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求生與求偶:動物與人類的相通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8918
- 條形碼:9787521748918 ; 978-7-5217-489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求生與求偶:動物與人類的相通性 本書特色
動物為何能預知災禍?動物如何應對殘酷的環境與敵人?動物們追求異性有何技巧?展現動物的兩大生活主題下種種“獨門絕技”。 德國國民科普作家寫給每個人的科普書,令人大開眼界的動物行為學,如看《動物世界》般的沉浸式閱讀體驗。 “獸性”與“人性”并非界限分明,探索“人性”的“獸性”之源,重新認識人類自身。
求生與求偶:動物與人類的相通性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動物們的生存能力,包括謀生、逃生、再生、御敵、繁殖、發明、感覺、認知、情感、審美等能力;二是動物們的兩性關系,包括婚姻模式、性關系、兩性地位等現象。求生與求偶,可謂包括人在內各種動物的兩大生活主題。作者通過眾多案例,向我們展示了動物們神奇的求生與求偶技巧:海島上的老鼠掌握了用尾巴釣取螃蟹的技能;風暴來臨時,鳥兒會到人類的海船上躲避災禍;水牛群會向獅子沖鋒,將其踩得粉身碎骨;飛蛾的翅膀宛如隱形飛機的機翼,幾乎不會反射蝙蝠發出的超聲波;蜜蜂會在蜂巢中一起振動肌肉,為蜂巢提供“暖氣”;原本是好丈夫的雄冬鷦鷯在食物富足時就會“出軌”;小丑魚的一妻多夫家庭中雌魚如果死去,一條雄魚會自動變成雌魚;雌寬尾擬八哥會通過修繕鳥巢的姿態讓“拈花惹草”的丈夫收心回家……通過栩栩如生的描述,作者展現了演化目前出現過的動物們令人不可思議的求生技巧和豐富多樣的兩性關系。
求生與求偶:動物與人類的相通性 目錄
**章??動物們的超人能力之謎
地球(地表與大氣紅外)輻射也會影響動物嗎?
在地磁力場中
動物們能預感災害嗎?
哈默爾恩的捕鼠人——確有其事或只是傳說?
蛇能催眠獵物嗎?
第二章??美的意義
數百雙眼睛吸引著雌性
節慶的藝術
動物們也有(能思情欲的)心靈嗎?
美感的起源
在強制性節奏中生活
動物們的血液中流淌著音樂細胞
鯨的求愛贊美詩
第三章??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戰
春困的魔力
壞天氣意味著死亡
動物們如何儲物過冬?
動物們的越冬技巧
鳥兒穿過地獄
為何飽腹的考拉還得挨餓?
動物們也搞(訓練與競技性)體育運動嗎?
第四章??秘密武器與超級武器
防衛者是*好的發明家
鳳頭䴙䴘的“潛艇戰”
幽靈、裝死鬼與吸血鬼
肉食性蝸牛的恐怖小屋
用斷肢“喂”敵來逃生
失眼再生
第五章??團結使弱者強大
猛獅難敵眾瞪羚
睡時眨眼能延長壽命
勇氣決定生死
夫妻檔比單身族更長壽
第六章??動物們何時會出軌?
椋鳥活像電影明星
出軌的九個理由
有預謀的出軌
可憐的“皇上”!
冰雪中的巖羚熱戀
一妻多夫制
第七章??至死方分離
野生動物們渴望自由戀愛嗎?
身不由己的寒鴉婚配
動物間也存在性吸引力嗎?
只有禮物才能喚起愛意
動物中的先生們有多忠誠?
雌性動物促進平權運動
愛因何而生?
