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信息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5560
- 條形碼:9787030735560 ; 978-7-03-07355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信息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適合文化遺產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信息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內容簡介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西倚太行,古為燕趙之鄉、京畿之地,歷史悠久,文物遺存眾多。為實現對文物信息的**保存、對文物本體的無接觸測量記錄以及對文物資源高效利用,河北省文物局啟動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利用圖片、視頻、360°全景、傾斜攝影建模、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手段對河北省900余處省級以上文保單位進行數字化采集。項目于2016年啟動,2021年結束。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項目組總結出了一整套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采集方法,實現了對文物保護單位基礎信息、管理信息和現狀信息的全方位記錄。本書是對2016~2021年數字化工作的系統總結,圖文并茂,直觀生動,全面展現數字化工作探索歷程,分享文物數字化實踐經驗方法,在今天的文物保護與管理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借鑒價值。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信息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目錄
序言
**章 總體情況 1
**節 基本情況 2
一、項目背景 2
二、組織實施 3
三、工作內容 3
第二節 工作歷程 7
一、探索(2016~2017年) 7
二、發展(2018~2019年) 7
三、成熟(2020~2021年) 8
第三節 成果意義 9
一、資料留存 9
二、技術探索 10
三、管理監督 10
四、展示利用 10
第二章 各年度工作情況 13
**節 2016年度項目開展情況 14
一、項目概況 14
二、完成情況 14
三、進展小結 14
第二節 2017年度項目開展情況 15
一、項目概況 15
二、完成情況 15
三、進展小結 17
第三節 2018年度項目開展情況 17
一、項目概況 17
二、完成情況 18
三、進展小結 18
第四節 2019年度項目開展情況 19
一、項目概況 19
二、完成情況 20
三、進展小結 22
第五節 2020年度項目開展情況 22
一、項目概況 22
二、完成情況 23
三、進展小結 23
第六節 2021年度項目開展情況 25
一、項目概況 25
二、完成情況 25
三、進展小結 26
第三章 采集內容及技術實施 29
**節 基礎數據 30
一、采集內容 30
二、技術實施 32
三、數據意義 35
第二節 管理數據 36
一、采集內容 36
二、技術實施 42
三、數據意義 45
第三節 現狀數據 46
一、采集內容 46
二、技術實施 52
三、數據意義 87
第四章 數據存儲和展示利用 89
**節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數據的備份存儲 90
一、數據分類 90
二、存儲方式 98
第二節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數據的展示利用 103
一、平臺部署 103
二、平臺架構 105
三、平臺應用 124
第三節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數據在其他項目中的應用 125
一、 北岳廟德寧之殿、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東大碑樓局部修繕工程 125
二、趙州陀羅尼經幢保護修繕工程 125
三、《河北隆堯石刻》圖書出版 127
四、《石家莊市文物保護單位概覽》圖書出版 127
五、河北省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 128
六、河北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方案 129
七、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 130
八、 河北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區劃地理信息定位、調整項目 131
第五章 成果展示 133
附錄 成果列表 245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信息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節選
**章總體情況 **節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隨著數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逐步進入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將數字技術運用到文物保護工作中成為大勢所趨。 2016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延續歷史文脈;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加快公共數字文化建設。 2016年4月,習近平主席對文物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各級文物部門要不辱使命,守土盡責,提高素質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加快文化資源數字化進程,進一步推動文化信息資源庫建設,深化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數字化工作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021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文物科技創新,加強世界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考古遺址公園、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 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建設國家文物資源大數據庫。系統整合全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數據庫、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庫、革命文物數據庫等,加強文物資源大數據應用。將文物資源空間信息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加強文物數字化保護,以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藏一級文物等為重點,推進相關文物信息高清數據采集和展示利用。完善全國考古發掘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文物數字化標準規范體系,健全數據管理和開放共享機制,加大文物數據保護力度。支持國家和省級文物數據中心、重點文博單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文物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文物保護工作和數字化工作長期受到國家重視,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也在此背景下啟動、展開并逐步深入。 二、組織實施 2015年底,河北省文物局開始部署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工作。 2016年,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正式啟動,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承擔實施。在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導下,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建立數字化項目組,全力保障項目工作順利開展。 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作為項目責任單位,制定項目總體規劃,綜合考慮項目周期、工程性質與規模、場地條件與氣候等各種因素,制定各年度實施方案,確保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河北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不含世界文化遺產)的數字信息采集工作任務。 