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病理生理學(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6222
- 條形碼:9787030736222 ; 978-7-03-07362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病理生理學(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共分四篇。**篇病理生理學概論重點介紹了病理生理學發展簡史、疾病相關的基本概念和人類疾病發病機制概論;第二篇穩態理論與基本病理過程主要介紹了穩態與疾病的關系,穩態失衡后的十種基本病理過程,包括水、電、酸紊亂,體溫、血氧、血容量、凝血調節異常及細胞與內分泌穩態失衡等;第三篇應激與疾病介紹了應激的基本理論、心理疾病與軀體疾病;第四篇穩態應激失衡所致重要器官功能嚴重障礙選擇了*為重要的臟器,包括腎、肺、心、肝和腦單一器官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障礙進行介紹。
病理生理學(第三版) 目錄
**篇病理生理學概論
**章病理生理學發展簡史002
第二章疾病相關的基本概念012
**節健康與疾病012
第二節生與死019
第三章疾病發病機制概論026
**節認識疾病的發展過程026
第二節簡單疾病與復雜疾病028
第三節傳統與現代生物研究模式對疾病基本發病機制的認識030
第四節復雜疾病的研究方法032
第五節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一般規律038
第二篇穩態理論與基本病理過程
第四章穩態與疾病040
**節生物穩態與穩態的調節041
第二節穩態失衡與疾病043
第五章水平衡及紊亂052
**節水、鈉代謝概述053
第二節脫水057
第三節水腫062
第六章電解質平衡及紊亂——鉀代謝紊亂071
**節正常鉀代謝072
第二節鉀代謝紊亂075
第七章酸堿平衡與紊亂088
**節酸堿平衡與紊亂089
第二節酸堿平衡紊亂的基本機制098
第三節酸堿平衡紊亂對機體的影響105
第四節酸堿平衡紊亂的判斷108
第五節酸堿平衡紊亂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學基礎110
第八章氧失衡111
**節缺氧概述112
第二節缺氧的類型、原因與發病機制113
第三節缺氧對機體的影響118
第四節缺氧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122
第九章發熱124
**節體溫調節與升高概述125
第二節發熱的基本病因與機制126
第三節發熱對機體的影響132
第四節發熱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133
第十章休克135
**節休克概述 136
第二節休克的發病機制137
第三節休克對機體代謝與功能的影響142
第四節各種常見類型休克的特點143
第五節休克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145
第十一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147
**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概述148
第二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病機制148
第三節影響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發生發展的因素153
第四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分期與分型154
第五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對機體的影響155
第六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診斷與實驗室檢查156
第七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157
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損傷159
**節缺血再灌注損傷概述160
第二節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病機制161
第三節主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損傷變化167
第四節缺血再灌注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169
第十三章內分泌激素失衡170
**節內分泌激素失衡概述171
第二節糖尿病172
