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管中窺豹”憶世博——那些難忘的日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4024
- 條形碼:9787543234024 ; 978-7-5432-340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中窺豹”憶世博——那些難忘的日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周漢民(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上海中華職教社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王思政(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會長,原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曾任上海申博辦規劃部部長、上海世博局計劃財務部部長)為本書作推薦序。 ★作者季路德作為一位“世博人”,從1999年初開始參與了上海世博會的申辦、籌辦、舉辦和編志全過程,為上海世博會奉獻了16年。他對世博全過程的回憶和思考,將有助于我們理解世博會、傳承世博精神、思考世博遺產。
“管中窺豹”憶世博——那些難忘的日子 內容簡介
2002年12月3日,上海贏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值此申博成功20周年之際,作者整理了自己珍貴的世博筆記,書寫了參與世博整個歷程的個人思考,集結成冊。他依據當年的親身經歷和多年的感悟積累,從個體的角度,記錄和描述上海世博會申辦、籌辦、舉辦的全過程以及世博后編撰《上海世博會志》等的相關事宜,反映上海世博會成功的來之不易,贊揚敢于擔當、善于思考、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世博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對城市大型項目運作規律、會展行業發展的思考。
“管中窺豹”憶世博——那些難忘的日子 目錄
推薦序一 奉獻國家 無上光榮
推薦序二 上海世博會助力上海提升城市能級
**章 參博啟程
第二章 申博“你、我、他”
第三章 走向國際
第四章 參與主題研究
第五章 “跑部進京”
第六章 編寫《申辦報告》
第七章 參與申博宣傳
第八章 參與申博的大學生
第九章 迎接考察
第十章 在沖刺的日子里
第十一章 “非典”下的等待
第十二章 初期的世博局
第十三章 編寫《行動綱要》
第十四章 編寫《注冊報告》
第十五章 參觀日本愛知世博會
第十六章 編寫《總體計劃》
第十七章 主題演繹——靈魂還是噩夢?
第十八章 艱難的中國館前期策劃
第十九章 參與主題館前期策劃
第二十章 參與招展點滴
第二十一章 “敏感內容協調”經歷
第二十二章 試運行**天
第二十三章 記錄與評獎
第二十四章 編纂《上海世博會志》
第二十五章 世博遺產思考之一——關于“后世博研究”
第二十六章 世博遺產思考之二——世博會與會展行業
第二十七章 懷念戰友
后記
“管中窺豹”憶世博——那些難忘的日子 節選
2010年4月20日,上海世博會試運行**天。 1999年初,我投身于這項工作,回首過去的11年,既有恍若隔世的悠久感,也有似乎是剛剛過了一夜的近距離感。那么多的思考、策劃、溝通、爭辯,那么多的苦惱、郁悶、興奮、激動,那么多的出差、加班,現在終于到了畫句號的時候,究竟這4000多個日日夜夜意味著什么,到揭曉的時候了。換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所有這些都該結束了。 早晨6時,起床,洗漱后上網看了看新聞,發了個郵件,吃飯后出門,7時半到了世博局,進了辦公大樓。 外交部派了一批專家到上海,要在正式開幕前看一看展示內容,避免以后出現可能引發爭端的敏感內容。8點半,我和殷舒嘯、葉建英來到專家下榻的飯店,集合后分乘兩輛車,9時出發。殷舒嘯帶的車直接去后灘;我和葉建英帶的車先在白蓮涇出入口停車,一批專家下車進園區,再到高科西路出入口,排隊,一看手表,9時27分。 世博園區有8個陸上出入口,四個水上出入口。高科西路出入口有20來個閘口,排隊的露天廣場約有100米長,我們在約60米處排隊,半個多小時后,進入有屋頂的排隊區,又過了半個小時,到了安檢口。我回頭一看,露天廣場已擠滿了人。 10時40分,我真正進入了中國自己的世博園區。天陰,有點毛毛雨,空氣濕潤,園區內已有不少人,大巴來來往往,一切設施都是新的,各種色彩都是鮮艷的,一片清晰、新鮮的感覺。想想以前在國外,游覽區里都是外國人,電影都是外國話,現在同樣的擁擠,同樣的歡聚,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講的都是中國話,感覺就是不一樣! 中國國家館前已是人山人海,喇叭里不斷喊著什么。中國國家館需要預約,香港館、澳門館、臺灣館前也排了長隊。因為是**天運行,不少館沒有開,人們都擠到了中國館區這里。我隨意走著,順便“考察”了廁所。來到世博軸,接到中國館部的毛竹晨的電話,說是北京的專家徐泓、夏駿兩位專家已在中國館內參觀,他們希望能以簡便方式進入主題館,毛竹晨讓我聯系一下。 主題館的章克勤部長非常支持,盡管已經很忙亂,他答應安排。我在世博軸周圍轉了一個小時。下了小雨,高架步道很滑,我很擔心年紀大的游客會摔跤。12時后,毛竹晨送兩位專家來到世博軸和陽光谷交接的雕塑處。章克勤已在主題館北門等候。 我們參觀了城市生命館、城市星球館、城市人館。2006年秋,主題演繹部和幾位顧問、教授一起,從五個副主題演繹到五個概念領域,即人、城市、生命、足跡、未來。2007年秋,這五個概念領域變成了五個展館的概念方案。之后的兩年多里,眼看著這些概念方案一步步細化、深化、具象化、物質化。現在,我們隨著人群,在這里看到這些早就在匯報稿上熟悉的六個家庭、圖書館、家居生活、活力車站、靈魂廣場、反映地球生態變化的電影等展項。我們邊看邊議論,都認為世博會開幕后,很有必要請專家通過媒體對展覽項目進行導讀。因為很多展覽做得云里霧里,我們由于是過來人,還能有所體會,而一般觀眾是看不懂的;也完全有可能有人從反方向去理解,把意思給弄擰了。我建議兩位專家下午晚些時候到世博局,我們一起吃點東西,商量如何推進專家導讀工作。 14時,徐泓、夏駿繼續去看中國館的省市區館,我即走回世博局。從8時半開始,差不多站立、走動了五個小時,感覺很累很餓。 到了辦公室,朱航給我買了面包,吃幾口后,和孫明磊、朱航一起商量工作。
“管中窺豹”憶世博——那些難忘的日子 作者簡介
季路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比較政治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1999年1月起參與上海世博會的申辦、籌辦、舉辦、編志全過程。曾任上海申博辦綜合部部長,上海世博局辦公室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主題演繹部部長。上海世博會閉幕后,擔任《上海世博會志》編纂辦公室副主任。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