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4259
- 條形碼:9787030734259 ; 978-7-03-07342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第3版) 內容簡介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系全國中醫理論整理研究會組織全國范圍的中醫男性學科專業工作者集體編寫的一部學術著作,反映了中醫男性學科專業當前的治療水平和研究狀況。第3版對大部分內容進行了修訂,個別章節內容全部更換。
全書分為導論篇、病證治療篇和男性疾病現代研究篇。導論篇扼要論述了男科學范疇和源流,以及男性生理和病機特點,簡述了男科病治則與治法,介紹了男科病護理要點。病證治療篇為本書的編寫重點,分為性功能障礙疾病、精液病、生殖器官疾病、不育與絕育、男科雜病、男科腫瘤、男科老年病、性病、男科急癥等門類,共包括59個病種,每一種病均按概述、診斷與鑒別診斷、臨床分證3項內容編寫。臨床分證項指出按何種辨證方法,分為若干證候類型。每一證候類型分概念、臨床表現、辨證分析、診斷要求、論治法則、方劑選要、中成藥選介、針灸療法、推拿療法、氣功療法、飲食療法、驗案選粹、辨治按語、文獻選錄等項論述。男性疾病現代研究篇包括性功能障礙、精液病、前列腺炎與增生、生殖器官疾病、男性乳房發育癥及不育癥等研究狀況。附錄部分編錄了求嗣專論、男子美容保健術、男性強壯保健中成藥選粹、方劑匯編等內容。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第3版) 目錄
導論篇
一、男科學范疇(3)
二、男科學源流(3)
三、男性生理特點(11)
四、男科病機特點(14)
五、男科疾病治則與治法(16)
六、男科護理(23)
病證治療篇
第1章性功能障礙疾病(29)
**節陽痿(29)
第二節早泄(46)
第三節遺精(52)
第四節不射精(61)
第五節陽強(70)
第六節陰冷(76)
第七節性欲亢進(80)
第八節性感異常(84)
第2章精液病(89)
**節血精(89)
第二節精液量異常(98)
第三節精液不液化(105)
第四節精子減少癥(110)
第五節無精子癥(116)
第六節精子增多癥(125)
第七節精子畸形(129)
第八節精子凝集(135)
第九節死精子癥(142)
第十節精子動力異常(149)
第3章生殖器官疾病(156)
**節龜頭包皮炎(156)
第二節陰莖結核(160)
第三節陰莖硬結癥(163)
第四節陰莖短小(168)
第五節陰汗(172)
第六節脫囊(176)
第七節囊癰(180)
第八節子癰(184)
第九節子痰(191)
第十節隱睪(194)
第十一節前列腺炎(198)
第十二節前列腺結核(209)
第十三節疝氣(213)
第4章不育與絕育(233)
**節不育癥(233)
第二節節育(241)
第三節絕育術后諸癥(244)
第5章男科雜病(249)
**節男性乳房發育癥(249)
第二節白淫(254)
第三節赤白濁(258)
第四節色欲傷(268)
第五節血吸蟲病(279)
第六節狐惑(284)
第七節色盲(295)
第八節血友病(302)
第九節蠶豆病(307)
第6章男科腫瘤(311)
**節陰莖癌(311)
第二節前列腺癌(316)
第7章男科老年病(324)
**節男性老年前期諸癥(324)
第二節前列腺增生癥(338)
第8章性病(347)
**節淋病(347)
第二節梅毒(350)
第三節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362)
第9章男科急癥(371)
**節男科外傷(371)
第二節夾陰傷寒(376)
第三節夾色傷寒(383)
第四節色厥色脫(387)
第五節縮陽(390)
第六節癃閉(395)
第七節睪丸痛(406)
第八節嵌頓包莖(410)
第九節睪丸扭轉(412)
第十節陽強(415)
男性疾病現代研究篇
男性疾病現代研究之一性功能障礙疾病(423)
男性疾病現代研究之二精液病(485)
男性疾病現代研究之三前列腺增生癥、前列腺炎(567)
男性疾病現代研究之四生殖器官疾病(603)
男性疾病現代研究之五男性乳房發育癥(619)
男性疾病現代研究之六男性不育癥(645)
附錄A求嗣專論(658)
附錄B男子美容保健術(665)
附錄C男性強壯保健中成藥選粹(671)
附錄D方劑匯編(678)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第3版) 節選
