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74833
- 條形碼:9787101074833 ; 978-7-101-0748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內容簡介
《成佛之道》綜合佛法精要,開顯成佛坦途,乃印順法師博覽法藏之心得。全書分為偈頌和釋文兩部分,先以偈頌總攝成佛之道淺深之義理,再循序用現代漢語一一加以解說。頌文要而簡,利于讀誦與記憶;釋文淺而詳,利于明解與會通。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目錄
偈頌
**章 歸敬三寶
第二章 聞法趣入
第三章 五乘共法
第四章 三乘共法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節選
集諦中,招感生死的業力,在五乘共法中,已經說到,F在略說“業有”二類的三業。一、“身語意”三業:這是從業的所依而分類的。身體的動作,或是惡的,如殺生、偷盜等;或是善的,如不殺、不盜等。這不但是一般的生理活動,而是帶有道德或不道德性質的身體動作。這種身體的動作,名為身表業,業就是動作的意思。由此身體的動作,引起潛在的動能,名為身無表業。這雖然無可表見,但是物質的能力化,有著招感果報的作用。同樣的,語言的表達(文字,可說是語業的身業化)中,妄語、兩舌等是惡的;誠實語、和合語是善的,名為語表業。由此語言的表達,而引起潛在動能,名為語無表業。身業與語業,屬于生理的動作,及引起的動能,都是屬于物質的。意業,是屬于心的。與思心所相應的心心所法,是意業。有人說:業的體性,是思心所。內心的活動,是意業。由內心的發動而表現于身語,這種動身、發語的思,就名為身業語業。這樣的解說,是傾向于唯心論的說明。然而,佛說善與惡的身業、語業,是天眼所見的色法。所以,說(無表)業是物質引起的特種動能,應該更妥當些。二、“善惡及不動”三業。善業與惡業以外,什么是不動業呢?這是與禪定相應的業。與色或無色定相應的業,當然是善的。但禪定的特征是不動亂,所以業也叫不動業。這種不動業,能招感色界及無色界的生死。因此,善業與惡業,是專指能感欲界生死的業力而說! o論是身語的動作,或者由此而引起的動能——表業與無表業,依佛法說,這都是生滅無常的,剎那就過去了的!皹I”已剎那“滅”而過去了,那怎么還能招感后果呢?對于這,經中或比喻為“如種”子:如草木的開花結子,雖然凋謝枯萎了,但種子還會生芽、抽枝而發葉的;蛘弑扔鳛槿缪傲暋保合癫剡^名香的匣子,香雖已經取出了,但匣里還留有香氣一樣。因此后代的學者,就成立種子說,或習氣說,來說明業力感果的可能,但這到底是通俗的譬喻而已。依佛法的深義來說,過去了,或者說剎那滅了,這并非說等于沒有,而只是從現實存在而轉化為另一姿態?梢哉f:滅了,過去了,不是沒有,而還是存在的。當然,這與存在于現在的不同。如物質的從質而轉化為能,決非沒有,但不能以體積、質礙等物質概念來局限它。所以業力的剎那過去,一樣的存在(當然不是現在),只要遇到因緣的會合,就會招感果報,如能的化而為質一樣。假使因緣不和合,業是永久存在的,無論是“百”劫、“千劫”、萬劫、無量數劫,業力“不”會“失”去,還是會感果的! ”娚,“隨”著不同的“業”,招“感生死”果報,一生又一生地延續下去,常在五趣中流轉。由于這是煩惱所引發的,煩惱所滋潤的,所以無論業是怎樣的善,高尚到什么地步,終究“不出于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是眾生活動的三大區域。在這三界以內,永久是生死不了。所以出世的三乘圣法,就是要從根本上消除生死的原因,而不致再受三界生死的系縛,這才能實現佛法大解脫的目標。煩惱貪嗔癡,不善之根本,癡如醉如迷,嗔重貪過深。 再說到集諦中的“煩惱”。這是內心的不良因素,壞分子。無論是知識的、感情的、意志的,凡是不正確、不恰當的,使我們因此而煩動惱亂,引生不安定、不和諧、不自在;由此煩惱,造作種種業,更引起未來的苦迫,這都叫做煩惱。煩惱是非常復雜的,在煩惱中,“貪,嗔,癡”,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所以叫做三不善根。根本,是什么意思呢?這是說:一切煩惱,可以分為三大類:一、貪類;二、嗔類;三、癡類。一切煩惱,無非這三煩惱的支派流類。如愛、染、求、著、慳、諂、僑、掉舉等,是貪類。忿、恨、惱、嫉等,是嗔類。見、疑、不信、惛沉、忘念、不正知等,是癡類。眾生都是有煩惱的,但各有偏重。一向慣習于多起某類煩惱,就會造成不同的個性,如貪行人、嗔行人、癡行人。如三類沒有偏重的,就稱為等分行人。更詳細的,有“人情凡十九輩”的分類。
成佛之道(增注本)-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釋印順著 作者簡介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臺灣,創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 ∮№樂◣煵┩ㄈ,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結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術水準備受海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他由于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方面的杰出成就。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