓國釜山對日海上交往史論
18世紀晚期日本的海洋漂流民與日俄文化交流
東北亞海域的“零和博弈”:1870年代日俄兩國對科爾薩科夫的爭奪
“東亞歷史海域”的“殖民話語”問題
日本海洋國家論探源——以《海國兵談》為中心
**次世界大戰與日本海運造船業的世界性擴張
恭順與對抗:日本海軍外交中的隱含邏輯——以美國“大白艦隊”訪日為中心
近代日本漁業企業的壟斷經營與擴張研究
東南亞海域“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筑基礎與進路
戰爭時期“海上命運共同體”的異化——以日軍侵略海南島為中心
流言蜚語:南洋華僑文化生態的一個側面
后記
交流、博弈與征服——歷史視野中的東亞海域 作者簡介
陳秀武,東北師范大學日本研究所教授、所長、博士生導師。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社會與文化、日本思想史、東亞海域史。出版有《日本大正時期政治思潮與知識分子研究》《近代日本國家意識的形成》《日本的“萬國公法”受容與“霸權體系”構想》等著作,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多篇。主持多項國家及教育部基金項目,現為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第八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