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封家書:信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88742
- 條形碼:9787504388742 ; 978-7-5043-887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封家書:信仰 本書特色
信仰是共產黨人的靈魂,不管是在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煙中,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的困難挑戰面前,信仰的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畏艱險,砥礪前行,實現從民族解放到偉大復興。 《一封家書-信仰》100名共產黨員書寫100封家書,小人物、大情懷,百年黨的歷史躍然紙上。
一封家書:信仰 內容簡介
《一封家書·信仰》編寫組自2021年5月11日面向全球發出征集令,2個月里收到了社會各界的家書8000余封,各類檔案3000余件。其中通信*遠的一封家書,遠涉重洋跨越了18000公里的距離;寫信*長的一封家書,洋洋灑灑寫下了10000余字的兒女情長;寄信*多的一家四口,20年間寫下了50萬字的家書…… 正值黨的百年,《一封家書·信仰》編寫組從中選出了包括中國共產黨*早的黨組織“社會共產黨”的五位成員之一俞秀松在1921年寫給父母親的感恩家書;1999年中國北斗系統創始人之一陳芳允院士住院期間寫給同學王克宬的勵志家書;“譜寫改革開放贊歌的音樂家”施光南寫給母親、妻女的書信;1990年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寫給“拼命三郎”陳招娣的溫情家書;四川省政府寫給浙江助川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感謝信等100封家書,其中多封家書為首次曝光。一封封家書,記錄著家庭小事、兒女情長,也反映著社會變遷、天下大事。中國共產黨員精神的力量,也在一封封家書中躍然紙上、力透紙背。
一封家書:信仰 目錄
紅船啟航地
邵飄萍:覺醒年代?? 鐵肩辣手 …………………………………………………… 3
張秋人:追求真理?? 至死不渝 …………………………………………………… 8
楊賢江: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 …………………………………………………13
安體誠:沖鋒在前的革命先行者 …………………………………………………17
蔡鴻猷:烈士絕筆明壯志 …………………………………………………………21
葉天底:決不愿跪著生,情愿立著死 ……………………………………………25
吳振民:企望革命早日成功 ………………………………………………………32
王一飛:家書寄相思?? 暗語傳信念 ………………………………………………35
梁柏臺:人民司法開拓者 …………………………………………………………41
王國楨: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45
俞秀松:中共*早黨組織成員之一 ………………………………………………49
竺清旦:“拋妻別女”只為心中的信仰 …………………………………………54
邵李青:半世恩愛中途拋,滿腔愁情難欲別 ……………………………………60
柔?? 石:為人民之幸福教書,為國家之富強寫作 ………………………………65
徐 瑋:跨越 54 年的家書 …………………………………………………………71
季步高:黨的忠誠戰士 ……………………………………………………………76
劉?? 英:浙江黨史上為革命犧牲的第九位省委書記 ……………………………80
鐘敬之:用電影記錄時代新歌 ……………………………………………………86
吳?? 毓:抱著犧牲到底的決心 ……………………………………………………91
革命英烈
潘漠華:從凄苦詩人到壯烈革命者 ………………………………………………99
張培農:浙南先烈 ……………………………………………………………… 102
沙文求:犧牲時年僅 24 歲 ……………………………………………………… 105
鄭復他:覺醒年代的同行人 …………………………………………………… 109
裘古懷:勝利的時候,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 ………………………………… 115
卓愷澤:安天知命,等著光明來到吧! ……………………………………… 122
茅麗瑛:我愛我母親,但我更愛我祖國 ……………………………………… 128
梅其彬:亭旁起義的重要謀劃者 ……………………………………………… 132
殷 夫:“東方的微光” ……………………………………………………… 137
鄒子侃:寧死而不求虛偽、卑污、罪惡的自由 ……………………………… 141
周飲冰:光明與黑暗的搏戰 …………………………………………………… 146
孫曉梅:我要為我的理想斗爭到底 …………………………………………… 152
張新華:為革命喘完*后一口氣 ……………………………………………… 157
馮和蘭:寧可立著死,不愿跪著生 …………………………………………… 164
葉向陽:抗日宣傳急先鋒 ……………………………………………………… 168
于 萍:我已注定死命,望爸爸不要過于悲傷 ……………………………… 172
嚴洪珠:為革命流盡*后一滴血 ……………………………………………… 176
和平守護者
竺煥新:一封珍藏 70 多年的家書 ……………………………………………… 185
丁文余:*難忘的是扛槍打仗的日子 ………………………………………… 190
胡洪海:抗倭長記英雄血 ……………………………………………………… 195
