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銅鏡卷(上下冊)(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2611
- 條形碼:9787573202611 ; 978-7-5732-026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銅鏡卷(上下冊)(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歷史文物研究者、愛好者自1912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創立至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已走過了百年歷程。作為國博藏品重要門類之一的銅鏡,與全國其他博物館銅鏡相比,不僅收藏數量巨大,而且在質量上名列前茅。本書從國博館藏銅鏡9400余面之中,精選具有代表性的293面,進行集中展示與系統研究,編排精當,圖文并茂,兼具學術高度與藝術欣賞價值。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銅鏡卷(上下冊)(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銅鏡著錄性與研究性相結合的著作,收錄了上起齊家文化,下迄清代的銅鏡293面,按朝代先后排列,每一朝代再按類型排序。每一面銅鏡都有高清整體大圖(部分品種還有大量細節圖及拓片),和詳細的文字介紹,包括時代、規格、來源、器型與紋飾描述、相關考證等,圖文并茂,全面呈現了館藏銅鏡的基本形態、歷史演變及其文化內涵。后附兩篇研究論文與一資料長編,論文分別介紹了關于銅鏡名稱及紋飾寓意的研究,以及國博館藏銅鏡發掘品的考古情境,資料長編則精細還原了館藏發掘品與出土環境之間的共存與互動關系。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銅鏡卷(上下冊)(精裝) 目錄
總序 王春法
前言 丁鵬勃
凡例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鏡收藏與研究 霍宏偉
總號(工作號)
1(1.1)重輪星芒紋銅鏡 (齊家文化) C5.3595
2(1.2)葉脈紋銅鏡 (商) M5:786
3(1.3)弦紋銅鏡 (商) M5:45
4(1.4)鳥獸紋銅鏡 (西周末—春秋初)Y87
5(1.5) 素面銅鏡 (春秋) Y88
6(1.6) 素面銅鏡 (春秋) Y89
7(2.1) 羽狀紋銅鏡 (戰國) C5.573
8(2.2) 羽狀紋銅鏡 (戰國) 川博165
9(2.3) 云紋銅鏡 (戰國) C5.569
10(2.4) 四葉紋銅鏡 (戰國) C5.580
11(2.5) 四葉紋銅鏡 (戰國) C5.578
12(2.6) 四葉紋銅鏡 (戰國) C5.3457
13(2.8) 花葉紋銅鏡 (戰國) C5.576
14(2.9) 四山紋銅鏡 (戰國) C5.567
15(2.10)五山紋銅鏡 (戰國) C5.565
16(2.11)六山紋銅鏡 (戰國) C5.571
17(2.12)折疊式菱紋銅鏡 (戰國) C5.577
18(2.7) 變形獸紋銅鏡 (戰國) C5.3393
19(2.13)三龍紋銅鏡 (戰國) C5.2683
20(2.14)三龍十六連弧紋銅鏡(戰國) C5.582
21(2.15)三龍紋銅鏡 (戰國) C5.3479
22(2.16)四鳳鳥紋銅鏡 (戰國) C5.579
23(2.17)四鳳鳥紋銅鏡 (戰國) 5.1658
24(2.18)蟠螭紋銅鏡 (戰國) C5.564
25(2.19)蟠螭紋銅鏡 (戰國) C5.563
26(2.20)蟠螭紋銅鏡 (戰國) C5.562
27(2.21)蟠螭菱紋銅鏡 (戰國) C5.572
28(2.23)透雕蟠螭紋方形銅鏡(戰國) Y185
29(2.24)透雕蟠螭紋銅鏡 (戰國)Y2000
30(2.22)武士斗獸紋銅鏡 (戰國) Y2003(霍)
31(2.25)云紋彩繪銅鏡 (戰國)Y207
……
