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蘇文庫研究篇: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段玉裁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61236
- 條形碼:9787214261236 ; 978-7-214-26123-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蘇文庫研究篇: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段玉裁 本書特色
本書考察段玉裁一生行實,呈現其學術精神成長的內在邏輯與完整過程,力求結合歷史語境展示其學術特色與個性風采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江蘇文庫研究篇: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段玉裁 內容簡介
段玉裁,著名語言學家、經學家、文獻學家、思想家。本書基于“文化名人傳”的要義是“仰望山脈”,關鍵詞是“文化”, **難點是“如何對歷史人物進行文化傾聽、文化詮釋、文化理解”這樣的認知和叢書的撰寫體例,著力于講好段玉裁這一個“永遠說不完的中國學術故事”。全書分為八章,在前撰《段玉裁年譜長編》的基礎上,以乾嘉時代學術為背景,以段氏著述、前賢及時人的研究為主要依據,重史料,主貫通,考察其一生行實,呈現其學術精神成長的內在邏輯與完整過程,重點在文化學術,對其主要作品及學術思想、從政理念及為官情況等從時代性、獨特性、創新性維度進行闡釋,力求結合歷史語境展示段氏的學術特色與個性風采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江蘇文庫研究篇: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段玉裁 目錄
引言:一個中國學術故事 001
**章 江南耕讀世家 007
**節 金壇段氏 007
第二節 時風世運 018
第三節 家風熏陶 027
第四節 名人影響 031
第五節 “揚州讀書說”辨 036
第六節 鄉試中式 040
第二章 京師歷練近十載 042
**節 落第從教 042
第二節 師事戴震 046
第三節 研習書法 057
第四節 兩部“韻譜” 060
第五節 京師交游 062
第三章 亦仕亦學又十年 065
**節 三起三落 066
第二節 “本經術為治術” 076
第三節 從“譜”到“表”:《六書音均表》 081
第四節 《詩經》學成果兩種 085
第五節 早期《說文》學成果 091
第六節 尊師傳學 100
第七節 同僚之誼 106
第四章 歸鄉著書十春秋 108
**節 “引疾致仕” 108
第二節 廣結學友 111
第三節 “外公門下賓客盛” 122
第四節 祖塋風波 128
第五節 段、王“把晤” 130
第六節 游畢沅幕 133
第七節 定學術公案:《古文尚書撰異》 135
第八節 編刻《東原文集》與《覆校札記》 146
第五章 移居蘇州與苦耕硯田(上) 150
**節 融合江南 153
第二節 “僑寄蘇臺說歲華” 164
第三節 發明義例的《周禮漢讀考》 165
第四節 中期《說文》學成果:《汲古閣說文訂》 171
第五節 “七世一堂希世有” 174
第六節 “斯文吾述段金沙” 175
第七節 與阮元的交游 182
第八節 段、顧之爭 191
第六章 移居蘇州與苦耕硯田(下) 197
**節 學術豐碑:《說文解字注》 197
第二節 《春秋左氏古經》及《春秋》學 208
第三節 期盼后繼者的《儀禮漢讀考》 212
第四節 晚年學術交流 215
第五節 薪盡火傳 226
第六節 校勘群籍 234
第七節 “段學”基石:《經韻樓集》及《補編》 241
第八節 “求是”精神與學術思想 256
第七章 晚年“戴學”建構 276
**節 辨《水經注》案 276
第二節 《直隸河渠書》辨 285
第三節 “戴學”奠基之作:《戴東原先生年譜》 291
第四節 段王之學 293
第八章 魂歸故里與后世遺響 306
**節 魂歸故里 306
第二節 后世遺響 311
主要參考文獻 338
后記
江蘇文庫研究篇: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段玉裁 節選