第三節甲狀腺素失衡與疾病180
第四節骨代謝疾病183
第十四章增殖性與退行性疾病188
**節增殖性疾病188
第二節退行性疾病194
第三篇應激與疾病
第十五章應激基本理論200
**節應激概述201
第二節應激的基本表現204
第十六章應激與心理疾病211
第十七章應激與軀體疾病219
**節應激重要相關因素與軀體疾病219
第二節應激與軀體疾病221
第四篇穩態應激失衡所致重要器官功能嚴重障礙
第十八章腎功能不全226
**節急性腎衰竭227
第二節慢性腎衰竭232
第三節尿毒癥239
第十九章呼吸功能不全243
**節呼吸衰竭概述244
第二節呼吸衰竭的病因與機制245
第三節呼吸衰竭對機體的影響250
第四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53
第五節呼吸衰竭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255
第二十章心功能不全257
**節心功能不全概述257
第二節心功能不全時機體的代償261
第三節心力衰竭的發生機制263
第四節心力衰竭對機體的影響269
第五節心力衰竭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271
第二十一章肝臟功能不全273
**節肝臟功能不全與肝性腦病概述274
第二節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276
第三節肝性腦病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283
第二十二章腦功能不全285
**節腦功能概述287
第二節認知障礙287
第三節意識障礙292
第二十三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297
**節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概述297
第二節多器官功能障礙的基本機制298
第三節多器官功能障礙對機體的影響302
第四節多器官功能障礙臨床防治措施的病理生理基礎304
主要參考文獻306
索引308
病理生理學(第三版) 節選
**篇病理生理學概論 **章病理生理學發展簡史 學習要點 掌握:①病理生理學現代概念;②病理生理學與病理解剖學、生理學異同。 熟悉:病理生理學建立的標志(實驗生理學、體液病理學和細胞病理學)。 了解:病理生理學創建過程。 學習和研究一門學科一般是從熟悉它的歷史開始的。中國哲人說過:溫故而知新。用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學)和physiopathology(病理生理學)作為主題詞,檢索全球生物醫學數據庫——PubMed中的文獻標題,得到如下結果(圖1-1)。1945~2016年,如圖中箭頭所示:在1972年前,文獻標題主要采用的是physiopathology,中文似乎應當翻譯或理解為生理病理學,而從1973年到現在,世界各國學者使用的詞匯主要是pathophysiology。現代的西方醫學詞典對這兩個英文詞匯的字面解釋是一樣的,中文也都翻譯為病理生理學。然而,為什么有這樣兩種不同的稱謂,其含義差別何在?歷史的真面目值得還原。 圖1-1 1945~2016年醫學科研文獻標題中使用病理生理學一詞差異 一、解剖學的誕生、生理學的建立 (一)文藝復興 黑死病是文藝復興的導火索之一,文藝復興是人體解剖學誕生的基礎。毋庸贅言,病理生理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病理生理學的發展歷史融匯在整個醫學發展歷史的洪流中。按西方人有關科學史分期方法之一,文藝復興前為古代,后為近現代。本章主要簡述文藝復興時期及近現代病理生理學發展簡史。 當今世界*著名的歷史學家之一,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麥克尼爾(McNeill)于1976年出版了醫史權威巨著——《瘟疫與人》。書中敘述了1346年蒙古人沿亞歐絲路,西征至黑海港口城市克里米亞,在當地受到瘟疫襲擊,然后瘟疫可能由意大利熱那亞商人經海路帶到地中海沿岸城市,并蔓延至歐洲各國,導致歐洲人類文明史上的大悲劇發生。數年間,1/4~1/3的歐洲人喪命。身處其時的意大利偉大作家薄伽丘(Boccaccio),在其名作《十日談》中,為后人記錄了這一人間夢魘,描繪了瘟疫帶來的社會的狂亂及人間慘劇,書中年輕的主人翁都夢想逃離正在走向死亡的意大利名城——佛羅倫薩。 因為面對突如其來的黑死病肆虐,醫生竭盡當時所知的各種手段,如放血療法、通便催吐等均無能為力,自責為“醫生的恥辱”。于是“昏頭”的人們遷怒于可憐的貓狗,甚至特殊的人群——猶太人**次遭遇了如同二戰一樣的大規模的集體大屠殺。不過“因禍得福”,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隔離、消毒、排污、火葬”等現代預防醫學和海港檢疫雛形開始在西方興起。大科學家牛頓(Newton)也可能因為黑死病流行期間,政府禁止人們離家遠行和大學停課,才躲過了一劫。 