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水科學概論(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609751
- 條形碼:9787522609751 ; 978-7-5226-097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科學概論(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的視覺較為全面地介紹了水的形成、賦存、運動、演化及與人類關系的有關知識,包括自然界的水存在、水性質、水循環和水功用,水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傳統水文學研究內容,人類改造利用水的水事活動等,分析了中國水問題的基本特征,影響因素與變化趨勢,闡明了中國水問題的多樣性,分析了氣候變化與人文因素對水問題的影響特征,總結了主要水問題和水策略,并展望了水科學未來,可作為非水文專業學生的教科書,亦可作為普及水知識的科普讀物。
水科學概論(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系列教材) 目錄
前言
第1章 水在宇宙
1.1 宇宙中的水
1.2 太陽系里的水
1.2.1 行星及矮行星上的水
1.2.2 行星衛星
1.2.3 小行星、彗星、流星、隕石與隕冰
1.2.4 奧特星云(Oort Cloud)和開普帶(Kuiper Belt)
1.2.5 月球表面的水
第2章 水的屬性
2.1 水的結構和構成
2.1.1 水的構成
2.1.2 水的分子結構
2.1.3 水的相態
2.2 水的物理性質
2.2.1 水的密度和容重
2.2.2 水的熱性質
2.2.3 水的黏滯性
2.2.4 水的表面張力
2.2.5 水的彈性及壓縮性
2.2.6 水的光電性質
2.2.7 水的靜力學性質
2.2.8 重水和它的物理性質
2.3 水的化學性質
2.3.1 水的熱穩定性
2.3.2 水的電離
2.3.3 水合作用
2.3.4 水解作用
2.3.5 水的幾個主要化學指標
2.4 水的動力學性質
2.4.1 基本概念
2.4.2 穩定一元流的連續性方程
2.4.3 水的動力學方程
2.4.4 層流和紊流的概念
2.5 水的功能
2.5.1 水是寶貴資源
2.5.2 水是地球重要營力
2.5.3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氣候要素
2.5.4 水是生命元素
2.5.5 水是地球上的特殊材料
2.5.6 水具有強大的運輸功能
2.5.7 水構成地球上美麗的景觀
2.5.8 水是*重要的生態環境因子
2.5.9 水是主要的信息載體
2.5.10 水是地球上主要的致災因子
2.6 水的作用
2.6.1 水的滋生作用
2.6.2 水的潤滑與阻滯作用
2.6.3 水的化能作用
2.6.4 水的輸送作用
2.6.5 水的會聚作用
2.6.6 水的分散作用
2.6.7 水的混合作用
2.6.8 水的穩定作用
2.6.9 水的沖刷作用
2.6.10 水的懸浮作用
2.6.11 水的更新作用
2.6.12 水的美化作用
2.7 水的自凈作用與環境容量的概念
2.7.1 物理凈化
2.7.2 化學凈化
2.7.3 生物凈化
2.7.4 稀釋作用
2.7.5 機械過濾
2.7.6 淀析作用
2.7.7 吸附作用
2.7.8 水環境容量
第3章 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循環
3.1 地球及其圈層構造
3.1.1 地球的行星性質和表面形態
3.1.2 地球的圈層構造
3.2 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其起源
3.2.1 地球上水圈的分類
3.2.2 地球上水的起源
3.3 地球上的水循環
3.3.1 地質循環
3.3.2 水文循環
3.4 海水循環
3.5 生物水循環
第4章 自然界中水的成分及其演化
4.1 自然界水中成分的類型
4.1.1 水中主要氣體成分及其特性
4.1.2 水中主要離子成分及其主要來源
4.1.3 水中的其他成分
4.2 自然界水化學成分的形成作用
4.2.1 溶濾作用
4.2.2 濃縮作用
4.2.3 脫碳酸作用
4.2.4 脫硫酸作用
4.2.5 硝化與反硝化作用
4.2.6 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4.2.7 混合作用
4.2.8 人類活動在水化學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4.3 自然界水的分類
4.3.1 自然界水的鹽度劃分
4.3.2 自然界水的成因劃分
4.3.3 自然界水的化學類型劃分
4.4 自然界水化學性質的演化
第5章 水·生命·人類
5.1 水與生命
5.1.1 生命是什么?