丁允群:傳承紅色精神,勇擔時代使命 ……………………………………… 201
胡兆富:只要有我這條命在,就不能丟掉傷員 ……………………………… 206
張金發:刻在身上的“共和國勛章” ………………………………………… 212
錢長江: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日本狗強盜,消滅蔣匪軍 ……… 217
王長銀:七頂山上有敵無我、有我無敵 ……………………………………… 221
徐承錄:被俘虜的炮兵調轉炮口,敵軍全線崩潰 …………………………… 229
王甲臣:打了三天三夜,爭奪了七次陣地 …………………………………… 234
徐茂華:從衛生員到飛行員 …………………………………………………… 238
俞風樓:冒著槍林彈雨為戰士們拍攝照片 …………………………………… 243
吳昌業:長津湖戰役總攻前發現緊急電報 …………………………………… 249
馬發泉:用生命丈量軍人的使命 ……………………………………………… 256
傅永先:我是 100 瓦的燈,就得發 100 只光 ………………………………… 261
丁炳榮:三天三夜,把戰友背回祖國…………………………………………… 268
金錦泉:我愿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黨 ………………………………… 274
陳 章:參軍 50 天即奔赴一線 ………………………………………………… 278
林金龍:頭可斷,血可流,祖國寸土不能丟 ………………………………… 283
時代楷模
潘鏡芙:鑄艦為魂,一生向“深藍” ………………………………………… 291
陳芳允:竭誠為國興?? 努力不為私 …………………………………………… 299
施光南:譜寫改革開放贊歌的音樂家 ………………………………………… 308
梁中平:十余載良渚志愿服務的踐行者 ……………………………………… 315
宗慶后:娃哈哈西進三峽庫區扶貧,彰顯浙商擔當 ………………………… 323
陳招娣:我要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 327
陳立群:愛與責任?? 無問西東 ………………………………………………… 334
王金良:李花又綻放,他鄉即故鄉 …………………………………………… 341
潘本法:黨員要積極帶頭,不是嘴巴上掛掛的 ……………………………… 349
胡友大:用文字傳承信仰的力量 ……………………………………………… 354
邱利民:改變孩子一生的《院長家書》 ……………………………………… 360
朱志菊:十年寫給學生 20 多萬字“家書” …………………………………… 365
羅國海:關鍵時刻,黨員上 …………………………………………………… 371
楊美怡:警察媽媽,知心姐姐 ………………………………………………… 376
黃永言:祖國海岸線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 381
郭?? 簡:一封“破圈”的信 …………………………………………………… 386
鄒寧浩:逆火而行的“戰地記者” …………………………………………… 392
豐晨敏:一封來自上鋪兄弟的送別信 ………………………………………… 397
臧建華:對不起,爸爸不能只做你一個人的鎧甲 …………………………… 402
熊扣祖:浙江首枚亞運獎牌獲得者 …………………………………………… 408
援藏、援疆、援青,抗疫
朱學佩:祖國需要我,我依然可以上前線 …………………………………… 417
宋柏杉:我一定要把你們完完整整地帶回去 ………………………………… 428
徐小燕:與士兵兒子較量的“美少女戰士” ………………………………… 434
王炳華:此心安處是吾鄉 ……………………………………………………… 442
陳?? 江: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 450
胡忠軍:深深浙里愛,悠悠那曲情 …………………………………………… 458
袁國鵬:一人援藏,全家援藏 ………………………………………………… 464
張 明:咬牙忍痛,保證物資不斷供 ………………………………………… 470
賈永義:我為那曲獻技術 ……………………………………………………… 475
劉 斌:一次援青行,一生青海情 …………………………………………… 483
卓青青:支撐起我的講臺,為孩子傳播青春的顏色 ………………………… 488
戴衛健:抗擊疫情就是命令?? 要相信杭州速度 ……………………………… 494
瞿婷婷、王 杰:無法握手,但始終并肩 …………………………………… 499
梁三紅:人生這么短,總要做點什么…………………………………………… 504
姚 波:去支教,一步步,穿越青春 ………………………………………… 510
陳天璐:舟山為你驕傲,那曲為你自豪 ……………………………………… 517
朱全紅:我們都是追夢人 ……………………………………………………… 523
曹黎鳴:我愿做你的奧特曼,去打敗世界上所有的“怪獸” ……………… 529
余婭娟:我們將更加努力,努力成為那顆*亮的星 ………………………… 535
朱艷麗:我是戰士,母親在等我凱旋 ………………………………………… 542
王鶴秋:守護逆行者的逆行者 ………………………………………………… 549
吳 建:無所畏懼,建設那曲 ………………………………………………… 555
吳君龍:高原逐夢,讓人生更精彩 …………………………………………… 565
張 旭:一次海西行,一生海西情旋 ………………………………………… 572
陳云飛:讓都蘭高原種上“江南花” ………………………………………… 578
一封家書:信仰 節選