而處于全盛時期的基督社會,“全能”的上帝同樣也對這種毫無偏倚的死亡殺手束手無策。教會對其病因病機“神譴”的解釋,給出苦刑贖罪的“良方”,并未使篤信上帝的虔誠子民擺脫厄運。于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思想油然而生,宗教嚴格的禁欲教規首被沖破。上帝無能,只有自我救贖的理念逐漸復蘇,并對后世人人生而平等的普世價值觀點烙下了深深印痕。擺脫宗教桎梏,追求人的價值與尊嚴,成為劫后余生者人文精神追求的新偶像。“文藝復興”自此從策源地意大利,以涓涓細流漸漸開始涌動,進而形成澎湃之勢席卷整個歐洲。 文藝復興(14~17世紀)首先是一場思想大革命的解放,創新精神如社會舞臺上的一盞覺醒明燈,照亮了人世間的百科演出活動;它是此時嗷嗷待哺的資本主義嬰兒期的血供和能供,增強了萌芽期資本主義實體的體質。這是一個巨人林立的時代,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神學等各個領域都刮起了變革的風暴。在自然科學領域:數學、物理、天文、建筑等取得了璀璨的成果。同時它也是宗教與科學搏斗*激烈,*終以科學勝出,宗教妥協的時代。崇尚人文精神即人的價值與尊嚴,自此在西方世界就再未中斷,它也成為醫學殿堂不容更改的首要法則,相當程度上決定了醫學目的和醫學模式的變革(詳見第二章**節健康與疾病相關內容)。 在醫學領域,文藝復興是西方近現代醫學與古代醫學的一個分水嶺。基于學術自由之風在大學中吹拂,使醫學界挑戰統治西方古醫學近千年的醫神蓋倫(Galenus)的理論成為可能,其中*負盛名的首推出生于比利時醫師世家的意大利醫生維薩里(Vesalius),1543年,他出版了《人體構造》一書,其書用人體作為解剖對象,聘專業畫家制圖,以精美、準確而聞名天下,徹底推翻了蓋倫學派數百上千年來以猴、豬等動物解剖來推論人體結構的謬誤,因此維薩里被譽為人體解剖學之父。 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學領域,如無某些平行學科中的新知識、技術或儀器設備的新發展,使某個問題得以解決,在特定時刻要解決某個特殊問題是不大可能的。人體解剖學誕生的時代背景,除離不開思想解放以外,也離不開繪畫藝術對人體解剖學的深刻認識,離不開建筑行規對建筑體精準嚴苛的要求,以及其他學科發展氛圍的推動。例如文藝復興時代的達 芬奇(Da Vinci),僅憑一雙手和眼睛,其描繪的人體解剖素描圖(如頭骨、軀干等)的精確程度與現代二維數字掃描技術所獲得的圖像相比,令人吃驚得不相上下。顯然,在創新精神前提下,正確的研究對象、仔細觀察、精確的描述、不同專業相互交叉促進,是人體解剖學得以成功建立的一個關鍵要素。 (二)人體解剖形態學研究催生了人體生理功能學研究 人體解剖學的誕生是醫學史上劃時代的事件,人體生理學、病理學乃至病理生理學等莫不仰賴于它,它是近現代醫學教育的**科目。歷史巧合的是:哥白尼(Copernicus)于維薩里發表《人體構造》同年,發表了驚世駭俗的《天體運行論》。書中運動與靜止的觀念,參照體系的選擇,在思辨的角度和科學方法上給世人重重一擊,令人耳目一新。哥白尼通過觀測(而不僅是肉眼觀察),以及深邃的思考和數理邏輯運算,其測得的數據,如地球公轉一周時間的精密度達到了同時代人望塵莫及的地步,即使與我們所處的21世紀相比,其計算結果的誤差也僅為百萬分之一。這顯示了邏輯推理方法的強大力量,也深深影響了后世如伽利略(Galileo)、牛頓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伽利略是**位把實驗引進力學研究的科學家。1589年眾所周知的著名的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是伽利略堅信實驗是理論知識的來源的*佳佐證。 以上的事實表明:這一時期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在科學研究中,如解剖學中肉眼觀察是重要的,其結果可能是正確的,但觀察可能存在主觀性過強的弊端,正所謂俗語:“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眼睛”,其形成的印象或許根本就是錯誤的。完善的實驗,正確的參照設置與邏輯分析是彌補這一缺陷的重要手段,是人們獲得新的理論知識,形成一門新興學科的一種重要手段。 英國人哈維(Harvey)是一個將心臟解剖學的觀察與精巧(雖然原始)的生理實驗相結合的典范。血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一直困惑著古代醫學家們。先前的醫神蓋倫認為:人體由肝臟造血,將腸道帶來的營養物質經過靜脈系統送達全身而被吸收;而流經心臟的血得到了“精氣”成為動脈血,沿動脈系統流遍全身,使人能夠感知和活動;肝臟不停造血、肌肉不停用血,血液在動靜脈兩套血管里“潮起潮落”,*后消失得無影無蹤。顯然這種認識沒有血液循環的概念。 