附 錄 動物們的生存能力與兩性關系——《求生與求偶》導讀
求生與求偶:動物與人類的相通性 節選
動物們的越冬技巧 當冬日刺骨的嚴寒凝固了白雪皚皚的森林與田野,幾乎鮮有生靈在此活動。可是神乎其技的造物主卻保證了生命體活下去的希望。本節將介紹幾個動物的越冬技巧。 溫度計顯示那時氣溫是零下20攝氏度。一只老鼠因極度饑餓開始在花園里啃食一個蜂巢。它聞到了蜂蜜香甜的氣味,可還沒等到咬破蜂巢外壁,它就大聲尖叫了起來。成群的蜜蜂嗡嗡作響,被蟄傷的老鼠飛快地逃走了。 這怎么可能呢?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中,其他所有昆蟲都進入了低溫睡眠的越冬模式,可蜜蜂卻還有能力將偷蜜者打得落荒而逃。其秘密就是:蜜蜂在冬天也會讓蜂巢內部足夠溫暖,好讓它們保持防御能力。 當秋日的氣溫低于14攝氏度時,3億只蜜蜂就會在蜂房內簇擁在一起形成球形,并通過松開翅膀、振動飛行肌產生熱量。球形蜂團的內部溫度因此能一直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哪怕外界天寒地凍,溫度低至零下40攝氏度。蜜蜂真的是集中供暖的“發明者”! 位于蜂團外表面的工蜂相比蜂團內部的“女同志”會感覺更加寒冷。不過,它們實行的是輪崗制,它們不斷地交換位置,好讓凍僵了的成員重新暖和起來。 當老鼠闖入蜂巢時,位于蜂團外表面的工蜂會聞到有敵人正在靠近。這些工蜂已經凍僵,喪失了飛行能力。但它們會馬上將后腹向上彎曲,伸出刺:這時,蜂團立刻變成了一只刺猬。刺的尖端同時還會流出一滴毒素,氣味彌漫開去,就類似于在蜂團內部釋放了一個警報信號。幾秒后,那些體溫正常且有飛行能力的蜜蜂就會做好準備,包圍、刺傷老鼠,把它趕回老窩。 野豬也喜歡在冬日里有一個溫暖的家。雌野豬在深秋時就會在它們位于茂密叢林中的“臥室”里鋪上樹葉和青苔。如果必須從遠處尋找建材,那么它們會用嘴“扛”回總重多達300公斤的草料,用以搭建一個真正的“羊毛”洞。 孤獨的雄野豬有著堅實的皮毛,絲毫不知“柔弱”為何物,但它仍會挨凍。然而,去年剛出生的小野豬卻可在洞穴里與母親一起越冬,并將媽媽當成“床墊”。雌野豬先躺下,然后地位*高的小野豬半躺在它身上,接著是排位第二的小野豬,就這樣一直排到“*后一名”。*后一只躺下的小野豬勢必得挨一會兒凍,但它至少還可以爬進溫暖的暖爐之中。 鷓鴣和雪雞(學名巖雷鳥)也有著類似的行為。去年夏天有幼鳥出生的家庭都會讓冰雪將其包圍,鑿出一個類似于因紐特人圓頂冰屋的建筑,然后全家擠到里面互相取暖。一家的孩子越多,便擁有更多的“爐子”讓室內升溫,對各位家庭成員也就更加有利。可是,如果獵人在秋天射殺了一個家庭中(也就是一條“鏈子”上)的諸多成員,那么,這個家族的幸存者在冬天就只能凍死了。 有了成群的幼鳥,生活在格陵蘭島北部的雪雞甚至能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中存活。此外,它們如雪般的羽毛也為它們抵御了敵害。 在哺乳動物世界中,與雪雞“長相相似的”還有雪兔。它們生活在蘇格蘭、斯堪的納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到了冬天,雪兔為了偽裝會讓自己的毛色也變得雪白。它們在秋天就開始了建造工程、開鑿地洞。一下雪,它們也得像我們人類一樣清掃“門前”的積雪。 另一種動物則“發明”出了實實在在的滑雪板,從而將自己從掃雪工作中解放了出來:那就是生活在加拿大的雪鞋兔。雪鞋兔的后腿原本就相當寬大,冬天里,它的腿上還會長出一層厚厚的皮毛,在滑雪時就可以避免下陷的問題了。 除了保暖以外,動物們還得下大力氣在冰天雪地里尋找食物。“聰明人”早在秋天就做好了準備,置辦好了囤貨。 動用緊急口糧是另一個越冬技巧,盡管這些糧食味道很差。就像查理??