導論 一、男科學范疇 男科學(andralogy)詞源于希臘文“雄性”(andros)和“科學”(logy)兩詞的合稱,意思是研究男性的科學。1951年德國婦科教授Harald Siebker首先使用了這個名詞。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是專門研究男性特有疾病的中醫藥臨床治療學科。其研究范圍包括性功能障礙疾病、精液病、生殖器官疾病、不育與絕育、性病、男科腫瘤、男科老年病、男科急癥和男科其他雜病。 二、男科學源流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是近40年的事,但追溯中國醫學發展史,不難看出中醫男科學3000多年的發展蹤跡。 從1899年在殷墟發掘的甲骨文及商周著作中發現,商周時代巳認識到男女生殖器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不同,對某些男科用藥巳有所認識。《山海經 中山經》:“青要之山 有鳥焉,名曰幼!I,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山海經 西山經》:“蟠冢之山 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橘梗,黑華而不實,名曰瞢蓉,食之使人無子。”以上數種藥物,究竟為何物,還有待于進一步考察,但據此卻可以推知當時巳對某些“種子”和“絕育”的藥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新疆1988年發現的3000年前的“生殖巖畫”記載了有關男科方面的內容。 關于男科疾病的*早記載,見于1973年在馬王堆出土的成書于春秋時代的《五十二病方》。該書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早一部醫學文獻。其中記載了癃閉、疝等一些男科病的病名和治法,所列出的治療“瘁”(癃閉)的藥物,如石韋、葵種等,還一直沿用至今。如以陰囊腫大為主的癀疝或疝氣,取馬尿加工外敷治療。對癲疝(這全指腹股溝斜疝),提出用布托疝,用瓢壺盛疝,外加叩擊,使疝回復的治療方法,其瓢壺與明代的疝氣罩相似,開疝托、疝罩療法之先河。 戰國時期,作為現存*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的問世為中醫男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該著作也是*早對男性生理、病理及男科疾病有豐富認識的一部古典巨著。《黃帝內經》總結了秦漢以前豐富的醫學知識,對男性解剖、生理發育、男科病證及病因病機有極其豐富和系統的認識,這些在《黃帝內經》20余篇、100多條原文文獻中均有記載。該書以腎為中心,旁及五臟六腑、十二經絡,較系統地構建了有關中醫男科學的理論框架。 1.提出了以腎為軸心的男科學說,為中醫男科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①強調腎藏精,腎所藏“先天之精”是男子生殖、發育的根本。《靈樞 決氣》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②強調男子腎精的盛衰與人體生長壯老巳發展過程及生殖功能盛衰的密切相關。男子一八至二八,處于生長發育期:腎氣盛,發長,齒更,天癸至,具備生殖能力;三八至四八,為壯盛期:腎氣平均,真牙生,發長極,筋骨堅,肌肉壯;五八至八八,為衰老期:腎氣衰,面焦,發墮,齒槁,筋懈,天癸竭,精少。③認為“腎主命門之火”,是促進生殖、發育的動力;“腎主水”,主持和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是對泌尿功能的高度概括;“腎司二陰”,其司前陰的功能,則直接主宰外生殖器勃起與排精。正是根據上述理論,“補腎固精法”才成為治療男子性與生殖功能異常疾病的重要法則之一。 2.對男性第二性征的認識明確①對男子性器官的認識:《黃帝內經》認為,男子的外生殖器官有“莖”陰莖)和“垂”睪丸)之分,其功能為繁衍后代。如“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靈樞 刺節真邪》)。“莖”“垂”兩者有時又稱為“陰”或“陰器”《靈樞 經筋》)有時也專指陰莖為“陰”“宗筋”而將陰莖不能正常勃起稱為“陰瘺”《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在《黃帝內經》中有稱“垂”為“囊”《素問 熱論》)睪丸稱為“卵”《靈樞 始終》或“睪”《靈樞 經脈》)②對男子性特征——排精和胡須的認識:關于排精,《黃帝內經》認為,男子16歲左右,性器官已發育成熟,性功能趨于完善,此時能夠排精,具有生育能力。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素問 上古天真論》)胡須是男子顯著的性特征之一,《黃帝內經》認為手足陽明、足少陽等諸經脈和沖任二脈的氣血充盛,上榮于唇周,故能生胡須。