南京大學李開教授認為,“段玉裁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中國學術故 事”①。學術故事的主人公段玉裁(1735—1815),是江蘇金壇人。學術 文化界推許他是清代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代樸學宗師,“湛深 經史,尤精六書”②,“在文字學上坐**把交椅”③,“杰出的中國語言學 思想家”④,有著著名的語言學家、經學家、文獻學家、思想家等文化標 識。“不耕硯田無樂事,不撐鐵骨莫支貧”的祖訓,養成了他讀書與從政 都重“君子之直立”、特立獨行的品行;崇尚實學、無征不信的科學精神 與時代風氣、師從學術大師戴震(1724—1777)的經歷,促成了他治學既 以經明道、尊師重道,又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理念。他留下了豐碩的 學術成 果,影 響 * 大 的 《說 文 解 字 注》,同 時 代 的 學 術 大 師 王 念 孫 (1744—1832)作序稱譽“千七百年來無此作”;另有《六書音均表》《古文 尚書撰異》《詩經小學》《毛詩故訓傳定本小箋》《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 考》《經韻樓集》等書近30種⑤,校勘群籍,討論學術,均有很高的學術造詣和文化價值。 古代讀書人素以治國平天下為自己學術成就與人生價值的*高 實現,其知識 學 問 * 終 只 有 通 過 政 治 的 實 踐 與 檢 驗 來 確 證 其 價 值。 在這種強烈的單一價值理念驅使下,由士而仕,博取功名,投身宦海, 成為古代讀書人*為規范的自我角色認同。“學而優則仕”,出仕為 官成為古代讀書人實現理想抱負的一條基本途徑。《孟子??滕文公 下》直接表達為“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 失國家也”。段玉裁也不例外,36至46歲時曾擔任貴州、四川、重慶 等地的縣令,成為一名沉淪縣令與代理縣令長達10年、頗有個性的 基層官員。他到黔、川“千里為官不為財”,而是牢固樹立“廉政勤政” “親民化民”的從 政 理 念,實 行“吏 不 擾 民,而 民 自 不 擾 吏”的 施 政 方 式,興辦學校,修建祠堂,表彰忠烈,處理公務之暇,挑燈夜讀,刻苦治 學,顯示出“經濟(經 世 濟 民)”出 自“學 問”、“學 問”發 為“經 濟”的 特 色,關 心 下 層 民 眾 疾 苦 的 人 文 主 義 理 想,贏 得 同 時 代 人 孔 繼 涵 (1739—1784)“官況清卓”的贊譽①。 了解和研討段玉裁的學術思想,探究其從政理念,并通過他讀書、 為官、治學的完整過程,以略窺清代學術流派的興起、形成、鼎盛乃至解 體,學術群體的區域流向,不同學術觀點的交流、沖突或融合的歷程,或 可對當今學術研究、學風建設、為政之道、文化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等 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而我們通過了解他們的故事,走近前賢的人生, 可以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洗禮與創新精神的熏陶,傳承中華文化 生生不息的基因,以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 古代讀書人素以治國平天下為自己學術成就與人生價值的*高 實現,其知識 學 問 * 終 只 有 通 過 政 治 的 實 踐 與 檢 驗 來 確 證 其 價 值。 在這種強烈的單一價值理念驅使下,由士而仕,博取功名,投身宦海, 成為古代讀書人*為規范的自我角色認同。“學而優則仕”,出仕為 官成為古代讀書人實現理想抱負的一條基本途徑。《孟子·滕文公 下》直接表達為“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 失國家也”。段玉裁也不例外,36至46歲時曾擔任貴州、四川、重慶 等地的縣令,成為一名沉淪縣令與代理縣令長達10年、頗有個性的 基層官員。他到黔、川“千里為官不為財”,而是牢固樹立“廉政勤政” “親民化民”的從 政 理 念,實 行“吏 不 擾 民,而 民 自 不 擾 吏”的 施 政 方 式,興辦學校,修建祠堂,表彰忠烈,處理公務之暇,挑燈夜讀,刻苦治 學,顯示出“經濟(經 世 濟 民)”出 自“學 問”、“學 問”發 為“經 濟”的 特 色,關 心 下 層 民 眾 疾 苦 的 人 文 主 義 理 想,贏 得 同 時 代 人 孔 繼 涵 (1739—1784)“官況清卓”的贊譽①。
江蘇文庫研究篇: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段玉裁 作者簡介
王華寶,文學博士。現任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歷史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所長,民進江蘇省委文化出版傳媒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史記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聯理事、江蘇省語言學會常務副會長、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編委等。出版論著《古文獻問學叢稿》《段玉裁年譜長編》《徐復先生傳略》《〈史記〉金陵書局本與點校本校勘研究》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