楊賢江: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 記者:李軼男 編輯:潘康康、邢恒超 【人物名片】 楊賢江(1895年—1931年),又名英甫,筆名李浩吾、柳島生等。浙江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人。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1921年,被商務印書館聘為《學生雜志》主編,任職六年。楊賢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他參與了五卅運動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組織工作。大革命失敗后,他轉移到日本,在日本邊進行革命活動邊從事社會科學和教育科學的研究及翻譯工作。1929年他秘密回國,繼續從事革命斗爭。由于在白色恐怖下斗爭,環境惡劣,工作繁重,他積勞成疾,于1931年逝世,年僅36歲。 絅之先生: 照你的境遇看來,確是可憐的。但是,我勸你,不要常以可憐者自居,而要以堅決勇猛的精神,求達到你所欲達的目的。還有,在中國,在世界,有許許多多天資聰明的人,只因處境不良, 不能受適當的教育以發展他們的天才,以致終于沒沒(默默)無聞。這不但是他們自己的不幸,實在也是人群(類)文化的不幸。這種現象*大的病根,當在私有財產制度的上面。現代社會里邊,更顯然分出貧富兩個階級。屬于貧窮階級的子女,更不容易享受教育的權利了。所以現在有覺悟的人,為全人類的普遍幸福計,不能不起來高唱社會革命的調子了…… 我對于你的“可憐”的境遇,是很表同情的。而我對于你的肯做自學功夫的勇氣,更是極佩服的。至于你的兩個疑問,如**問: “自學同有教師教授者,將來的結果,是否一樣?”我雖不能確實回答,但我相信:只要自學得法,將來的結果,是可以同有教師教授者一樣的。你不看見電學大家愛迪生嗎?他沒有正式入過學校,他從小就須做工度日。但是他有這許多發明。這不是自學的成效嗎? 原來求學的*(重)要關頭全在學者的自己教育。雖然有了教師教授,仍然要靠自修、自學的功夫。不過在別的事情相等的條件下面,有教師教授者的進步,比自學者的可以較快一點罷了。 我對于第二問的意見是這樣:每看書時,**一筆記簿。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記下來。如果就近沒有人可以解答,不妨另托朋友請求學者解答。但有時我們自己也會索解出來,或者當閱他書時忽然得到一種解決的方法。這確是我們經驗中所常有的。不知你也曾遇到過嗎?萬一沒有辦法,也可把疑難告訴本社,我們當就能力所及,替你解答。你以為好嗎?祝你康健! 賢江(1923 年 8 月) 這是 1923 年 8 月,楊賢江給張 之的一封信。 楊賢江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1917 年秋,楊賢江畢業于浙江省立**師范學校。隨即到南京高等師范當職員。他親身經歷了五四運動,參加了由李大釗等發起組織的“少年中國學會”,先后被推為南京分會書記、第二屆學會評議員。1920年9月,楊賢江去廣東肇慶高要縣國民師范補習所任教。 1921 年 1 月,受上海商務印書館之聘,主編《學生雜志》。不久,他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 年春夏間,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3 年起,他先后擔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國民運動委員會委員,上海地方兼區委候補執委、委員。同時擔任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執委、常委兼青年部長。 五卅運動中,楊賢江和沈雁冰等發起組織了“上海教職員救國同志會”,進行反帝救國的宣傳活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他被推選為上海臨時市政府委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因受反動當局通緝,秘密前往武漢,在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擔任《革命軍日報》社社長等職。7月下旬,返回上海,堅持地下斗爭。年底,他根據黨的指示,東渡日本,除負責中國 留日學生黨的工作外,主要從事社會科學和教育科學的研究著譯工作。1929年夏回到上海,參與黨的文化工作委員會的領導工作。 楊賢江長期堅持黨的地下工作,積勞成疾。1931 年 7 月病倒后,在黨組織和友人的幫助下,被送往日本醫治,不幸于8月9日在長崎逝世,時年36歲。1958 年 4 月,浙江省民政廳批準追認楊賢江為革命烈士。 【專家點評】 楊賢江烈士 1923 年至 1924 年主編《學生雜志》時開辟的“通訊”和“答問”專欄,由他親自解答讀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范圍涉及世界大勢、國家命運、革命事業、人生意義、興趣愛好、戀愛婚姻、升學求業等,讀者視他為良師益友。他還組織了“學生干政”和“學生入黨”問題的兩次專題討論,發表了不少討論文章。這種生動活潑的專題討論,澄清了“學界脫離政治”的糊 涂思想,對青年學生教育很大,不少學生寫信給雜志社,表示要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和革命政黨。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朱健
一封家書:信仰 作者簡介
來鈞,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城市之聲總監,《一封家書》系列晚會“信仰2021”、“家國檔案七十年2020”、“改革開放四十年2018”精品工程(圖書、音像)出品人。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