而太監因閹割去勢,破壞了睪丸的功能而不長胡須。“宦者去其宗筋,傷其沖脈,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內榮,故須不生”《靈樞 五音五味》)而先天睪丸發育不良者,也不長胡須,即“天宦”之人睪丸雖“未嘗被傷,不脫于血,然其須不生”,是源于“天之所不足也,其沖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靈樞 五音五味》)這也是對男子先天發育不良引起性特征異常的*早記載。 3.對男性生殖器與經脈關系的論述更具體“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素問 厥論》)“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素問 瘺論》)足厥陰之脈,“循股陰,人毛中,過陰器”,足厥陰之別“循脛,上睪,結于莖”《靈樞 經脈》)足陽明之筋“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于髀,聚于陰器”。足太陰之筋“上循股陰,結于髀,聚于陰器”,足少陰之筋“并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于陰器”《靈樞 經筋》)。 4.對男科病證的認識明晰《黃帝內經》中提到的男科病證很多,其一是陰莖、陰囊、睪丸的病證,如陰縮(《靈樞 經筋》)卵上縮(《素問 診要經終論》)、睪腫(《靈樞 經脈》)、莖痛(《靈樞 五色》)、卵痛(《靈樞 五色》)陰器紐痛(《靈樞 經筋》)及陰莖陰囊外傷(《靈樞 五音五味》)等。其二是內臟功能失調所致男子生殖、泌尿方面的病癥,如精少(《素問 上古天真論》)精時自下(《靈樞 本神》)、白淫(《素問 瘺論》)出白(《素問 玉機真臟論》)夢交(《靈樞 淫邪發夢》)、陰瘺(《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陰莖“挺縱不收”“挺長”《靈樞 經脈》)。此外還有陰瘍、不育、五遲、早衰等。 5.對男科病的病因病機認識全面①傷于寒、熱或濕之邪。寒主收引,傷于寒邪可導致陽瘺,傷于熱、濕之邪亦可致之。傷于寒,“足厥陰之筋 傷于寒則陰縮人”《靈樞 經筋》)。傷于熱,“足厥陰之筋 傷于熱則縱挺不收”《靈樞 經筋》)。“經筋之病 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瘺不用”(《靈樞 經筋》)。傷于濕,“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 胸中不利,陰瘺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素問 五常政要大論》)。男性生殖器官處于人體下部,濕性重濁*易侵襲陰位,所以濕邪容易導致男性生殖器官疾病。“傷于濕者,下先受之”《靈樞 邪氣臟腑病形》)。②七情所傷。“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人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瘺,及為白淫”《素問 瘺論》)。“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瘺厥,精時自下”(《靈樞 本神》)。③房室勞傷。“用力過度,若人房汗出浴則傷腎”《素問 百病始生》)。“人房太甚,宗筋弛縱”(《素問 瘺論》)。“若醉人房中,氣竭肝傷”《素問 腹中論》)。“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 故半百而衰也”《素問 上古天真論》)。④肝經受邪。前陰為肝所主,為肝筋之所合。肝經受邪,使肝的功能異常可致陽瘺等男科病的發生,為“陽瘺從肝論治”提供了理論依據。“肝足厥陰之脈 循股陰,人毛中,過陰器,抵小腹”《靈樞 經脈》)。“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陰器”《靈樞 經脈》)。“足厥陰之筋 陰器不用,傷于內則不起”《靈樞 經筋》)。⑤年老腎氣衰退。“年六十,陰瘺,氣大衰,九竅不利”《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素問 上古天真論》)。⑥先天發育缺陷或閹割去勢。其表現不僅有生殖器官異常及性功能障礙,而且會由于沖任不足而影響包括胡須在內的第二性征的發育。“其有天宦者 此天之所不足也,其沖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靈樞 五音五味》)“宦者去其宗筋,傷其沖脈,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內榮,故須不生”《靈樞 五音五味》)。 