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正南看北斗:一位歐洲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巨變(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3933
- 條形碼:9787544793933 ; 978-7-5447-9393-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正南看北斗:一位歐洲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巨變(精裝) 本書特色
比利時重要漢學家呂光東博士真情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力量,感人肺腑又啟發深遠。
正南看北斗:一位歐洲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巨變(精裝) 內容簡介
長居中國的外國漢學家描摹當代中國故事的優秀紀實文學作品。 本書作者、比利時重要漢學家、西夏學學者呂光東博士以出神入化的筆觸,娓娓講述其與中國的聯結與淵源,經由自己在中國生活三十余年的親歷故事和鮮活經驗,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明建設和民生改善等多角度述說他所親眼見證的中國巨大發展、時代嬗變與矚目成就,在動人的故事間傳遞出中國文化文明正面美好的信息。整部作品既具有感性的鮮活,亦閃現理性的深刻;既富于日常的溫度,也體現學術的深度,從非常獨特的視角,向世界讀者展示真實立體的中國。
正南看北斗:一位歐洲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巨變(精裝) 目錄
**章 個人概況
**節 降生即為難民
第二節 早期時光
第三節 皇家雅典娜
第四節 服兵役
第五節 大學時代
第二章 走上中國研究之路
**節 我的中國緣
第二節 兩次訪華
第三節 在路上的自由
第四節 古之絲綢之路,今之一帶一路
第三章 消失的帝國 湮滅的文化
**節 西夏:重見天日
第二節 被遺忘的國家,被遺忘的文化
第三節 西夏研究
第四節 從沉默的王陵到拉卜楞寺
第四章 中轉站臺灣
**節 我在芝加哥的*后一年
第二節 經香港到臺北
第三節 從學術界到版權代理
第五章 從臺灣到大陸
**節 故友相逢
第二節 親人團聚
第三節 猶太難民
第四節 反猶主義
第六章 記憶之徑
**節 中國著作權法
第二節 長春—哈爾濱(1992年)
第三節 三峽(1993年)
第七章 定居大陸
**節 北京胡同
第二節 上海安家
第三節 榮耀加身的大白菜
第四節 閃光的旅行
第八章 中國巨變
**節 過去
第二節 告別過去
第三節 未來
第九章 中國生活之感受
**節 回顧與感受
第二節 中國:我的第二故鄉
后 記
正南看北斗:一位歐洲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巨變(精裝) 節選
第八章 中國巨變 這一章可能是本書*為重要的一個章節了。作為一名受過古典學、文學、藝術和歷史教育的歐洲人,自 1982 年以來我親身感受到的中國巨變,前文已經講了很多了,我也講了自己的認知和感受。我大半輩子都在研究中國;在中國歷史這一塊,我研究的重點,用現在的話來說,當是“外交政策”;若想學究氣些,當為“地緣政治學”。 生于斯長于斯的中國人,比我更了解中國這些年的變化。他們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每天一睜眼,**時間就能見證到,感知到。而我,畢竟是一名客居中國的老外,更何況我不是總在中國,時不時還會離開一陣子。但只要在中國生活,我身邊總少不了一些同齡的中國人,也有一些三四十歲的年輕人。我留意到,大家只要一聊天,難免會提到中國的變化。 *初研究中國朝代更替興亡的時候,我就知道中國遲早會再度崛起。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它東臨洶涌澎湃的太平洋;西枕天然屏障,還有連綿的大漠;北面連著廣袤的西伯利亞,東北有冰凍的極地;南面的熱帶雨林分布廣泛,密不透風,神鬼難測。在東方,從沙漠、崇山峻嶺中崛起的帝國,沒有一個有過 這樣的地緣優勢。在西方,連大英帝國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優勢。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但它頭頂的太陽,所照區域大都是海水,而非綿延不絕的陸地。在整個世界歷史上,只有元朝時期的蒙古帝國才是疆域*為遼闊的陸上帝國。 至于美國,它只是一方“新貴”(Johnny-come-lately),樹小墻新畫不古。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又何談擁有未來呢?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歷史,就會產生政治永恒。通俗點來說,就是這個國 家永遠不會產生變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遭受過“二戰”的破壞,美國本土不但完好無損,它還源源不斷地生產軍工材料,大發昧心的戰爭財。 從“二戰”結束那一年算起,七十余年過去了。遭受“二戰”戕害的各個國家,早已經恢復了元氣,既重建了政府,也重拾了教育。再看看美國,它已經被狂妄自大牢牢鉗制住了。狂妄自大令人盲目,失去敏銳的知覺,陷入愚鈍和無知。一個崩潰中的帝國,不僅自身危如累卵,也會禍及他國。 人們經常提到“狂妄自大”(hubris)這個詞,但它涵蓋的意思是否被很好地理解了呢?在希臘語中,它意味著一個人如果過度驕傲、過于自信,必將招致天罰,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一個崩潰中的帝國總是危險的,因為周邊國家不再唯命是從了,這個帝國就會在政治上變得咄咄逼人,它的首腦也會氣急敗壞。在 此,我只說幾個*出名的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它們就是因為狂妄自大,*終落了個一敗涂地。 說到美國的歷史,我沒把美國殖民時期的歷史算在內。