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8249
- 條形碼:9787522708249 ; 978-7-5227-082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內容簡介
第五屆中華思想史高峰論壇的主題是“社會形態演變與中華思想發展”,希望大家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探索中國社會形態演變與中華思想發展的互動關系進行深入交流,展開思想碰撞,不斷收獲新的學術成果。
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目錄
理論與評論
從“三重證據法”到三學科的整合——重建上古史研究中多學科互補互益的必要性
馬克思恩格斯與國家歷史研究
論馬克思宗教觀的發展脈絡
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考(1949-1978)
賡續經世傳統襄贊不世之業
中央集權不等于專制
專題研究
兩周社會崇尚威儀之風的興衰及其觀念之演進
早期道家的四種生成論
仁學的政治化與政治化的仁學——荀子仁義思想發微
先秦時代核心思想觀念的提出、繼承與發展
兩漢和親理論的創立、發展與完善
魏晉名理學與辨體批評
新舊《唐書》刑法志比較研究——兼論法律思想從重視法典到重視獄訟的推移
隋唐五代中韓共建佛教文化及其現代啟示
《俱舍論》在藏傳承及其義理考述
早期禪宗戒律觀的演進
牛頭禪與三論宗關系史論
王陽明心學與經學的互釋
天理人欲之辯與陳確的國家意識
明末遺舊掀起的經世思潮
明清之際天主教對自由意志的譯解
儒學歷史形態和國學發展邏輯
《芥舟學畫編》的畫學史價值
太平天國再評價——金田起義170周年之反思
清末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大家庭觀念的發展
中國近代史上激進與保守的和同——以全盤西化派與中國本位文化派為例
特殊性和優越性:錢穆的戰時文化民族主義情結
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國家現代化的歷史性貢獻
從衛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國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事業
編后記
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節選
《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第三,歷史研究的方法是從現實“回溯”過往。馬克思指出,“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這些形式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這種研究方法,是符合歷史發展的特點的。他舉例說:“資產階級社會借這些社會形式的殘片和因素建立起來,其中一部分是還未克服的遺物,繼續在這里存留著,一部分原來只是征兆的東西,發展到具有充分意義,等等。”比如商品,是一個古老的東西,但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才發展為社會的普遍細胞,甚至勞動力也成為商品,這才充分顯示了商品的意義。充分理解了這種展開了的形態,才可能更好地看清楚它原初的意義,無論是積極的或者消極的。所以馬克思又說,“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反過來說,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后才能理解”。這也提醒我們,前后一貫地剖析歷史演變的進程,這種理解才可能是準確的! 娜说恼J識規律來說,這種“回溯”的方法也是“迫不得已”的。人的認識總是由近及遠、由邇而遐,在直接經驗基礎上去吸納、融入間接經驗;或者說,人的認識總是帶著現實的“前見”。因為人們的認識活動必須有一定的時空感覺、時空觀念作為主體條件。這種條件的形成就是從切近處開始的。嬰兒*初是沒有什么時空概念的,他連兩只手搭在一起都不會,更不知道上海到北京到底有多遠,三皇五帝到如今有多久。只是在與周圍世界的實際交往活動中,他才由近及遠,慢慢形成、拓展自己的時空感覺和觀念。同樣,今人不見古時月,歷史研究者的時空觀念是在*切近的現實的基礎上形成、拓展的,其研究一步也離不開現實的基礎。古人講“切問近思”,就是講學問要從切近處開始! ‖F實的高度決定了視野的遠近和寬窄,正所謂登高可以望遠。但這是從出發點而言的,過度引申就取消了歷史研究的價值!皻v史研究有什么用”之類的疑問大概也與此有關。所以應該講兩句話,一是現實是歷史研究的基點,但不是全部,因為登高只是望遠的必要條件;二是在掌握大量信實材料的基礎上,歷史研究可以讓我們重溫歷史的軌跡,把握歷史運動的規律,拓展我們認識世界的深度和廣度,充實、調整、校準我們對現實的認識。這里的關鍵是要做貫通的研究。有一句話說,“哲學就是哲學史”。這是說,當代哲學范疇之間的邏輯和這些范疇在歷史上演進的秩序大致是相同的。這既不否定研究當代哲學,也不否定研究哲學史,而是要兩相對照,相資為用;把握了前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后者演變的邏輯關系,把握了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前者包含的歷史內涵。但是由于后者是一個個具體的歷史形態,在學習中濃縮地重復這個過程,就可以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實際的”鍛煉。所以恩格斯強調,要提高思維能力,除了學習哲學史,沒有別的途徑。學習歷史和感悟當下大致也是這種關系。 第四,一切社會科學都有經世的功能,而歷史研究為其提供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边@個論斷從唯物論、辯證法的高度,鮮明揭示了歷史研究在人類自我認知中的基礎性作用。人們的認識必須從經驗、從事實出發,而歷史就是一切經驗的總和。這是唯物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從辯證法的角度看,規律自身不能說明自身,人們只能通過考察事物的聯系和聯結、運動和轉化、產生和消逝的過程,一句話,只能通過考察事物在時空中的歷史演變來揭示規律。相應地,對于所有社會科學學科來說,它之所以能夠成立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研究相關領域的全部事實和經驗,研究相關領域的發展歷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揭示規律,才有可能成為一門科學。 從學科的規定性來說,宏通的歷史研究的首要任務是站在現實的基礎上去追溯歷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長時段、寬幅度、本質性地說明整個人類歷史的基本軌跡,發揮為其他社會科學門類的研究提供合理坐標的基礎作用;各種專門史的研究也緊密地結合著這個目標任務并為相關學科提供豐富、詳盡的歷史材料。換言之,在服務現實、改造世界的功能上,宏通的歷史研究區別于其他社會科學門類的地方在于,它不一定特別著意于當下的一時一事或某個方面,而更加著意于通過描繪宏大、長遠的歷史時空變遷,描繪社會有機體中相互關聯著的基本層面的演變過程、重要節點和基本趨勢,從而直接或間接地說明現實的總體定位,為未來的發展提示方向、手段和途徑,為人們的現實活動提供歷史感、方位感、在場感。這種定位,既包含肯定,也包含否定,是二者的統一。所謂“以史經世”本質上就是這樣一種活動。這是使宏通的歷史研究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核心問題;而唯物史觀直接的理論意義,就在于它能指導歷史研究正確地完成這個核心任務并使歷史研究成為科學! 20世紀80年代末的劇變之后,福山提出了“歷史終結論”,認為人類歷史發展到資本主義就開始萬世一系了。他肯定的是資本主義,否定的是社會主義。這當然是完全錯誤的,但當時迷惑了不少人;如果我們有長遠的歷史觀念,就可能不會受到這種蠱惑。還有,老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描述了人類的精神運動的歷程,在他看來,人類的精神從古希臘出發,轉了一圈,到普魯士王國、日耳曼民族就成為世界普照之光,就終結了,再也不會發展了。這固然反映了德國哲學當時所取得的成就,但也顯示了黑格爾哲學巨大的保守方面,因此它也被視為普魯士王國的官方哲學!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