三、工作內容 本項目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采用照片、視頻、VR 全景、攝影測量建模、三維掃描等數字技術手段,對河北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不含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價值較高、數字保護需求緊迫的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數字信息采集,并對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管理信息進行調查評估、對相關檔案資料進行數字化整理歸檔;建設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平臺軟件系統,存儲、展示文物保護單位數字技術信息成果,并對相關技術數據成果進行分析、評估。 (一)實施對象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的實施對象為河北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不含世界文化遺產)以及價值較高、數字保護需求緊迫的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兩個級別,是本項目的主要實施對象。部分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屬于長城、大運河、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明清皇家陵寢等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遺產點段,計劃后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數字化項目,因此未納入本項目的實施對象。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根據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要求增加了工作內容,對部分價值較高、數字保護需求緊迫的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實施了數字預防性保護。項目實施對象的靈活調整,一方面及時地滿足了當地文物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對數字信息技術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廣宣傳作用。 (二)數據內容 文物保護單位的采集內容主要包括基礎數據、管理數據和現狀數據三部分。基礎數據包括記錄檔案、工程資料、研究文獻、其他資料等。 記錄檔案:即文物保護單位的記錄檔案。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搜集整理的記錄檔案主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等。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是專業人員用文字、圖表、攝影材料、錄像、拓片、摹本及其他信息載體等形式,對文物保護單位本身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進行科學、準確、翔實的記錄。一份準確科學的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是文物保護單位價值呈現的重要實物載體,不僅完整地記錄了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演變歷程,而且傳遞著重要的歷史信息,是文物“四有”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本項目文物保護單位基礎數據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工作是文物工作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通過前期對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搜集、查閱、整理以及電子化的工作,進一步深入了解采集對象的各方面情況,為后續確定文物本體技術數據采集重點、選擇數字技術路線選擇等奠定了基礎。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數據在基礎數據采集工作中,乃至整個數據采集、整理、編輯、制作過程中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工程資料:即與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工程類資料。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搜集整理的工程資料主要是與采集對象(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設計資料、規劃資料、施工資料和考古資料等。文物保護單位所累積的歷次保護工程資料,如同就診者“病歷本”,對于后續每一次“復診”、“大夫開方拿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項目將文物保護單位工程資料搜集、整理、電子化等工作作為基礎數據板塊的一項重要內容,以促進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工程資料科學規范管理,為后續的文物保護工程實施提供“病例”參考、借鑒。 研究文獻:即與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研究類文獻成果。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搜集整理的研究文獻主要是與采集對象(文物保護單位)相關的古籍方志、著作、論文等。圍繞采集對象所產生的一系列研究文獻成果,對進一步闡述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以及科學合理地推動相關保護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項目在文物保護單位基礎數據板塊組織構架中,將研究文獻單獨列為一個數據單元,以強化對相關研究文獻的系統梳理,加強社會各界對文物保護單位的價值認同,提高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利用、研究水平。 管理數據包括“四有”情況、“三防”情況、使用情況等。 “四有”情況:文物“四有”是指文物保護單位應當有保護范圍、有標志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專人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中國文物保護古跡保護準則》以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工作規范》等均對文物“四有”工作的重要意義給予了詳細的闡述。文物“四有”規范工作是國家依法對文物保護單位實施保護管理的基本措施和保證,是我國文物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次“四有”情況調查,對于深入了解各文物管理部門工作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防”情況:文物“三防”指的是消防、安防、防雷三項安全保護工作,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本次文物保護單位“三防”情況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監控設施、避雷設施、消防設施、用電設施等情況。本次“三防”情況調查工作對于全面了解和掌握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保護工作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使用情況:文物保護單位的使用情況主要包括辦公場所、開放參觀、宗教活動、軍事設施、工農業生產、商業用途、居住場所、教育場所、無人使用、其他用途等。本次對文物保護單位使用情況的調查工作,有助于促進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科學合理利用,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現狀數據主要分為信息總覽、總體布局、文物本體和附屬文物等數據板塊。 信息總覽:以文物保護單位的代表性照片、文字簡介等,簡明扼要概括、展現文物保護單位的基本信息。 總體布局:主要以航拍照片、俯視正射影像圖、衛星圖、視頻、VR 全景等數據,記錄、展示文物保護單位的總體布局及周邊環境現狀。 文物本體:主要以照片、正射影像圖、攝影測量模型、三維掃描點云等數據,記錄、展示文物保護單位各文物本體的現狀。 附屬文物:主要以相關的照片、正射影像圖、攝影測量模型等,記錄、展示文物保護單位各附屬文物的現狀。 (三)技術手段 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化項目的基礎數據和管理數據主要依靠資料搜集整理、調查記錄等手段獲取。現狀數據采集是數字化項目的工作重點,為實現對文物現狀全面、真實的記錄,做好文物數字預防性保護工作,項目組采用了照片、視頻、VR 全景、攝影測量建模、三維掃描等多種技術手段對文物保護單位的現狀數據進行采集。照片:以拍攝照片的形式全面記錄文物保護單位的保存狀況、時代特征等信息。視頻:以拍攝視頻的形式記錄文物保護單位的現狀,形成動態、直觀、更具宣傳效果的數據成果。 VR 全景:利用VR 全景攝影技術對文物本體結構及外部環境和建筑布局進行記錄。攝影測量建模:以攝影技術采集文物保護單位的色彩、紋理、結構等數據生成模型,并在此數據基礎上制作正射影像圖和三維展示視頻等。三維掃描:通過三維掃描技術獲取采集對象的高精度點云數據,并在此數據基礎上制作點云正射影像圖和三維點云展示視頻等。 (四)平臺軟件建設 建設相關平臺軟件系統,將技術數據成果錄入軟件系統,實現采集數據的安全存儲與高效展示,并在此基礎上對數據成果進行初步分析,完成對文物保護單位管理狀況的評估、預警。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