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生命中的田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9184
- 條形碼:9787552039184 ; 978-7-5520-391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中的田野 本書特色
年過耳順,依舊少年氣; 初心不改,方識人間味。 走走停停,云游東西; 海納四方,轍跡有聲。 在這里, 田野是自己,也是他人; 是異域,也是鄉愁; 是物哀,更是禮贊。 你說:生命處處是田野, 他說:田野哪里無生命。 一位人類學家的行吟佳作, 一曲生命路上的鑒往知來。
生命中的田野 內容簡介
《生命中的田野》是彭兆榮教授繼《師說人類學》之后的第二本人類學散文集。本書聚焦于人類學學者安身立命的“田野”,挖掘和記錄自己在田野中所遇見的各種事物、事務、事情背后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小人物的小事情。全書分為“田野中的生命”、“田野轍跡”、“異域田野”、“田野隨想”、“喜樂田野”五個部分,讀來都是真實的故事,也是一位游走于東西文化、民間廟堂的人類學學者的生命體悟。 作者說:“幾十年的田野,辛苦、幸福;我的生命就在田野中”。在日常中發現異常與非常,在平凡中體會不凡與非凡,“生活處處是田野”。
生命中的田野 目錄
目錄
前言 / i
田野中的生命
小寶,你還好嗎? / 003
人非草木 / 010
當我們眼光對視時 / 014
向企鵝致敬! / 020
田野轍跡
“田野”大師的田野 / 027
田野中邂逅 / 036
在沙溪的日子里/ 049
阿細祭火 / 056
玫瑰蜜 云南紅 / 063
茶道 茶戰 / 073
飲食忠誠 / 079
《擺貝》后續:“偶遇”百裊衣 / 087
青海田野五觀 / 094
異域田野
旅游中的田野 / 113
薩瓦迪卡 / 119
酒神 / 126
去班夫看水 / 138
祖國在我們身后 / 148
體*旅游:埃及,我來了 / 163
英倫,我輕輕的…… / 187
再見,夏威夷 / 223
田野隨想
銘刻生命 / 261
我的小說“得罪了人”/ 279
我與故鄉有個約定 / 289
聽話聽音 看人看相 / 295
泡池里的童真 / 302
普通話不“普通”/ 307
來而不往非“理”也 / 317
我們的下水道“生病”了 / 327
喀秋莎:超越時空的記憶 / 334
喜樂田野
扎西德勒,你好! / 343
小幺教我“摸摸噠”/ 349
廈門版的“馬拉松”/ 356
“給這啞巴來碗面”/ 361
“逆風尿三丈”/ 366
“反走”的妙趣 / 374
“殺雞給人看”/ 381
后記 / 389
生命中的田野 節選
留駐美好 現代生活有一個特點,那些創新的科技產品不斷讓人們的時間“提速”“加速”。人們除了快節奏地工作和生活外,每天還要通過手機“吞噬”大量的信息。有一天,我在機場候機,發現除我以外的所有旅客全都埋著頭看手機。我感到迷茫,感到迷惑,人們在看什么?我也試著劃著手機,也努力著想與大家一樣讀點什么、看點什么,可是我很快感到索然寡味。我想,無論如何手機里的總不如眼前活生生的來的生動吧。索性我把那場景變成了:他們看手機,我看他們。 我想,人們如此忙碌于手機的后果是什么?是疏遠的親情,是退卻的記憶。一天傍晚,我在昆明的住宅小區“荷塘月色”散步,我在湖邊看到一家人為一位老人舉行壽宴。因為那蛋糕說明了一切。可是我看到所有成年人都在各自看手機,老人在發呆,小孩自己在玩。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感到“冷”。現在的人究竟怎么啦。每天要看的東西那么多,把記憶的倉庫全都塞滿了。那些親情、人情變得越來越冷,那些事情、事理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那些美好的記憶消失得越來越快。 我不認可這樣的所謂“越來越好的生活”。我告訴自己盡可能不看、少看手機,拒絕那些無聊的、與自己無關的信息,為了獲得“點贊”而奮力刷存在感的“流量”。我要讓那些值得記憶的美好在自己的腦海里留得久一些,更久一些。我也把那些美好的故事奉獻給讀者,因為,它們與手機里絕大多數“用手指劃出”的內容不同;因為,那是我生命的故事。 讀者可能會說,誰沒有自己的經歷和經驗?誰沒有自己的故事和記憶?如果只是把那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擷取下來,那定然無趣、無味又無益。我要告訴讀者,如果那些生活小事中包含著某種哲理、道理和義理,讀了給人以啟發和啟示,那又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生活情理的分享,又何嘗不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呢? 《生命中的田野》收集的都是我經歷的故事,都是小事,但其中不乏哲理。有“回憶錄”的意思,卻完全沒有一般回憶錄的刻意,沒有時間的線索。 人類學家做田野少不了觀察、記錄那些深沉的歷史和浮華的現實;體驗那些令人感動的、感慨的人和事。早年寫的田野日記體散文《寂靜與躁動》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版,遠去的田野記憶如舊書一般已經泛黃。 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外出做田野作業,干脆就閉門寫田野故事。寫完《師說人類學》仍覺著有所缺失。“師說”以我、老師與人類學為線索,卻把自己生命中的田野大多給落下了。我這一生大半在田野中,落下了我的田野也就落下了我的生命。有人說 田野是我的“泡菜壇子”,大半生都泡在里面,酸甜苦辣咸全都有,這一次總算把“五味”都給補齊。 特別說明的是,我在本書所用的照片,由我自己、我的夫人、我的朋友、我的弟子們所拍攝。由于時間過去久矣,我無法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致謝。特別感謝四川美術學院龐茂琨院長為拙作繪制的速描。 讓我們把生命中的美好留得更久一些! 彭兆榮 2022年 5月 4日
生命中的田野 作者簡介
彭兆榮,1956年生,廈門大學人類學系一級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藝術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旅游人類學高級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四川美術學院“中國藝術遺產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桂林旅游學院“中國南亞旅游戰略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聯合國“人與生物圈”(MAB)中國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探索研究”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藝術類)“中國特色藝術學體系研究”首席專家。曾在法國尼斯大學人類學系,法國國家科學院“華南及印支半島人類學研究中心”從事學習和研究。法國巴黎大學(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學(索邦)高級訪問學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類學系高級訪問教授。主編叢書十余種,出版著作四十余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五百余篇。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