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5217
- 條形碼:9787522705217 ; 978-7-5227-052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吸收西方有關正義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先秦儒家的政治正義、道德正義、精神正義等進行分層論述,是借鑒西方政治哲學理論對先秦儒家正義思想進行詮釋的一種嘗試。作者對先秦儒家正義思想進行了系統梳理,指出在精神正義、道德正義、政治正義三者中,精神正義是*活躍的因素,它引領道德正義和政治正義。在先秦時期,以倫理中心主義為特征的禮制統合精神、道德、政治而成了規定人們全部生活的倫理正義。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研究 目錄
緒論
一 歷史與思想
二 思想與方法
三 精神與實在
**章 正義理論概述
一 何為正義?
二 正、義與正義
三 理論內容與結構安排
第二章 政論——政治正義
一 合法論: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二 資格論: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三 程序論:仁以愛之,義以正之,則民治行矣
四 革命論:奪然后義,殺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貞
五 王霸論: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六 天下論:四海之內若一家
第三章 禮論——倫理正義
一 宗法論:蓋治天下必始于人道,而人道不外于親親
二 分配論:萬物皆得其宜,群生皆得其命
三 情法論: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
四 文化論: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第四章 德論——道德正義
一 家庭論:君子之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以道
二 社群論: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三 原則論:君子貞而不諒
第五章 道論——精神正義
一 良心論: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二 工夫論: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三 境界論:利不可強,思義為愈
第六章 結論
一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的特點
二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文化的影響
三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對當下社會政治文化建設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一 歷史與思想
二 思想與方法
三 精神與實在
**章 正義理論概述
一 何為正義?
二 正、義與正義
三 理論內容與結構安排
第二章 政論——政治正義
一 合法論: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二 資格論: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三 程序論:仁以愛之,義以正之,則民治行矣
四 革命論:奪然后義,殺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貞
五 王霸論: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六 天下論:四海之內若一家
第三章 禮論——倫理正義
一 宗法論:蓋治天下必始于人道,而人道不外于親親
二 分配論:萬物皆得其宜,群生皆得其命
三 情法論: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
四 文化論: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第四章 德論——道德正義
一 家庭論:君子之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以道
二 社群論: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三 原則論:君子貞而不諒
第五章 道論——精神正義
一 良心論: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二 工夫論: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三 境界論:利不可強,思義為愈
第六章 結論
一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的特點
二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文化的影響
三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對當下社會政治文化建設的意義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先秦儒學正義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路振召,河南葉縣人,1972年3月生,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先秦政治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已出版《〈大學〉〈中庸〉譯注》,在《人民日報》《東方今報》等報刊發表文章多篇;參編《〈群書治要〉選粹與導學》一部。參與***課題和省部級課題各兩項。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