5.1.2 水是生命之源
5.2 人類與水
5.2.1 人體內的水量
5.2.2 人體與水的關系
5.2.3 人類健康與飲用水質量的關系
5.3 水文化及其作用
5.3.1 人類文明,由水而生
5.3.2 治水防災,文化源遠
5.3.3 通水輸運,文化繁榮
5.3.4 引水灌源,促進農業
5.3.5 航海周游,文明交融
5.3.6 一海洋文化,雄領未來
5.3.7 中華文化,山水相依,源源不斷,貫通陸海
第6章 水文學基礎
6.1 概述
6.2 大氣水文學概述
6.2.1 大氣水文學的基本概念
6.2.2 大氣水的存在形式
6.2.3 大氣水的來源——蒸發
6.2.4 大氣水的運動及其驅動力
6.2.5 人工降水
6.3 地表水文學概述
6.3.1 河流與流域
6.3.2 河水運動
6.3.3 河流中的固體徑流
6.3.4 河水化學成分
6.3.5 河口水文
6.3.6 河流徑流量
6.3.7 冰川
6.3.8 沼澤
6.4 海洋水文學基礎
6.4.1 海水的物理性質
6.4.2 海水成分
6.4.3 海水波浪運動
6.4.4 海水潮沙作用
6.4.5 海洋環流
6.4.6 海洋的其他水文現象
6.5 水文地質學基礎
6.5.1 巖土中的空隙
6.5.2 巖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6.5.3 巖土的水理性質
6.5.4 地下水的分類
6.5.5 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
6.5.6 地下水運動規律
6.5.7 地下水系統
6.5.8 其他相關內容
6.5.9 地下水量的計算
第7章 水環境與水資源
7.1 水環境及其意義
7.1.1 環境的基本概念
7.1.2 水環
第1章 水在宇宙
1.1 宇宙中的水
1.2 太陽系里的水
1.2.1 行星及矮行星上的水
1.2.2 行星衛星
1.2.3 小行星、彗星、流星、隕石與隕冰
1.2.4 奧特星云(Oort Cloud)和開普帶(Kuiper Belt)
1.2.5 月球表面的水
第2章 水的屬性
2.1 水的結構和構成
2.1.1 水的構成
2.1.2 水的分子結構
2.1.3 水的相態
2.2 水的物理性質
2.2.1 水的密度和容重
2.2.2 水的熱性質
2.2.3 水的黏滯性
2.2.4 水的表面張力
2.2.5 水的彈性及壓縮性
2.2.6 水的光電性質
2.2.7 水的靜力學性質
2.2.8 重水和它的物理性質
2.3 水的化學性質
2.3.1 水的熱穩定性
2.3.2 水的電離
2.3.3 水合作用
2.3.4 水解作用
2.3.5 水的幾個主要化學指標
2.4 水的動力學性質
2.4.1 基本概念
2.4.2 穩定一元流的連續性方程
2.4.3 水的動力學方程
2.4.4 層流和紊流的概念
2.5 水的功能
2.5.1 水是寶貴資源
2.5.2 水是地球重要營力
2.5.3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氣候要素
2.5.4 水是生命元素
2.5.5 水是地球上的特殊材料
2.5.6 水具有強大的運輸功能
2.5.7 水構成地球上美麗的景觀
2.5.8 水是*重要的生態環境因子
2.5.9 水是主要的信息載體
2.5.10 水是地球上主要的致災因子
2.6 水的作用
2.6.1 水的滋生作用
2.6.2 水的潤滑與阻滯作用
2.6.3 水的化能作用
2.6.4 水的輸送作用
2.6.5 水的會聚作用
2.6.6 水的分散作用
2.6.7 水的混合作用
2.6.8 水的穩定作用
2.6.9 水的沖刷作用
2.6.10 水的懸浮作用
2.6.11 水的更新作用
2.6.12 水的美化作用
2.7 水的自凈作用與環境容量的概念
2.7.1 物理凈化
2.7.2 化學凈化
2.7.3 生物凈化
2.7.4 稀釋作用
2.7.5 機械過濾
2.7.6 淀析作用
2.7.7 吸附作用
2.7.8 水環境容量
第3章 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循環
3.1 地球及其圈層構造
3.1.1 地球的行星性質和表面形態
3.1.2 地球的圈層構造
