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散文集:能不憶長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82111
- 條形碼:9787530682111 ; 978-7-5306-821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散文集:能不憶長安 本書特色
《能不憶長安》一書代表了作者張立對長安文化的真切思考。本書收錄散文三十余篇,約十六萬字,講述這座城的山河故人,文筆細膩,情感熾熱,以獨具的風格為讀者重現盛世氣象。
散文集:能不憶長安 內容簡介
《能不憶長安》是一部文化散文集。長安(西安)是山河表里的形勝之地,漢唐氣象的首善之區,絲綢之路的起點。后來即便不復建都于此,長安也仍然作為一種歷史文化情結,長久地留存在后人的心靈深處。該書即從“那時的山河”“那時的詩人”“那時的家國”三方面切入,為我們展示了長安的漢唐雄風和文化之都的永恒魅力,以及詩詞中國的深厚內涵。
散文集:能不憶長安 目錄
**輯:那時的山河
望終南山 002
遠去的樂游原 007
樊川詩意 012
滈河:前世與今生 017
平和藍田人 021
“河”以解憂 029
秋雨莫上少陵原 034
遙望長安 038
曲江池 042
三面昆明池 048
那片難忘的山林 051
灃河邊的唐朝故事 056
山里山外話五臺 062
第二輯:那時的詩人
天寶十載的杜甫 068
長安曾有杜司勛 072
那一年,再別長安 080
白居易的雙城記 087
千年美麗上巳節 095
皇宮禁苑,詩之禁地 101
交友當如杜少陵 107
元和八年的韓柳 116
大和九年的詩人 121
杜甫的韋曲朋友 130
韋應物的驪山情結 135
歸去來兮 141
不死會相逢 146
第三輯:那時的家國
杜陵懷古 152
家族的榮耀:張安世與郭子儀 160
高陽原上的失敗者 164
韋曲:一個家族的背影 170
悲摧的大唐宰相 187
北宋的抱龍峪 192
歷史上的“醋力”事件 199
以茶代酒,何如? 203
散文集:能不憶長安 節選
**輯 那時的山河 望終南山 年少時缺乏空間感,雖然也時常望見終南山,特別是上學走河堰上的小徑,看終南山更是清晰,云橫秦嶺,青山如黛,卻總覺得終南山離自己很遠很遠。有個同學的外婆家在四川,他對我說,翻那座山得好幾天,過了山就到了四川了。這話更堅定了我對終南山之遙遠的認知。那時遠望中的終南山,就像是海市蜃樓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長大后進了山、爬了山,才知道原來終南山就在南邊二三十公里之外,也知道了山那邊離四川還很遠。從此,終南山褪去了云里霧里的神秘感,不僅空間距離拉近了許多,情感距離也跟著拉近了。后來我甚至還在山下幾公里處上過幾年學,教室窗外就是終南山,去山里玩是難免的,但比起同學們,我去的次數并不算多。相比游山、爬山,我更喜歡望山。 或許是體力不濟,或許是性格好靜,或許只是因為我在西安的居所窗戶就對著終南山,望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了。當初在這里買房,也正是看中了窗外連綿起伏的山巒。記不清多少次,心情煩悶之時,到窗邊望望云卷云舒,想想“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其五)、“蒼翠絕纖塵”(裴說《終南山》)、“云橫秦嶺家何在”(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標奇聳峻壯長安”(林寬《終南山》)等詩句,就舒暢起來。 不禁想起那些喜歡遙望終南山的同道來了。 長安八水不復當年的充沛和清澈,巍巍終南山卻一直都這樣高聳著,蒼翠著,亙古如斯。 終南山的體量是巨大的,它綿延幾百里,是秦嶺*秀美的一段。終南山之名要早于秦嶺,至今,從歷史文化角度而言,它仍多被稱為終南山,秦嶺更多是從自然地理角度而言。幾千年來,終南山孕育河流,護衛平原,且不說提供過多少木材、藥材等,僅就空氣質量而言,*晚在唐代它就被呼為地肺山了,要知道西方在當代才稱森林為“地球之肺”。 就像大海邊的人依戀著海,終南山北麓關中平原的人依戀著這座山。這是一座可以安放心靈的大山,不必走近,只是望著它,也能讓你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眉頭一松,嘴角一彎,讓你暫時放下煩擾,向往詩意的棲居。 我的老家在灃河西岸,距離西周的豐鎬遺址很近。三千多年以前,在西周豐鎬二京人們的遙望中,終南山是怎樣的呢?《詩經》寫道:“終南何有?有條有梅!保ā肚仫L·終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保ā缎⊙·斯干》)那時的終南山也被稱為周南山,是周人心目中物產豐富、景色優美的所在,是君子之德的象征。 在漢賦中,班固專門寫有一篇《終南山賦》,在他的遙望中,“伊彼終南,巋嶻嶙囷”,終南山是峻峭雄偉、朦朧隱約的。 大唐的詩人們是爆發式的,寫終南山的詩不下六百首,其中多數都是遙望之作。畢竟那時能阻礙視線的建筑不多,到處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然而交通遠不如今天方便。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個愛山之人,他在龍首原上的太極宮望終南山,不禁心蕩神馳,寫下了一首詩,作為一代雄君,他的視野不一般: 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煙。疊松朝若夜,復岫闕疑全。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望終南山》) 難怪他放著太極宮不住,讓人在終南山里修建了一座離宮——翠微宮,一到夏天,就長時間住到翠微宮了,甚至后來死在了那里。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這是李白的夫子自道。