282(8.28)五馬紋銅鏡 (明) C5.984
283(8.29) 嘉靖十八年袁南村置銅鏡 (明) C5.1006
284(8.30) 嘉靖運城弘教寺紀念銅鏡 (明) C5.1002
285(8.31) 隆慶三年何鰱省置方形銅鏡 (明) C5.1004
286(8.32)萬歷篆書銘文銅鏡 (明) C5.3404
287(8.33) 丹鳳朝陽方形銅鏡 (清) C5.1032
288(8.34)二蘭逸叟方形銅鏡 (清) C5.986
289(8.35)嘉慶七年慎思堂鑄十二生肖有柄銅鏡(清)5.1722
290(8.36)湖州薛晉侯造雙喜五蝠有柄銅鏡 (清) C5.1028
291(8.37)湖州薛晉侯造嬰戲圖銅鏡 (清) C5.947
292(8.38)彩漆雙喜有柄銅鏡 (清) C5.1035
293(8.39)髹漆描金天仙送子有柄銅鏡 (清) C5.1034
銅鏡名稱及紋飾寓意研究集成 孔祥星(暫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銅鏡發掘品的考古情境 霍宏偉
附錄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銅鏡發掘品出土資料長編 霍宏偉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銅鏡卷(上下冊)(精裝) 節選
28 武士斗獸紋銅鏡 M9:60 Y2003 戰國-秦初 直徑10.5厘米 緣厚0.2厘米 1975-1976年湖北云夢睡虎地秦代9號墓出土 圓形,三弦鈕,方鈕座,圍以凹面形重緣方框。一般認為,從鏡背畫面分布來看,框外四面分列兩位武士、兩只豹子形象,兩兩相對。兩位武士服飾、形象、動作相同,均頭戴盔,面部五官清晰。下著短褲,赤膊上陣,呈半蹲半立姿勢。左臂在前收縮,手執盾牌,遮擋上半身,以保護自己;右臂在身后,手持長劍,準備隨時刺向豹子。兩只豹子形象、姿態各異。其中,一豹為立姿,回首瞪眼,望著武士。前爪一起一落,后爪一蹬地一抬起,S形長尾上揚于身后。另一只豹子呈躍跳狀,昂首挺胸,瞋目張口,前肢齊并,后肢用力蹬地,描繪出豹身即將騰空躍起,向前猛撲的精彩瞬間。作為鏡背主體紋飾,人物與動物形象均為平雕加陰線刻。地紋為雙線勾連紋,雙線內填以細密的凸點紋,勾連雷紋內飾以正反互置的三角形紋。窄素卷緣。鏡體呈黑褐色。 筆者提出,關于此鏡圖像還有另外一種解讀方式,即該鏡背所反映的是一位武士與一只豹子搏斗的兩個場景。前一組畫面,表現的是搏斗開始的情景,武士執盾持劍,為防守狀,豹子一躍而起,呈進攻之勢。后一組畫面,武士仍保持防守姿態,豹子尾巴朝前,身體向后,回首張望,已顯露出潰敗之姿。由此來看,此鏡背的兩組圖像已具有一定的敘事特點,其藝術價值非同尋常。它不僅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年代*早的人物鏡,也是我國*早具有連續式構圖敘事特點的銅鏡。 這面斗獸鏡出土于湖北云夢睡虎地9號秦代墓之中。9號墓的年代,大致與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的11號墓相近,即秦統一楚國故地之后。此墓隨葬器物將近70件,有軺車與木馬,且以漆器居多,與11號墓情況大致相同,推測墓主人身份應該為秦代低級官吏 。 此鏡著錄于《館藏銅鏡選輯(一)》 《中國青銅器全集??銅鏡》 ,F于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出。這類斗獸題材的銅鏡,數量罕見,僅見1928-1931年傳洛陽金村東周大墓出土金銀錯斗獸鏡 ,《漢以前古鏡的研究》圖版一五:6與此鏡紋飾完全相同 。 (霍宏偉)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銅鏡卷(上下冊)(精裝) 作者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截至2013年末,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大的博物館,藏品數量為139萬件,是中華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