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聽,科學家說 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72079
- 條形碼:9787500172079 ; 978-7-5001-7207-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聽,科學家說 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 本書特色
《聽,科學家說: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是一本由全世界63位科學家共同譜寫的一本具有極高教育價值的啟迪之書!國際攝影藝術家赫爾林德·克爾布爾采訪了來自德國、以色列、美國、瑞士、法國、英國、中國、日本的63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如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珍妮佛·道德納,首位獲得維加獎的亞洲科學家、中國冰芯開拓者之一姚檀棟,“量子之父”、“墨子號”項目領頭人潘建偉,澳大利亞免疫學泰斗彼得·多爾蒂,HIV病毒的發現者之一弗朗索瓦絲·巴雷-西諾西……帶你了解數學、化學、物理、生命科學、免疫學、病毒學、天文學、海洋學、冰川學、生物學等全球20大科學領域內**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和奮斗經歷,他們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科學人生,向讀者展現了他們的成長環境、性格特點、人生經歷、奮進過程、研究成果、成功經驗等,以及他們對科學的認識、面對挫折時的應對方式、對世界前景的展望等。這本書有助于人們了解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科學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聽,科學家說 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 內容簡介
科學家的生活是怎樣的?全球**科學家們在性格上的共同點是什么? 國際攝影藝術家與全球63位科學家的面對面訪談,成長環境×性格特點×人生經歷×奮進過程×研究成果×成功經驗,一手資料與素材,呈現科學家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 本書囊括了德國、以色列、美國、瑞士、法國、英國、中國、日本等國家63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訪談,帶你走進數學、化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免疫學、病毒學、天文學、海洋學、冰川學、生物學等全球各大科學領域內**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和成功經歷。 這本書有助于人們了解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科學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聽,科學家說 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 目錄
聽,科學家說 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 相關資料
·科學家的生活是怎樣的?全球頂尖科學家們在性格上的共同點是什么? ·國際攝影藝術家與全球63位科學家的面對面訪談,成長環境×性格特點×人生經歷×奮進過程×研究成果×成功經驗,一手資料與素材,呈現科學家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 ·本書囊括了德國、以色列、美國、瑞士、法國、英國、中國、日本等國家63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訪談,帶你走進數學、化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免疫學、病毒學、天文學、海洋學、冰川學、生物學等全球各大科學領域內頂尖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和成功經歷。 ·這本書有助于人們了解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科學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學家和他們的工作越重要,他們是如何到達那里的,就越令人驚嘆。正如赫爾林德·克爾布爾早期的系列(例如《權力的痕跡》)一樣,她展現了理解、親密和見解。讀完之后,你渴望成為一名科學家,并想知道為什么這樣的火花在學校從未跳躍過。至少現在你可以把他們的書送給學生,即使課程無法傳達,他們也能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塞巴斯蒂安·特納 作者赫爾林德·克爾布爾讓我們更接近那些從事科學工作、創造知識、使進步成為可能并且似乎永遠不會忘記與之相關的道德責任的人。全球合作和全球競爭為解決未來和當前的挑戰提供了勇氣。對于所有了解科學和研究并希望推廣它的人來說,這是一份很棒的禮物。樂觀的指南! ——佛瑞恩 德國著名攝影藝術家赫爾林德·克爾布爾在她的新書《聽,科學家說: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開始準備時,幾乎不知道她的書出版時會有多重要。因為媒體的報道和無數的脫口秀節目導致了科學界相當扭曲的畫面。如果我們首先聯系谷歌博士,將個人觀點視為科學貢獻,并將對親戚和同事的調查結果視為研究,那么科學概念的稀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誰是那些致力于排除后起之秀,很少帶來諾貝爾獎的活動的人? 對這個問題的合理、令人驚訝、有時甚至是挑釁性的答案是由來自各個學科的63位科學家的肖像提供的。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已經完成了多年的學徒和旅行,并獲得了他們應得的研究認可。許多人甚至獲得了諾貝爾獎。由于這些科學家更喜歡把時間花在實驗室或智囊團里,他們通常會取消脫口秀的邀請。這是一個遺憾,但可以理解的是,脫口秀其模式幾乎不允許有區別的陳述,并且更喜歡辯論。 為什么歐洲已經失去了作為科學地點的重要性,這是我們的政治家必須盡快找到合理答案的問題之一。然而,如果他們要讀這本書,這項任務對他們來說似乎并不那么難以解決。因為在其中,受訪者確切地知道在學校和學習期間被忽視了什么,對創新國家選拔程序和終身教授職位的敵意有多大,以及哪些關鍵人物在分配補貼時有意義。 分子生物學家帕特里克·克萊默(Patrick Cramer)說:“歐洲科學家應該考慮這項技術如何為我們人類帶來好處,然后積極地塑造它——而不是拒絕一切,等到它在亞洲或美國得到發展。我擔心的是,歐洲將成為一種新天鵝堡,世界其他國家只將其視為一個博物館,在那里可以欣賞巨大的知識歷史,但現在已經不再是最新的。沒有更好的方法來總結受訪者對這個話題的常識。 這本書非常直接,在字里行間也有關于提拔年輕人才的期望。因為我們的時代精神將“事業”理解為一個理想的目標,而不是能夠讓人堅持不懈、令人愉快的。在決定科學家的職業時,確實需要毅力。 我的結論是:赫爾林德·克爾布爾的書《權力的痕跡》在我的圖書館里被置于前排。這一特權現在正從另一本書中撤銷,以向《聽,科學家說: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致敬。優秀的肖像,特別的采訪嘉賓,聰明的問題和值得一讀的內容,書名完美地詮釋了內容。這本書是關于科學研究的魅力,可以幫助讀者形成良好的科學思維,這同樣有助于他們的工作。 ——名人堂500強評論家福克斯·維爾納·T.博士
聽,科學家說 走進全球63位科學家的故事 作者簡介
赫爾林德·克爾布爾(Herlinde Koelbl) 國際上久負盛名的攝影藝術家。獲得德國攝影界最高榮譽獎“埃瑞克·莎爾美”獎和“柯達”獎、“金相機”獎、“金維納斯”獎等攝影大獎。2015年,被授予慕尼黑市榮譽文化獎。已出版攝影集十余本,包括《目標》《權力的痕跡》和《猶太人肖像》。其作品多次獲獎,其中包括2001年的埃里希·薩洛蒙博士獎和2009年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榮譽勛章。 其作品以長期的攝影項目為特征,通常輔以深入的采訪和視頻。從1991年到1998年,她每年拍攝和采訪15位政界和商界的領軍人物一次,如默克爾、施羅德、費舍爾等,并出版攝影作品集《權力的痕跡》,舉辦了一場同名展覽。其攝影作品在許多國際展覽中展出。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