卓別林在《淘金記》中在阿拉斯加煮皮靴吃那樣,松雞會吃干松針。巖羚羊也會用蹄子挖出雪下的干草莖。馬鹿和黇鹿在困境中會從一棵樹上剝下整塊樹皮吃起來。 在德國巴伐利亞森林中,有一次,由于守林人病了而導致整整一周無法給他守護的鹿群喂食,結果,生長在鹿食槽周圍百米范圍內的樹木都被饑餓的鹿群剝了皮。后來,這些樹全死了,必須砍除。 許多鳥類也會在緊急情況下更換食物類型。烏鶇和山雀在夏天主要捕食昆蟲、蠕蟲和蝸牛,而到了冬天它們只好變成素食者,因為此時,它們只能找到植物的種子。無法適應素食生活方式的鳥類都是候鳥!它們必須飛往遙遠的非洲或至少遷徙到地中海一帶——這也是動物眾多的越冬技巧之一! 在哺乳動物中,美洲野牛和馴鹿也會踏上夏日與冬日牧場之間漫長的旅途。不過土撥鼠(學名旱獺)、榛睡鼠和刺猬可沒法遷往非洲,它們只能依靠另一種辦法越冬,那就是冬眠。 冬日休眠的高手當屬睡鼠。從9月末到次年3月初,它們的平均冬眠期長達7個月之久。科學記錄顯示,睡鼠冬眠時長的世界紀錄為323天。也就是說,一年中它們有近11個月都處于睡夢當中。 這種看似死亡的狀態僅用“文火”維持生命,可以節省許多能量。所以許多冬眠動物憑借著秋天“藏在皮下”的脂肪(也就是它們吃下的食物)就能順利地越冬了。 可能否挺過冬天還存在巨大的風險:每三只冬眠動物中就有一只無法在春天蘇醒。它們可能在深度的無意識狀態下餓死或病死了,可能落入了敵害之口,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只冬眠動物逃不過死亡的厄運。 研究人員在奧地利施泰爾馬克州(施蒂里亞州)一個名為米克斯尼茨(Mixnitz)的洞中曾發現過3萬頭穴熊的骨頭,現已證明:它們并非命喪早期人類之手,而是死于冬眠的過程當中。 除了冬眠外許多昆蟲還“發明”了凍干過冬法,比如蚊蟲。 這些討厭的小東西在秋天叮咬我們,吸我們的血,破壞我們的睡眠。到了11月,蚊子便開始尋找一處安全的越冬場所。可能是在地下室里、房梁上、地縫或樹皮里。可盡管如此,它們也有在此遭遇嚴寒的危險。對此,蚊子們無計可施。它們體內形成的冰晶還會破壞性地損傷它們的軀干,所以在蚊子的體液中有一種化學物質可以讓它們在嚴寒中完全凍干,并使其一直保持干燥的狀態。 從本質上講,動物們掌握的這些越冬方法都是在試圖回歸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哪怕大自然只是短暫地變得極不宜居,它們也會做出相應的改變。
求生與求偶:動物與人類的相通性 作者簡介
費陀斯·德浩謝爾(Vitus B. Dröscher),當代最負盛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全球Z受歡迎的動物題材科普作家,德國漢堡州人文科學院院士。大學期間,德浩謝爾專攻動物學和心理學,自1954年起開始從事動物學研究并發表專著。 在對六大洲多種動物的行為進行了幾十年廣泛深入考察的基礎上,他撰寫了30余部動物行為學著作,包括《動物們的神奇感官》《感官的魔力》《友善的野獸》《溫暖的巢穴》《從相殘到相愛》等。這些作品曾獲德奧多爾·沃爾夫獎和施文·西蒙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3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總發行量超過千萬冊。他還為電視臺拍攝、制作了大量動物題材的節目,并擔任報紙雜志的專欄作家和特約撰稿人。 德浩謝爾是一個具有哲學家氣質的科學家,他的動物行為學研究側重于動物行為的歷史演變及其對理解與指導人類行為的借鑒作用。在德語世界中,他的名字與動物行為學主要創始人康拉德·洛倫茨一樣家喻戶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