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5077
- 條形碼:9787100215077 ; 978-7-100-21507-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 本書特色
從馬克斯·韋伯的比較歷史社會學方法論入手,嘗試發(fā)展一種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以期助力思考全球化時代的文明比較與文明互鑒問題。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 內(nèi)容簡介
自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來,借助文明比較講出中國自身的道理,以增進文化自覺,就成為歷代學人的追求。然而,比較歷史研究長期在所謂的普遍主義和封閉的特殊主義兩端徘徊,難以達到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較效果,也就難以在普遍歷史中對中國文明予以準確定位。鑒于德國古典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比較歷史社會學研究內(nèi)在地帶有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較特點,本書詳細考察了這套方法的邏輯與得失,嘗試發(fā)展一種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以期助力思考全球化時代的文明比較與文明互鑒問題。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 目錄
**節(jié) 爭論百年的問題意識
第二節(jié) 韋伯式比較歷史社會學如何可能
第三節(jié) 主要內(nèi)容及章節(jié)安排
上篇 方法論基礎
第二章 具體因果解釋
——韋伯論社會文化科學的邏輯
**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韋伯科學學說的緣起
第三節(jié) 對實證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批判
第四節(jié) 作為社會文化科學邏輯基礎的因果關系
第五節(jié) 理念型:社會文化科學中的概念形成
第六節(jié) 歸因的邏輯形式:客觀可能性與恰當?shù)囊蚬P系
第七節(jié) 作為對象界定、概念形成與因果歸屬關鍵的價值關聯(lián)
第八節(jié) 社會文化科學中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問題
第九節(jié) 小結:作為中心的因果關系
第三章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
——韋伯比較歷史社會學的歷史主義根源
**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作為有機整體的歷史個體
第三節(jié) 作為發(fā)展進步的普遍歷史
第四節(jié) 目的論的摒棄與經(jīng)驗科學的興起
第五節(jié) 小結與討論
第四章 文明比較與文化自覺
——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
**節(jié) 作為認識旨趣的歷史個體
第二節(jié) 虛實相生的理念型
第三節(jié) 和而不同的文明比較
第四節(jié) 普遍歷史與中國文明的理念型
第五節(jié) 將心比心與文明間共識
第六節(jié) 小結
下篇 政治與倫理
第五章 共同體之愛的政治
——近世德國的家國關聯(lián)問題
**節(jié) 引言
……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 節(jié)選
線性進步論的一個直接后果是厚今薄古,把啟蒙時代特別是法國視為文明的頂端,把古代想象為野蠻落后,把歷史變遷視為從野蠻進步到文明或啟蒙理性。這種觀點典型地體現(xiàn)在孔多塞(2013:100)的《人類精神進步史綱要表》中,他說:“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人類理性由于文明的自然進步而在緩慢地形成;看到了迷信糾纏住了它,從而在腐蝕它,專制主義則以恐懼和不幸的重擔在敗壞著并麻痹人類的精神。唯獨有一個民族[法蘭西民族]逃脫了這種雙重的影響。”赫爾德認為,這是不顧歷史事實,用啟蒙時代的理性和價值為標準衡量古人的結果。啟蒙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個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以這種特殊性為標準,又輔以一種抽象的思維去尋找歷史上與之類似的共相,必然是徒勞的,因為歷史上的民族和時代同樣是具有特殊性的個體。以一個特殊時代為標準去尋找其他同樣特殊的時代與它的共性,必然是緣木求魚,也必然會貶低其他一切時代。對于這種只訴諸干枯冰冷的理性而不顧歷史事實的做法,赫爾德極為憤懣! ∷J為東方專制主義(oriental despotism)只是想象的產(chǎn)物,是建立在對極端暴力事件的揀選基礎上的,人們以此來證明東方人怕死。而這些事件往往發(fā)生在帝國的衰落階段,只有在帝國*后的掙扎中才會訴諸這種手段!皬臍W洲人的角度(或情感)來看,沒有什么比專制主義更恐怖的了,于是我們?yōu)榱税参孔约,使它背離自身,把他放在一個背景下,然而,在那里它并非我們基于自己的狀況所想象的恐怖事件。”(Herder,2004:7)他認為孟德斯鳩把這種政體的驅(qū)動力描述為恐懼,正是從狹隘的政治維度出發(fā)憑空想象出來的。實際的歷史狀況并非如此。族長的統(tǒng)治,靠的并非用專制來制造恐懼,而是他“帳內(nèi)的尊敬、榜樣和權威”。他雄辯地證明,所謂“東方專制主義”,并非現(xiàn)代歐洲人基于自己的處境所想象的那種與憲法保障的自由相對的恐怖專制主義,而是一種融尊敬與服從于一體的溫和的父權制。父權制是東方民族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自然形成的,這些條件包括居住形式、風俗習慣、外部環(huán)境等,符合他們的自然秉性;蛘哒f,父權制本身就是東方民族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赫爾德把東方視為人類幼年時期的黃金時代。 不僅父權制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自然形成的,東方的宗教也是如此。長者、父親、王獲得上帝之代表的地位是自然而然的,因為人們在服從父親的意志、遵從古老習俗、恭敬地服從在上者的命令時,帶著某種孩子般的宗教情感。現(xiàn)代歐洲人按照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把古代東方宗教想象成騙子和惡棍,完全是因為從現(xiàn)代歐洲人的角度來看,這種宗教情感是可恥的、有害的。但他們卻沒看到,那個時代、那片土地和那時人類的發(fā)展水平與現(xiàn)代歐洲完全不同。故此,他猛烈抨擊啟蒙思想家用現(xiàn)代歐洲人的標準,把作為人類幼年時期的東方變成了“世界上*荒謬的東西:一個三歲老人(an old man of three years)”(Herder,2004: 11)。此類對啟蒙哲學家的諷刺挖苦在赫爾德那里俯拾皆是。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 作者簡介
李榮山,湖南邵陽入,社會學博±。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社會學系副主任,《社會》雜志副主編。主要研究興趣為社會理論、文明比較、歷史主義和共同體問題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多篇,翻譯出版譯著多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等。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