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忙而有時,不亦樂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619957
- 條形碼:9787554619957 ; 978-7-5546-199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忙而有時,不亦樂乎 本書特色
1、幽默風趣的“語言大師”、璀璨奪目的“人民藝術家”“京味文學”的開山鼻祖老舍先生以幽默的文筆,展現自己的文藝觀、寫作觀,以及對生命和世事的感悟。 2、送給“瞎忙”的現代人的人生導向,看文學大師怎么處理擇業、搬家、考試等人生難題。 3、中國老舍研究會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史寧先生選編指導、傾情作序。 4、巴金、冰心、季羨林、王朔、汪曾祺等多位文學作家大加贊賞! 5、收錄了由央視《朗讀者》濮存昕朗讀的宗月大師,《榜樣閱讀》金晨朗讀《忙》、樊登朗讀《談讀書》。 6、書中刊有齊白石、陳師曾等近代畫家名作,繪圖精美,賞心悅目。 7、隨書附贈老舍書法作品書簽;購買一套書籍,即可獲得著名美術家陳師曾所繪《北京風俗》圖冊拉頁! 8、全書裸脊鎖線、豎版腰封,裝飾美觀,隨身攜帶,輕巧閱讀。
忙而有時,不亦樂乎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四輯:“熱愛可慰歲月忙”“寫作人的錦囊妙計”“偶然也來吐個槽”“且以筆墨寄相思”,精選《文藝與木匠》《乍看舞劍忙提筆》《景物的描寫》《大眾文藝怎樣寫》《當幽默變成油抹》《考而不死是為神》《何容何許人也》《我的母親》等經典篇目。老舍以一顆豁達開闊的心,分享自己對于文藝、古典書籍等內容的個人見解,總結創作技法與感想、以風趣筆觸評論生活、記錄親友的其人其事等,展現了其才情、幽默、智慧以及對生命和世事的感悟。
忙而有時,不亦樂乎 目錄
熱愛可慰歲月忙
002談讀書
005忙
008文藝與木匠
011怎樣讀小說
015儲蓄思想
018寫與讀
026大智若愚
028古為今用
034乍看舞劍忙提筆
036選擇與鑒別——怎樣閱讀文藝書籍
寫作人的錦囊妙計
042我怎樣寫短篇小說
051論創作(節選)
056景物的描寫
066事實的運用
072言語與風格
080略談人物描寫
082大眾文藝怎樣寫
097越短越難
102勤有功
108文章別怕改
110別怕動筆
偶然也來吐槽下
116當幽默變成油抹
121科學救命
124自傳難寫
127新年的二重性格
129新年醉話
132特大的新年
134觀畫記
139大發議論
145考而不死是為神
147小病
150神的游戲
154《牛天賜傳》廣告
156避暑
159寫字
162暑避
164有錢*好
168不旅行記
且以筆墨寄相思
174哭白滌洲
178何容何許人也
184無題(因為沒有故事)
187懷友
190宗月大師
195向王禮錫先生遺像致敬
197敬悼許地山先生
206悼趙玉三司機師
209我的母親
216給茅盾兄祝壽
219白石夫子千古(節選)
222悼念羅常培先生
226悼于非闇畫師
229梅蘭芳同志千古
忙而有時,不亦樂乎 節選
談讀書 我有個很大的毛病:讀書不求甚解。 從前看過的書,十之八九都不記得;我每每歸過于記憶力不強,其實是因為閱讀時馬馬虎虎,自然隨看隨忘。這叫我吃了虧——光翻動了書頁,而沒吸收到應得的營養,好似把好食品用涼水沖下去,沒有細細咀嚼。因此,有人問我讀過某部好書沒有,我雖讀過,也不敢點頭,怕人家追問下去,無辭以答。這是個毛病,應當矯正!丟臉倒是小事,白費了時光實在可惜! 矯正之法有二:一曰隨讀隨作筆記。這不僅大有助于記憶,而且是自己考試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這么辦過,確有好處。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確與否,意見成熟與否,反正寫過筆記必得到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長了,讀書多了,再翻翻舊筆記看一看,就能發現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進步。可惜,我沒有堅持下去,所以有許多讀過的著作都忘得一干二凈。既然忘掉,當然說不上什么心得與收獲,浪費了時間! 第二個辦法是:讀了一本文藝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幾本作品,*好找些有關于這些作品的研究、評論等著述來讀。也應讀一讀這個作家的傳記。這實在有好處。這會使我們把文藝作品和文藝理論結合起來,把作品與作家結合起來,引起研究興趣,盡管我們并不想作專家。有了這點興趣,用不著說,會使我們對那些作品與那個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營養。孤立地讀一本作品,我們多半是憑個人的喜惡去評斷,自己所喜則捧入云霄,自己所惡則棄如糞土。事實上,這未必正確。及至讀了有關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并不是說我們應該采取人云亦云的態度,不便自作主張。不是的。這是說,我們看了別人的意見,會重新去想一想。這么再想一想便大有好處。至少它會使我們不完全憑感情去判斷,減少了偏見。去掉偏見,我們才能夠吸取營養,扔掉糟粕——個人感情上所喜愛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極喜讀英國大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愛不釋手。我初習寫作,也有些效仿他。他的偉大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學來些耍字眼兒、故意逗笑等等“竅門”,揚揚得意。后來,讀了些狄更斯研究之類的著作,我才曉得原來我所摹擬的正是那個大作家的短處。他之所以不朽并不在乎他會故意逗笑——假若他能夠控制自己,減少些繞著彎子逗笑兒,他會更偉大!特別使我高興的是近幾年來看到些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點寫成的評論。這些評論是以科學的分析方法把狄更斯和別的名家安放在文學史中*合適的地位,既說明他們的所以偉大,也指出他們的局限與缺點。他們仍然是些了不起的巨人,但不再是完美無缺的神像。這使我不再迷信,多么好啊!是的,有關于大作家的著作有很多,我們讀不過來,其中某些舊作讀了也不見得有好處。讀那些新的吧。 真的,假若(還暫以狄更斯為例)我們選讀了他的兩三本代表作,又去讀一本或兩本他的傳記,又去讀幾篇近年來發表的對他的評論,我們對于他一定會得到些正確的了解,從而取精去粕地吸收營養。這樣,我們的學習便比較深入、細致,逐漸豐富我們的文學修養。這當然需要時間,可是細嚼爛咽總比囫圇吞棗強得多。 此外,我想因地制宜,各處都成立幾個人的讀書小組,約定時間舉行座談,交換意見,必有好處。我們必須多讀書,可是工作又很忙,不易博覽群書。假若有讀書小組呢,就可以各將所得,告訴別人;或同讀一書,各抒己見;或一人讀《紅樓夢》,另一人讀《曹雪芹傳》,另一人讀《紅樓夢研究》,而后座談,獻寶取經。我想這該是個不錯的方法,何妨試試呢。
忙而有時,不亦樂乎 作者簡介
老舍,中國現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1918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學校。1924年遠赴英國。1930年回國,歷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等校教授。1950年創作話劇《龍須溝》,次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1957年發表《茶館》,為新中國成立后杰出話劇之一。主要作品還有小說《貓城記》《四世同堂》《離婚》等,劇本《方珍珠》《春華秋實》《女店員》等。出版小說集《蛤藻集》《櫻海集》《火車集》《趕集》,有《老舍全集》行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