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最美長安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7982
- 條形碼:9787519467982 ; 978-7-5194-679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美長安街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中有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有到北京工作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北漂族”;他們之中有戎馬一生的將軍,有奮斗在科研和工程戰線的科學技術人員;有國企、民企的職工,也有普通的勞動者。作者中還不乏散文界鼎鼎有名的大家、名家。作者匯聚在作品中,暢敘著長安街之美,感受著長安街帶給自己的一段美好時光,難忘的記憶,邂逅的情懷。一篇篇優質的散文,從不同的角度抒發了作者對長安街的情懷。出生在長安街邊的作者,寫出了在長安街上五彩繽紛童年的情趣;現今和曾經在長安街沿線工作的作者,描繪出在長安街上騎行、步行那十幾二十幾年過往的經歷;參加過長安街游行和觀禮的作者,抒發著當時幸福和激動的心情;曾到過北京旅游的作者,用美好的詞句描繪出一幅幅圖畫,把長安街永存在自己和家庭的記憶中。《*美長安街》一書,從多角度贊美長安街,長安街就像是北京東西軸線上綻放的一束束瑰麗的花朵,把北京裝點得更加絢美多彩。
最美長安街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新北京新京味兒系列”之一。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北京召開。為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光明日報出版社、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聯合舉辦“新北京新京味兒”系列之“*美長安街”征文活動。此次征文活動,以北京的“十里長街”為地理表達范圍,向讀者征集長安街兩側的種種“新北京新京味兒”。作為首都北京重要的東、西軸線,十里長安街既見證了許多具有時代意義的歷史事件,也是首都建設成就的重要縮影。可以說,長安街展現著共和國的政治、文化形象,記錄著新中國的成長軌跡。征文用文字書寫下,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感悟,記錄下可歌可泣、可思可憶的精彩中國故事。在社會各界廣大朋友們的熱情支持、幫助和參與下,這次征文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本書即為此次征文活動優秀作品結集。
最美長安街 目錄
十里長街十里槐
長安街:一本期刊的印跡
去天安門感受心跳
我與長安街的50年
*美的“瑣憶與親歷”
長安街上回蕩著我的歌聲
三十年,三次留影長安街
長安街是一條河
記憶中的東長安街2號
我和東長安街12號
家住長安街
長安街的鐘聲
長安街的思念
東長安街有座于謙祠
**次來到人民大會堂
把詩發表在長安街上
生命中的長安街
長安街畔寄詩情
一部淵深的典籍
南長街紀事
三進故宮看國寶
四代人的長安街
長安街長安情
大道通天
長安街,我的上學之路
長安街教我讀懂人生
我的長安街情緣
寫給長安街的抒情詩
長安街的新聞情緣
我從天安門前走過
長安街記憶
夜行長安街
長安街上的四季
情緣長安街
我的履歷全在長安街上
人間的城天上的街
我的大學
一條街的方向
我和長安街的詩緣
長安街西延到我家
長安街,我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地方
文學之美永駐長安街
此生熱望長安花
跨越跨越再跨越的長安街cBD
從長安街開始的綠色生涯
長安街上的快意人生
我的首博情懷
東長安街過眼錄
長安街的溫暖
長安街“野跑”記
走進這座收藏北京的殿堂
大樓情緣
漫步長安街
長安街的腳印
那一滴晶瑩的水珠
我與天安門的兩段文緣
長情于長安街
“七一”那天,我來到天安門廣場
長安街的女兒
長安街:拾起生命的碎片
長安街與羅布泊
鐘聲
勝利日的云
長安街,年華的絮語
長安街往事
長安街:理想之花盛開的地方
親情永在長安街
長安街上清華人
徒步長安街報迷觀花壇
二哥和我與長安街
當大會堂打開我的記憶之門
后記:掩卷猶覺長安在
最美長安街 節選