從 1776 年 7 月 4 日建國,到 2021 年,美國只有區區二百四十五年的歷史。從“二戰”結束美國發跡,這段歷史就更短了,距今只有七十六年。美國政府卻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狂妄自大,白宮甚至發話說,現在是整個世界與美國對抗。這就是因果吧?誰讓美國脫離了自己的根——英格蘭呢?2012 年,法里德 ?? 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出了一本書,叫《后美國世界》(The Post American World)。在此,我引用他的一段話: 合法性就是權力!現在,美國擁有各種各樣源源不斷的權力,可就缺一樣:合法性。在當今世界上,這是一種嚴重的缺陷。嚇唬敵人是一回事,嚇唬整個世界就是另一回事了! **節 過去 我指的中國的“過去”,其實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自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 1978 年推行改革開放。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一天,我年齡還小,意識不到那是怎樣的一刻。隨著年齡增長、閱讀能力的提高,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在那個遙遠的國度,天安門城樓那一幕就是開天辟地的一幕。 朝鮮戰爭期間(1950—1953),我在電視上聽到陣亡的比利時士兵的名字,當時還懵懵懂懂,不明所以。我經常讀的一份晚報(基本上都是在晚上讀的)上提到,比利時士兵之所以出現在朝鮮戰場,是因為安理會批準了“警察行動”,美國糾集比利時等十幾個西方國家,組成了聯合國軍,共同進駐朝鮮戰場。 暫不論安理會打的何種幌子,反正一停戰,報紙和電視上就沒有朝鮮戰爭的新聞了。空氣中現出了一絲和平的氣息。聯合國怎么不趁機宣布,朝韓非武裝地帶也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呢?只要不讓人類進去就行。大自然生生不息,在沒有人類插手的情況下,反而能更好地自我調節,更好地實現自我平衡。當然,聯合國是不會這么做的。但這個主意不錯,想想就覺得暖心,就當是我的一個夢想吧。 在朝鮮戰場上,無論是陸軍還是空軍,中美力量都相差很大。美軍竟被打得停頓不前,*終失敗而歸。越南戰爭也一樣。持續了二十年的阿富汗戰爭,美國除了撤軍,也不會落個好下場。只要懂一丁點阿富汗歷史,就會知道這個國家確實是“帝國墳場”。一個又一個帝國、一個又一個民族躍躍欲試,想控制住阿富汗,但除了蒙古人的帝國(包括后來的元朝、中東的伊爾汗國、東歐和俄羅斯的金帳汗國)統治過這個國家近三百年之久,其他帝國和民族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 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那幾年,外面的記載可謂是非常完善了。既有紙質資料,也有影音資料,口頭、書面的都不缺。那些報道挺有意思,可我卻起了個疑問:為什么做報道的,無外乎兩類人呢?一類是在外的中國難民,他們生活在中國外圍的那幾個國家。一類是一些歐洲人,他們滿懷理想主義來到中國,但折騰了一番,卻發現無法立足,*后滿懷失望地回到了老巢。蘇聯剛成立的那幾年,一些歐洲人也去了蘇聯,同樣倍感失落地回到了歐洲。來中國的那些歐洲人,也有夢想,有理想,希望能在中國生存下去。然而,在異國他鄉謀生,哪是那么容易的事?*終,這些人也落了個理想破滅的下場。從國家層面來說,比如以色列, 僅憑滿腦子夢想、理想,是萬萬建不成一個國家的。 至于歷史研究,我不喜歡研究近代史、現代史,更不喜歡研究當下歷史。我個人認為,歐洲近代史的發端是 16 世紀初,從發端到“二戰”結束,中間發生過很多起重大事件,我對這些事件是熟悉的。“二戰”之后的歷史,我認為就是當下歷史了,朝鮮戰爭就是其中的一起大事件。關于這場戰爭,美國新近出版了一些歷史書,幾乎都省略了歐美并肩作戰的事實。而在歐洲,人們有意忘掉了這場戰爭,只是把它當成冷戰時期又一起喪失理智的事件。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國迎來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慶典,慶祝自己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就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新中國尚是一個很年輕的國家。所有年輕的國家都有一顆雄心,希望 國運昌隆,宏圖大展,更何況新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深厚根基。我希望中國能乘風破浪,雄心不減,昂揚向前。照此發展下去,再過三十年,中國將重獲漢唐、北宋時期在世界上的鼎盛之勢。讓我們對中國寄予一個希望吧:希望它再度強盛的時候,不要像明朝那樣,把國門給關上了。 關于新中國**個世紀的歷史,應該由中國人民自己來書寫。而外國人,即便是像我這樣畢生致力于研究中國的人,雖然在中國生活了大半輩子,可仍是一名旁觀者。這個國家的歷史,*好由中國人自己用中文來書寫。如果有這方面的資料供我參考,那我對中國的洞察就能深廣一些了。2021年4月,我去洛陽、 開封旅游。這兩個城市都有很多歷史古跡,也都建了很多博物館。從那些古跡和博物館陳列的文物中,我看到了輝煌的過去,對中國也多了一份洞察。
正南看北斗:一位歐洲漢學家眼中的中國巨變(精裝) 作者簡介
呂光東(Luc Kwanten,1944—2021),生于柏林,長于比利時,一生橫跨歐美亞三大洲。精通十二種語言,斬獲文理三科博士學位。他在西夏學研究領域做出了前瞻性探索,使得湮滅近八百年的《番漢合時掌中珠》重見天日。在美期間,他被芝加哥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兼任遠東圖書館館長,著有《游牧帝國》及多篇學術論文。他和太太創立的大蘋果公司,開創了中國業界先河,1997年被亞洲福布斯評為中國蕞大的版權代理公司,為東西方文化傳播與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