哈維在大量動物解剖學觀察基礎之上,設計了著名的“束臂阻流實驗”,即用膠皮管綁住上臂,遠端的動脈跳動減弱,而靜脈突起,提出血液可能以心為中心定向循環流動,并通過量化單位時間心輸出量與血液總量的關系,指出肝臟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造出如此巨量的血液,而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血液在一個閉合的管道中運行。有關這種心血管運行的機制,哈維巧妙地應用了水泵的工作原理來加以闡釋。1628年,哈維發表了他的著述《動物心臟與血液運動的解剖學研究》。該文章的發表被認為是近代生理學誕生的標志,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建立血液循環學說本身,更重要的在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學啟發了后人:基礎醫學科學研究通常首先是用實驗來證實一種現象,然后用實驗去深入研究它的機制,同時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其復雜的生物學機制(如用水泵的原理來描述復雜的心臟機械功能),這種思維和行為方式也成為后輩生命科學家們仿效的榜樣,至今大凡重要學術刊物發表重要文章,多數西方作者會潛意識地講述一個動聽的故事,來描述自己的科學研究。 二、“疾病的生理學”概念建立 漢字“學”,如數學、物理學、病理生理學等,指的是對不同性質學問的分門別類,這種分類有利于認識事物的特征和本質。同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相同興趣的人更易志同道合,有利于促進本門學科的發展。更學術的說法是:要成為一門“學”,其研究歷史、對象、特征、方法、研究目標及目的應有自身的特色。 “學”英文用詞根“-logy”表示。logy源于希臘語-logia(法語為-logie,中古拉丁語為-logia),意思是某人談論時的特點或風度。后演繹為演講、談論、論述、學說、理論、科學等意思。-ology近現代的意思是知識、科學的一個分支,-o-為縮合詞間元音,它起源于19世紀初左右,由于geology(地質學)、mythology(神話學)等使用而被公認為通常代表分門別類的“學”,描述一種新的學科形成。 生理學——physiology,源于中古時期法語physiologie,或直接引用于拉丁文physiologia,寓意自然科學,對自然的研究。希臘語physio-,示自然,logia謂研究,physiologia意思是活體正常功能的研究。而physiology在16世紀60年代才被英文用于表示自然活體的研究和描述。 病理學——pathology,古希臘語phathos,意為痛苦,pathologia意為情感的研究。在16世紀法語和拉丁語中為pathologie,意為疾病的研究、疾病的科學。1842年研究異常的精神狀態始用pathology。 病理生理學的“黎明”時期可能首先要上溯至16世紀中葉一位法國天才思想家菲爾內爾(Fernel)醫師。他因其箴言“生命是一周無焰之火”(Life is a week fire,burning without flame),為世人敬仰,名垂青史。他的登頂之作《通用醫學》(Universa Medicina)從生理學、病理學、治療學三個部分系統描述了人體功能活動和臨床差異。因其改革和重構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醫學框架,使其專業化和系統化,他的理論甚至被尊稱為是現代系統生物學萌芽的種子。正是他創建并建議用physiology來概括描述機體生理功能的學問,而用pathology來表示異常的病理狀態的學問,西方人也有人稱他為病理學之父。1542年,他編寫了一本書,猜想“患病個體中一定有特殊類型的生理學”。 1617年,法國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院長瓦蘭達(Veranda)在其有關醫學、處方、治療的書中**次創建了“pathologic physiology”一詞。但這個詞匯中文似乎還不能直接譯為病理生理學,根據當時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水平,它還不具有一個獨立學科的鮮明特色。理論上來看,它只是涉獵到了疾病,剛跨入疾病的殿堂,所以它實際上還屬于生理學的一個分支,所以翻譯為“疾病的生理學”或“病態生理學”為好。 意大利人莫爾加尼(Morgagni)于1761年發表了《疾病的位置與病因》著作,認為通過觀察器官上解剖學的變化,可以判定疾病的性質和癥狀產生的原因。創立了器官病理學(organ pathology),因此他被公認為病理學之父。病理學上“病灶”的概念也源于此。 1791~1799年,德國博學的赫克爾(Heckel)——性病學之父,編寫了兩卷本的《病態生理學》(Physiologia Pathologica)教材,據信這可能是世界上有史可查的**本“病態生理學”教材(至今國際學術界有一本刊物仍然沿用了這一名字)。不過赫克爾仍然沒有超越法國人的思想,他依然在強調pathologi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