6.對男科病治療原則和養生之道的認識深刻,指導性強《黃帝內經》對男科疾病臨床表現、病因病機的認識,為后世男科病的治療學奠定了基礎。其確立的補腎固精法、陽瘺從肝論治、淡泊名利、調節情志、避免房室過勞、節欲保精等男科病的治療原則和養生之道,至今仍有效地指導中醫男科臨床工作。在攝生方面,反對“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等“傷腎”的不良習慣,倡導“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等“保精”為主的養生之道。 此外,在當時的諸子百家中,還有專門從事兩性陰陽運氣,逆流采戰之類房中術研究的“房中家”其人數和著作均不少。僅《漢書 藝文志 方技略》就著錄房中八家,即《容成陰道》《務成子陰道》《堯舜陰道》《湯盤庚陰道》《天老雜子陰道》《天一陰道》《黃帝三王養陽方》《三家內房有子方》等,惜已失傳。 西漢初年的淳于意是著名的病案學家,《史記》記載他的“診籍”病案)25則,除10例死亡者外,其余15例中就有7例是泌尿系疾病患者。“診籍”中,有“三角疝”一案,為**例男科疾病醫案。 《難經》是繼《黃帝內經》之后的又一重要醫籍。該著作對男科理論亦多有闡發。在論及臟腑時,《難經》明確指出腎有2枚,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男子的命門是貯藏生殖之精的場所。這開創了命門學說之先河,對后世男科學有重要影響。在男科脈診方面,《難經》認為“男子尺脈恒弱”是正常脈象,并對“男得女脈”的病脈及臨床意義進行了闡述。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早的藥物學專著,書中記載了能夠用于治療男科疾病的藥物達百余種,涵蓋了“陰瘺”“男子陰瘍病”“癃閉”“無子”“莖中痛”等近10種男科病癥。因此,《神農本草經》對男科治療學的貢獻是巨大的。 東漢杰出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一書,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對男科病貢獻頗多。 (1)在病因分類方面,提出邪由經絡人臟腑為內,邪在皮膚、四肢為外,而將房室所傷、性生活不潔與不節所導致的男科疾病等為第三類,為宋代陳無擇創“三因說”奠定了基礎。 (2)對失精、精冷無子、陰陽易、勞復、陰痛、陰狐疝、狐螯病等多種男科疾病,從病名、病因、診斷到治療進行了精辟的論述,體現了張仲景辨證精深、論治準確的造詣。①張仲景將失精分為兩類,因夢而遺者為“夢失精”無夢而遺者稱“精自出”。創有夢為遺,無夢為滑精的先河。提出“失精家 陰頭寒 脈得諸芤動微緊”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或天雄散治療;虛勞里急”之“夢失精”用小建中湯治療。②提出“陽虛精虧,精氣清冷”是男子無子的原因之一,“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③首創“陰陽易”病名,認為“陰陽易”是指溫熱病未愈或新瘥,而行房事所發生的交叉感染,這是對外感熱病因密切接觸(性交)而發生交叉感染的*早記載,用燒揮散治療。若內傷雜病未愈或新瘥,而因房事過勞而復發者,稱為“勞復”。“陰陽易”“勞復”均是以房事為致病主因,前者有交叉感染,后者為自傷。④傷寒過汗可致“陰疼”,可用禹余糧丸治療。陰囊“偏有小大,時時上下”者,為“陰狐疝”,與如今的腹股溝疝病證特征描述一致。⑤將濕熱、蟲毒感染所致外陰、肛門、咽喉及眼潰瘍者稱狐螯病,用甘草瀉心湯內服,如蝕于外陰可用苦參湯外洗。⑥將房勞所傷,貪于女色導致腎虛有熱而成的黃疸稱為女勞疸。 (3)認識到男科疾病多虛的特色,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為后世男虛論奠定了基礎,所創男科名方如真武湯、腎氣丸等,千百年來,皆歷驗不衰。 晉代皇甫謐所著的《針灸甲乙經》是中國**部針灸專著,對許多男科疾病,如癲疝、莖中痛、竅中熱、陰痿、卒陰跳、陰上人腹中(陰縮)、陰下縱、陰挺長(陰器弛縱)、兩丸騫痛、陰暴痛、陰暴瘠等的針灸療法,巳有詳盡記述。重點反映了他在男科疾病的經絡辨證和針灸治療學方面的貢獻。他認為外生殖器病證有虛實寒熱之分。若熱犯肝經,證屬盛實,則陰器“挺長”;寒則陰暴痛,睪丸“偏大”正氣不足則外陰“暴癢、氣逆、睪腫”,可選肝經的蠡溝穴針刺。對于陰囊水腫、睪丸鞘膜積液的病因病機認識和癥狀的描述非常準確,認為是“飲食不節,喜怒不時,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