長安街懷想 王征 那天夜晚,從西北方向來了一陣風掠過京城,一覺醒來整個天空便湛藍如洗,從我住的九樓望去,西邊的遠山層層疊疊呈淡紫色,幽幻縹緲,清晰可見。 如此難得的好天氣使我有了一種按捺不住的沖動,午飯過后就背上相機跑出門去拍照。 北京于我有著那種親情般血脈相連的情感,拍攝北京的老街老房老建筑,便成了我傾注這份感情的一種方式。 那天騎車直奔了城南,我一直認為南城還存留著些許老京城的味道。轉了一圈并無多少收獲,就在宣武門“南堂”逗留了一會兒,拍了幾張藍天映襯的老教堂,也算是不辜負這般好天氣,返回時已是日落時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車子騎到西單路口,向西望去,眼前一片金光——遠處高低錯落的建筑,融入了赤金般閃耀的天幕中。 在長安街能遇到如此美麗景象實屬難得!我迅速舉起相機連拍幾張,記錄下了這一壯美瞬間。 說到長安街,我情有獨鐘,也經常在這里拍照。但拍幾張漂亮圖片卻難以釋懷…… 長安街的中心那一定是天安門廣場,我說我就出生在這里,想必令人費解。 事情是這樣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天安門廣場周邊還是一片平房,我出生在現在人大會堂位置的一處平房小院。一歲時此地規劃建設大會堂,我家就遷到了長安街北側的東四地區。 這些都是長大后母親說給我的,有時想起自己都感到新奇:竟然出生在天安門廣場! 一次陪幾位外地來的寫書人參觀紀念堂,出門正對著大會堂,幾個朋友相互拍照留念,我就站在一旁冷不丁冒出一句:“我就出生在這里!” 所有人都驚詫不已,我就將事情的原委慢慢道來。 聽完后他們不無調侃地說:“那你可是共和國之子呀!” 我說:“是的是的。” 我家搬到離長安街不遠的東四,這一住就是六十幾個寒暑。所以說我生在長安街長在長安街,一點不為過吧! 我居住的東四,距離長安街只有三站地,小的時候院里一幫半大小子跑去長安街玩耍是常有的事。 北京入伏后總會有那么幾天悶熱難耐,一到這時胡同里就顯得特別窩風,我們就跑到天安門廣場去乘涼。那里不管天氣多悶多熱總會有風吹過,而且沒有蚊蟲叮咬,是個乘涼的好地方。吃過晚飯由大孩子帶隊,我們拿著小涼席,有的拿張廢報紙,走上四五站地,就在廣場正中安營。我們在廣場上追逐打鬧,腳下硬邦邦的塑料涼鞋在廣場上跑起來啪啪作響。天黑下來我們就躺在廣場上看星星。那個時候到處都在宣傳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就連我的鐵皮鉛筆盒和寫字用的墊板上,都印著戴頭盔的加加林和宇宙飛船的圖案。那時我心中只有一個英雄,那就是加加林,也只有一個理想,就是長大要當飛行員。所以躺在廣場看星星,漸漸融人繁星閃爍的夜空,自然也就想到當飛行員的事。 有時正想入非非,有眼尖的孩子搶先看到流星,驚叫一聲,之后就會看到有拖著一條亮線的流星從暗藍色的夜空滑過,然后掉在了離廣場不遠的地方。每到這時就會有一種神秘而虛幻的感覺籠罩著我,令我毛骨悚然。 我們躺在廣場上還有一件快樂的事,就是辨認天上的星星。大一點的孩子懂得多能夠在群星中分辨出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就一一指給我們看。我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一些星星。 長大后讀了一些書才知道,仰望星空是一件極其浪漫的事,是詩人的*愛。可那時我們不懂得浪漫,只想著如何玩得開心。現在想來,童年時光玩得開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還有一件令我開心而難忘的事,就是在長安街上學騎車。 我家有一輛老舊的飛鴿牌斜梁女車。我開始是在胡同里練習騎車,但胡同窄愛撞車,總讓大人操心,于是就跟著幾個大孩子跑到寬闊無邊的長安街上去練車。我膽子大很快就能扭著屁股騎起來了。這個時候也是*上癮的階段。那時汽車很少,街上騎自行車的也不多,我們幾個孩子隔三岔五就要到長安街上騎車去兜風。 吃過晚飯孩子們被叫到一起,正是長安街華燈初上時,我們從東單路口出發,向西,騎到西單路口就調頭,到天安門時還要在廣場上兜幾圈。當時給我印象*深的是,廣場上花崗巖鋪成的地面,平整光滑,車子騎在上面幾乎沒有任何感覺,我就開始雙腿猛蹬讓車子快起來,還七拐八拐走曲線,于是就有了在天空飛翔的感覺,有點忘乎所以。記得有一次,帶我出來的大孩子在后面喊:騎慢點兒——撞了人你得賠! 后來回想起那段經歷和我的忘乎所以,想來想去競生出一種自豪來,也許只有那種以此為家的人才會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有了對天安門廣場更多更深的認識。 天安門廣場是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所在,像“五四”“一二·九”這些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偉大運動都在這里發生,所以令萬人矚目。 1970年我工作不久就被選中參加建國21周年天安門慶典,莊嚴而神圣。 剛參加工作就被選上參加這么重大的政治活動,說明我很優秀,鄰居們知道了都稱贊我是好樣的。這贊許讓我興奮了好一陣子,但院里有位金阿姨比我還高興,見我就夸。 金阿姨是
最美長安街 作者簡介
李林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編審。先后在民政部、《經濟日報》等部門和機構任職,后創辦《環球企業家》雜志并任總編輯,現為社會公益組織網時讀書會會長。著有《送你一束紅燭》《青春不是候鳥》《留給八十年代的背影》《散文是會生長的》等作品,并榮獲多種獎項。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