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學細胞生物學(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4099
- 條形碼:9787030734099 ; 978-7-03-07340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細胞生物學(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16章,其中包括緒論、細胞的概念和分子基礎、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細胞膜、細胞連接與細胞外基質、細胞內膜系統及囊泡轉運、線粒體、細胞骨架、細胞核、基因概述、細胞生長增殖與細胞周期、細胞信號轉導、細胞分化、細胞衰老與死亡、干細胞、細胞工程。
醫學細胞生物學(第2版) 目錄
**章緒論1
**節細胞研究的歷程——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1
第二節細胞研究的模型——模式生物與細胞的生命意義6
第三節細胞生物學學科特征9
第四節醫學細胞生物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11
第二章細胞的概念和分子基礎15
**節細胞的概念15
第二節構成細胞的分子基礎22
第三節細胞的起源與進化31
第三章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39
**節細胞形態、結構觀察技術39
第二節細胞及其組分分離技術48
第三節細胞化學及細胞內分子示蹤技術53
第四節細胞培養技術57
第五節細胞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技術60
第四章細胞膜64
**節細胞膜的化學組成64
第二節細胞膜的生物學特性和分子結構模型70
第三節細胞膜的功能78
第四節細胞膜異常與疾病85
第五章細胞連接與細胞外基質90
**節細胞連接和細胞黏附90
第二節細胞外基質98
第六章細胞內膜系統及囊泡轉運108
**節內質網108
第二節高爾基體113
第三節溶酶體117
第四節過氧化物酶體121
第五節囊泡與囊泡轉運122
第六節細胞內膜系統異常與相關疾病126
第七章線粒體130
**節線粒體的基本特征130
第二節線粒體的功能142
第三節線粒體異常與人類疾病153
第四節線粒體研究的新進展156
第八章細胞骨架160
**節細胞骨架的基本結構與功能160
第二節細胞骨架異常與疾病178
第三節細胞骨架研究動態179
第九章細胞核182
**節核被膜(核膜)182
第二節染色質與染色體190
第三節核仁200
第四節核基質204
第五節細胞核的功能206
第六節細胞核與疾病208
第十章基因概述217
**節基因217
第二節基因轉錄219
第三節基因表達及調控225
第十一章細胞生長增殖與細胞周期240
**節細胞分裂240
第二節細胞周期251
第三節細胞周期與醫學267
第十二章細胞信號轉導274
**節配體274
第二節受體275
第三節細胞內信號分子279
第四節部分信號轉導通路282
第十三章細胞分化295
**節細胞分化的基本概念295
第二節細胞分化的分子基礎298
第三節細胞分化的影響因素303
第四節細胞分化與醫學305
第十四章細胞衰老與死亡312
**節細胞衰老312
第二節細胞死亡313
第三節細胞衰老、凋亡的調控機制及臨床318
第十五章干細胞327
**節干細胞概述327
第二節胚胎干細胞和組織干細胞329
第三節干細胞研究與醫學336
第十六章細胞工程344
**節細胞工程概述344
第二節細胞工程的應用353
參考文獻361
醫學細胞生物學(第2版) 節選
**章 緒論 自然界由有生命的物體和無生命的物質組成。生命(life)是指有機物和水等構成的一類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能回應刺激、能進行自我復制(繁殖)的半開放物質系統。生命個體通常都要經歷出生、成長和死亡。生命種群則在一代代個體的更替中經過自然選擇發生進化以適應環境。具有以上特征的個體均被視為生物(organism)。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估計有200萬?450萬種,己經滅絕的種類更多,估計至少也有1500萬種。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也變化多端。生物學(biology)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是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生物學源自博物學,經歷了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而進入了系統生物學時期。整個生物學就是兩種主題的對應:一種是個體的多樣性,另一種就是基本機制的穩定性。然而,無論是生命的起源、進化、終結,還是生物的種類、構成、發育,或者是生物學的兩種主題,人類對其科學的認知,都是源于細胞(cell)的發現。正如著名的生物學家 E. B.Wilson所言:“所有生物學的答案*終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因為所有生物體都是,或者曾經是,一個細胞。”而人類對細胞的認識,則依賴于生物技術和生物模型的應用。 **節細胞研究的歷程——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 細胞的發現迄今己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從研究技術來看細胞生物學的發展可分為三個層次,即顯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從時間縱軸來看細胞生物學的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主要的階段(表1-1)。 **階段: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發明與細胞的發現。從16世紀后期到19世紀30年代,是細胞發現和細胞知識的積累階段。通過對大量動植物的觀察,人們逐漸意識到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總之,沒有顯微鏡就不可能有細胞學誕生。 第二階段:高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發展與細胞學說的提出。從19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初期,隨著高分辨光學顯微鏡的問世,細胞核、核仁、原生質、細胞分裂的相繼發現以及細胞學說的形成,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在顯微水平研究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形態學、胚胎學和染色體知識的積累,使人們認識了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1893年Hertwig的專著《細胞與組織》(Die Zelle Und Die Gewe6e)出版,標志著細胞學的誕生。其后1896年哥倫比亞大學 Wilson 編著的 The Cell in Development and Heredity、1920年墨爾本大學 Agar 編著的 Cytology 都是這一領域*早的教科書。 第三階段: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與細胞超微結構的研究。從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電子顯微鏡技術出現后,細胞學進入了第三大發展時期。這短短40年間人們不僅發現了細胞的各類超微結構,而且也認識了細胞膜、線粒體、葉綠體等不同細胞結構和細胞成分的功能,細胞學發展為細胞生物學。De Robertis等1924年出版的《普通細胞學》(General Cytology)在1965年第4版時定名為《細胞生物學》(CellBiology),這是*早的細胞生物學教材之一。 第四階段: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與細胞分子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基因重組技術的出現至今,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細胞的分子結構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成為主要研究任務,基因調控、信號轉導、腫瘤生物學、細胞分化和凋亡是當代研究的熱點。 表1-1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歷史階段和重大事件 第二節細胞研究的模型——模式生物與細胞的生命意義 細胞研究的歷程是一部生物技術發明帶來細胞發現的歷史,也是一部模式生物應用帶來生命研究發展的歷史。 一、模式生物 個體生命誕生自精卵結合形成合子,經過細胞的不斷分裂、迀移、分化并發生巨大的形態變化,構建出未來身體的雛形。越是出生后形態復雜的生物,其發育中細胞間關系的變化也就越劇烈。雖然所有細胞都來自于同一個受精卵,但從發育早期開始,它們就走上了不同的分化道路。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