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舊制度與大革命:權威全譯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3552
- 條形碼:9787100093552 ; 978-7-100-09355-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舊制度與大革命:權威全譯本 內容簡介
托克維爾著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通過對大量史實的分析,揭示了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的內在聯系。既論述了大革命的開創性和決裂性,又論述了它的連續性,認為大革命是長期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該書對大革命以來法國歷史的反復性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是研究法國大革命時期歷史的必讀書。
舊制度與大革命:權威全譯本 目錄
前言
**編
**章 大革命爆發之際,人們對它的評論歧異
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與*終目的并非像人們過去認為的那樣,是要摧毀宗教權力和削弱政治權力
第三章 大革命如何是一場以宗教革命形式展開的政治革命,其原因何在
第四章 何以幾乎全歐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們如何到處陷于崩潰
第五章 法國革命特有的功績是什么
第二編
**章 為什么封建權利在法國比在其他任何國家更使人民憎惡
第二章 中央集權制是舊制度的一種體制而不是像人們所說是大革命和帝國的業績
第三章 今天所謂的政府管理監督乃是舊制度的一種體制
第四章 行政法院與官員保證制是舊制度的體制
第五章 中央集權制怎樣進入舊政治權力并取而代之,而不予以摧毀
第六章 舊制度下的行政風尚
第七章 在歐洲各國中,法國如何成為這樣的國家,其首都已取得壓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國的精華
第八章 在法國這個國家,人們變得彼此*為相似
第九章 這些如此相似的人如何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個個陌生的小團體,彼此漠不關心
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毀滅與各階級的分離如何導致了幾乎所有使舊制度滅亡的弊病
第十一章 舊制度下自由的種類及其對大革命的影響
第十二章 盡管文明取得各方面進步,何以18世紀法國農民的處境有時竟比13世紀還糟
第三編
**章 到18世紀中葉,文人何以變為國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
第二章 非宗教傾向在18世紀的法國人身上如何成為普遍占上風的激情,對大革命的特點有何影響
第三章 法國人何以先要改革,后要自由
第四章 路易十六統治時期是舊君主制*繁榮的時期,何以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
第五章 何以減輕人民負擔反而激怒了人民
第六章 政府完成人民的革命教育的幾種做法
第七章 何以一次巨大的行政革命成為政治革命的先導,其結果如何
第八章 大革命如何從已往事物中自動產生
注釋
附錄
一 論三級會議各省,尤其朗格多克
二 1789年前后法國社會政治狀況
譯名對照表
舊制度與大革命:權威全譯本 節選
法國革命的*初措施之一是攻擊教會,在大革命所產生的激情中,首先燃起而*后熄滅的是反宗教的激情。即使在人們被迫忍受奴役以換取安寧、對自由的熱情煙消云散之時,他們仍在反抗宗教的權威。拿破侖有能力制服法國革命的自由天賦,但他竭盡全力也不能制服它的反基督教天性,甚至到了今天,我們仍看到有些人,他們以為不敬上帝便是彌補了當初對政府區區小吏唯命是從的過失,他們拋棄了大革命信條中*自由、*高貴、*自豪的一切,卻以忠于大革命的精神自矜,因為他們仍舊不信上帝。 可是,人們今天不難明白,反宗教之戰只是這場偉大革命中的一個事件,是大革命面貌的一個突出的卻轉瞬即逝的特征,是醞釀大革命并為其先奏的那些思想、激情、個別事件的暫時產物,而不是大革命的本身特性。 人們有理由將18世紀哲學視為大革命的一個主要原因,的確,18世紀哲學帶有深刻的非宗教性。但是仔細觀察定會看到,它有兩個部分,彼此分開,截然不同。 一部分包含關于社會地位和民事、政治法律準則的所有新的或革新的觀點,例如人類生來平等,因此應廢除種姓、階級、職業的一切特權,人民享有主權,社會權力至高無上,統一規章制度……所有這些信條不僅是法國革命的原因,而且簡直可以說就是大革命的內容;它們是大革命*基本的業績,論時間,則是大革命*經久*實在的功績。 18世紀哲學家的另一部分信條是與教會為敵;他們攻擊教士、教會等級、教會機構、教義,而且為了更徹底地推翻教會,他們還想將教會的基礎連根拔掉。但是,18世紀哲學的這一部分既然產生于這場革命正在摧毀的各種事實中,它必然與這些事實一起逐漸消失,*終仿佛被埋葬在大革命的勝利之下。為了使我的意思更明白,我只需補充一句,因為我還要在別的章節論述這一重大問題:基督教之所以激起這樣強烈的仇恨,并非因為它是一種宗教教義,而是因為它是一種政治制度;并非因為教士們自命要治理來世的事務,而是因為他們是塵世的地主、領主、什一稅征收者、行政官吏;并非因為教會不能在行將建立的新社會占有位置,而是因為在正被粉碎的舊社會中,它占據了*享有特權、*有勢力的地位。 不妨想一想,時間的推移已經證實了,而且每日每時都在證實下面這一真理:隨著大革命政治業績的鞏固,它的反宗教事業即告覆滅;隨著大革命所攻擊的一切舊政治制度更徹底被摧毀,大革命所憎惡的各種權力、影響、階級被徹底制服,一去不復返,它們所激起的仇恨,作為失敗的*后標志,也日漸減退;*后,當教士從一切和他們同時垮臺的東西中日益分離出來時,人們便看到,教會的力量在人們的精神中逐步恢復,并且更加鞏固。
舊制度與大革命:權威全譯本 作者簡介
托克維爾(1805-1859),法國歷史學家、政治家、政治思想家、政治社會學奠基人。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出身貴族世家。前期熱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后參與制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一度出任 長。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托克維爾因反對他稱帝而被捕,獲釋后對政治日益失望,從政治舞臺上逐漸淡出。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