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青春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89079
- 條形碼:9787201189079 ; 978-7-201-1890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春志 本書特色
謳歌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人群的作品,在這里,你能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自己的青春志。本書是一部小說,以性格倔強的女主人公孟亞的人生際遇、情感歷程為主線,刻畫了一個吸引眼球、個性鮮明的平凡人的奮斗故事,謳歌堅忍與良善的人性光芒,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青春志 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出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女主人公孟亞和那些同齡人,從少女時代至青年時代的十二年間(1975—1986年,即13—24歲),如同石縫中的小花種,經歷了自然生長的懵懂與困惑,以及走向社會與外部環境抗爭調適的艱難過程。女主人公孟亞的成長故事,呈現出堅韌的毅力,閃耀著善良人性的光芒。 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狀況,揭示了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的互相促進關系,以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
青春志 目錄
第二章 一九七六年
第三章 一九七七年
第四章 一九七八年
第五章 一九七九年
第六章 一九八〇年
第七章 一九八一年
第八章 一九八二年
第九章 一九八三年
第十章 一九八四年
第十一章 一九八五年
第十二章 一九八六年
青春志 節選
**章 一九七五年 20世紀60年代初,黑龍江省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自然災害嚴重。而孟福先的妻子李秀云又緊追慢趕地生出了兩個丫頭片子,三女兒孟美和四女兒孟亞。孟美的前面已經有兩個姐姐,分別是孟蘭和孟焱。再后來,孟亞又多了兩個弟弟,孟濤和孟波。 前三個女兒接連出生時,孟福先和李秀云還耐著性子,把三個孩子的大名和小名統一起來,小名分別就叫小蘭、小焱和小美。到了孟亞這兒,他們連“小亞”都懶得叫了,干脆就叫“四兒”,“四”的后面帶兒化音,這樣叫上口省力。孟亞上小學的時候,班上的留級生郭立剛小名也叫“四兒”,當然他是家中男孩子排行下來第四,北方的鄉下通常都是男孩子才叫“二兒”“三兒”“四兒”。 雖然李秀云連生了四個丫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孟家發生的一件大事卻不夠自然,用李秀云的話是“驚天冤案”。1962年,國家實行“精兵簡政”政策,李秀云被孟福先辭退了。李秀云在衛生院干了若干年清潔工,她很可能是全國*早的一批下崗女工,體驗到了人生的失落和生活的艱辛,她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國家的大政方針是宏觀的,具體由誰來落實,又落實到了誰的頭上,總會有人歡喜有人憂,但由此造就出李秀云和孟福先這樣一對冤家,也許稱得上人間奇跡了。 當時的幸福公社衛生院不過二十來名員工,上級也只下達了這么一個精簡指標,卻像天上掉鐵餅一樣砸到了李秀云的頭上。“誰砸了我的飯碗,誰就是我的敵人,我就跟他不共戴天!”在未來的幾十年家庭生活中,李秀云經常咬牙切齒地重復著這句話,而這個“敵人”正是要跟她熬到白發滿頭、牙齒落光的人——她的丈夫孟福先,時任幸福公社衛生院院長。 1975年,二十歲的老大孟蘭已經高中畢業,在公社的家屬隊里跟著一幫“老娘兒們”學種地,“老娘兒們”是老二孟焱說的,孟蘭說話不會這樣粗魯直白。老二孟焱十八歲,也高中畢業了,還沒有找到正經事兒做,每天在家里蹬機器打草繩,蹬得兩腮充血雙眼冒火。孟美上高一,孟亞上初一,孟濤上小學三年級,孟波虛歲才六歲,還沒上學。兩到三年就生出一個血肉之軀,十月懷胎雖然是自然天成的事情,但二十年里接連不斷地懷孕與哺育,李秀云的身體就算是一座金山銀礦,也被這六個子女漸漸蠶食和瓜分得所剩無幾了,到了后來,真是有點兒生不動了。 六個孩子中,前三個各差兩歲,中間兩個差三歲,到了小兒子孟波這兒,他跟哥哥孟濤差了五歲,體質也是六個孩子中相對*差的一個,僅次于孟濤,一根細豆芽似的。一天天為著一家老小的吃穿洗涮,李秀云忙得像一臺超負荷運轉的機器,精神世界濃煙滾滾,時刻處于坍塌崩潰的邊緣,而小兒子孟波更是給李秀云火上澆油。 鄉下的孩子一般都是八歲上小學,但孟家四個姐妹都是提前一歲上學,用孟福先的話說:“早點兒讀書,早點兒畢業,早點兒找工作掙錢。”李秀云心疼孩子太小,但看孟蘭讀書成績很好,后面的孟焱、孟美和孟亞就都提前上學了。孟福先是干部,一家八口吃的是供應糧,但他們畢竟生活在公社一級,離縣城遠著呢,而佳木斯市這座孩子們眼中天堂一般的城市,更是遠到天上去了,做夢都夢不到。 在鄉下生活,孩子們的世界如此之小,十三歲的孟亞知道自己的家雖然不在城市里,但她也知道還有更鄉下的地方,四哥黃永財就是這種地方的,他是姑姑的兒子。姑姑家在大隋家大隊,純粹的農村和地道的農業戶口,離幸福公社有十二里遠的距離。幸福公社下面還管著七八個大隊,全公社只有一所高中,四哥如果想繼續讀高中,就只能每天往返,早上徒步過來,晚上徒步回去,一天往返二十四里遠,中午就在大舅也就是孟福先家里蹭頓飯吃。 中午放了學,趕回來吃飯的有四張嘴,孟美、孟亞從中學回來,孟濤從小學回來,還有黃永財,跟孟美和孟亞是一路的,雖然他走得快,但放學的路上他總是不離孟美前后。再加上家里的李秀云、孟焱和孟波,一共是七張嘴,相當于一群饑餓的“大胃蝗蟲”。孟蘭早上帶了兩塊大餅子,說中午不回家吃飯了。孟福先被公社安排下鄉去大隊“蹲點兒”,他現在是公社干部,離開衛生院有幾年了。 廚房是進入房屋的**個場所。幾個人一進來,一雙雙眼睛透過廚房里淡淡的熱氣,像饑餓的狼群在尋找著獵物。黃永財像往日一樣跟在孟美身后,見李秀云正在鍋前忙著,便怯怯地叫了聲“大舅母”,腳卻不停,直接朝里屋去了。李秀云照舊不理會他,就像沒看見這個人一樣。 南炕上已經擺了桌子,一碗蘿卜咸菜,一碗大醬,幾根不見綠葉只剩蔥白的大蔥。李秀云端過來一大盆雜糧稀飯,那是玉米經過機器加工,去掉了米皮和米臍后的顆粒,開鍋后要用慢火煮一個多小時才能熟。孟美在鍋里揀了一盤大餅子,又從鍋里盛了兩盤菜,白菜燉土豆。 黃永財照舊貼著墻坐在炕沿兒上,刀條一樣的瘦臉上,小眼睛盯著一個地方眨巴眨巴的,一聲也不響。等到孟美叫了一句“四哥吃飯了”,他便往前挪了一下,坐到桌子前拿起碗筷吃飯,照舊一聲不吭。孟美坐在黃永財對面的炕沿
青春志 作者簡介
孫淑杰,原籍黑龍江,現居深圳,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從事過醫療、行政管理及法律工作。已出版紀實文學《曾經愛過》,在《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中國人口報》《黑龍江日報》《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大鵬文學》《椰城》《遼河》等報刊發表多篇小說、散文、詩歌。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