他剛到長安,就迫不及待地造訪了終南山。之后入宮待詔翰林,卻過得并不如意,籠中金絲雀的生涯本也非他所愿。一日,他一出客棧的門,抬頭就望見了終南山,想到了隱居: 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不久李白就被賜金放還了,在洛陽遇見了小他十一歲的杜甫,兩人一起漫游梁宋間,求仙訪道,不亦樂乎?墒鞘来钊迨毓俚募沂溃尪鸥是決定到長安去實現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十年艱辛的京漂生涯,杜甫看出了盛世之名其實難副,一種危機感總伴隨著他。他求官不得,累了就想離開長安,卻又“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以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望著終南山留戀不舍。他和友人登大雁塔時看到終南山,寫出了“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的詩句。他的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結句是“憂端齊終南,洞不可掇”。他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使得他的憂慮之情像遙望中的終南山那樣高大而沉重。要知道,這些詩句都寫于安史之亂爆發前的所謂太平盛世。 終南山,在詩仙李白眼中是求仙幽居的向往,在先知杜甫眼中卻是無邊憂思的物化,兩者都對終南山傾注了過多的個人情感。要論純客觀描述望終南山的佳作,恐怕要首推田園詩派祖詠的這首未完卻意盡的應試之作《望終南余雪》了: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中唐韓孟詩派崇尚奇險怪異,風格奇崛硬險,韓愈寫過一百零二韻的長詩《南山詩》,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愛用僻字,很不好讀。他的好友賈島和他一樣,也是個愛山之人,《望山》一詩卻一反奇崛硬險,明白如話,因其感情真摯,倒也省卻了苦吟或推敲。 南山三十里,不見逾一旬。冒雨時立望,望之如朋親。虬龍一掬波,洗蕩千萬春。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霪一以掃,浩翠寫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誰家*好山,我愿為其鄰。 賈島冒著大雨都要望南山,雨后初晴是終南山*美的時候,他自然更不會缺席。長安百萬家,誰*喜歡南山,他就愿意和對方做鄰居,因為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話題。詩歌是審美的,通向精神世界的,他寫詩時不可能去想:自己那么窘迫,怎能想做就做愛山人的鄰居呢? 如果要以望終南的頻率確定比賽的冠軍,我想應該非賈島莫屬了。 終南山不變,時間卻在無情地推移,到了晚唐,杜牧在《長安秋望》中仍然看到“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山還在那里,氣勢依然如盛唐時一般高峻。 唐末亂世中的學士李拯,大明宮退朝后走出宮門,心緒不寧,駐馬遙望終南山,不禁寫下了一首詩: 紫宸朝罷綴鴛鸞,丹鳳樓前駐馬看。惟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退朝望終南山》) 終南山色依舊秀美,長安天氣依舊晴明,大唐的風雨如晦卻誰都阻止不了。史載,李拯“詩成,涕下”,不久即為亂兵所殺。他的望終南詩雖然看不出憂愁或憤懣,但倘若知道了此詩的背景,就會感覺比杜甫的詩還要憂傷。 回到現實,論寫詩為文,我當然和古人無法比,但作為現代人,我有一樣卻是他們包括詩仙李白也無法比擬的,那就是在數千米高的飛機上望終南山。 從飛機上俯視終南山:雨霧繚繞,煙波縹緲,像是瑤池仙境;無邊無際的山巒,碧綠望不到頭,讓人想到大地的脊梁,想到《漢書》中說“夫南山,天下之阻也”(《東方朔傳》)。忽然之間,群山像海浪親吻大地般和平原交會了,齊刷刷地停了下來,又像萬千快速奔跑的鐵騎,聽到停止的號角,同時用力勒住了駿馬。薄云之下,長安風物隱約可見。這一路天上地下的風景,讓人浩嘆,李世民、李白、杜甫、賈島、李拯如果得以目睹,恐怕望終南山詩賽就將掀起另一波高潮了。 遠去的樂游原 2012年5月,八十四歲的余光中先生**次來到他在詩中反復吟詠的長安——而今的西安,我和文友吳足道前往萬邦書城聽他的講座。雖然行程較緊,在東道主的安排下,余先生仍然去看了西安不少的名勝古跡。他以《故國神游》一文記下了此次西安之行,沒想到的是他*遺憾的,竟是沒能造訪樂游原。 余光中寫道:“有一處平白錯過,尤其令我不釋。那就是在唐詩中屢次出現的‘樂游原’。*奇怪的是,每次我向西安人提起,他們的反應總是漠然,不是根本不知其處,就是知有其處卻不在乎。也有人說,這地方有是有,還在那兒,可是你去不了!靼驳闹魅艘娢也桓仕佬,某夜當真為我驅車,不是去登古原,而是到西安東南郊外一處上山坡道的起點,昏暗的街燈下但見鐵閘深閉,其上有一告示木牌,潦草的字體大書‘西安樂游原’。如此而已,更無其他。”
散文集:能不憶長安 作者簡介
張立,陜西省作協會員,陜西省散文學會青年文學委員會副秘書長,西安市長安區作協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要有光》,歷史文學《元和中興》等書!兑泄狻帆@西安市長安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優秀作品獎!对椭信d》入選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配備核心書目。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