3.2 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其起源
3.2.1 地球上水圈的分類
3.2.2 地球上水的起源
3.3 地球上的水循環
3.3.1 地質循環
3.3.2 水文循環
3.4 海水循環
3.5 生物水循環
第4章 自然界中水的成分及其演化
4.1 自然界水中成分的類型
4.1.1 水中主要氣體成分及其特性
4.1.2 水中主要離子成分及其主要來源
4.1.3 水中的其他成分
4.2 自然界水化學成分的形成作用
4.2.1 溶濾作用
4.2.2 濃縮作用
4.2.3 脫碳酸作用
4.2.4 脫硫酸作用
4.2.5 硝化與反硝化作用
4.2.6 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
4.2.7 混合作用
4.2.8 人類活動在水化學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4.3 自然界水的分類
4.3.1 自然界水的鹽度劃分
4.3.2 自然界水的成因劃分
4.3.3 自然界水的化學類型劃分
4.4 自然界水化學性質的演化
第5章 水·生命·人類
5.1 水與生命
5.1.1 生命是什么?
5.1.2 水是生命之源
5.2 人類與水
5.2.1 人體內的水量
5.2.2 人體與水的關系
5.2.3 人類健康與飲用水質量的關系
5.3 水文化及其作用
5.3.1 人類文明,由水而生
5.3.2 治水防災,文化源遠
5.3.3 通水輸運,文化繁榮
5.3.4 引水灌源,促進農業
5.3.5 航海周游,文明交融
5.3.6 一海洋文化,雄領未來
5.3.7 中華文化,山水相依,源源不斷,貫通陸海
第6章 水文學基礎
6.1 概述
6.2 大氣水文學概述
6.2.1 大氣水文學的基本概念
6.2.2 大氣水的存在形式
6.2.3 大氣水的來源——蒸發
6.2.4 大氣水的運動及其驅動力
6.2.5 人工降水
6.3 地表水文學概述
6.3.1 河流與流域
6.3.2 河水運動
6.3.3 河流中的固體徑流
6.3.4 河水化學成分
6.3.5 河口水文
6.3.6 河流徑流量
6.3.7 冰川
6.3.8 沼澤
6.4 海洋水文學基礎
6.4.1 海水的物理性質
6.4.2 海水成分
6.4.3 海水波浪運動
6.4.4 海水潮沙作用
6.4.5 海洋環流
6.4.6 海洋的其他水文現象
6.5 水文地質學基礎
6.5.1 巖土中的空隙
6.5.2 巖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6.5.3 巖土的水理性質
6.5.4 地下水的分類
6.5.5 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
6.5.6 地下水運動規律
6.5.7 地下水系統
6.5.8 其他相關內容
6.5.9 地下水量的計算
第7章 水環境與水資源
7.1 水環境及其意義
7.1.1 環境的基本概念
7.1.2 水環
展開全部
水科學概論(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高宗軍,男,山東泰安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科技大學地質學院水文與環境系主任,山東省地質學會會員,山東水利學會會員,山東省能源學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泰安市第十屆政協委員,第二屆山東省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畢業于河北地質學院水工系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2002年6月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采礦工程專業,2005年11月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博士后出站。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