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02736
- 條形碼:9787302602736 ; 978-7-302-6027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教程 本書特色
突出知識結構的系統性、核心概念闡述的準確性和必要理論證明的完整性;突出實踐性,強化工程案例和項目的訓練。配套PPT、習題解答。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信息與信源熵;信道與信道容量;香農三大定理;無失真信源編碼;限失真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工程實踐;信息論在信息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典型應用與發展。本書力求以點帶面,突出知識結構的系統性、核心概念闡述的準確性和必要理論證明的完整性;突出實踐性,強化工程案例和項目的訓練,可供電子信息類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為突出產教融合,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目標導向的教學理念,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部分同志參與教材的編寫。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教程 目錄
目錄
**部分信息論基礎
第1章緒論
1.1信息的概念
1.1.1什么是信息
1.1.2如何度量信息
1.2信息傳輸系統
1.3信息論的研究內容
1.3.1狹義信息論(經典信息論)
1.3.2一般信息論(工程信息論)
1.3.3廣義信息論
第2章單符號離散信源
2.1單符號離散信源的數學模型
2.2信源符號的自信息量
2.3信源的信息熵
2.4信息熵的性質
2.4.1聯合熵與條件熵
2.4.2相對熵
2.4.3Jensen不等式及其結果
2.4.4信息熵的基本性質
本章要點
第3章單符號離散信道
3.1信道的數學模型
3.2信道的交互信息量
3.3條件互信息量
3.4平均交互信息量
3.5平均交互信息量的性質
3.6信道容量及其一般算法
3.6.1信道容量的定義
3.6.2信道容量的一般算法
3.7幾種特殊結構的信道容量計算
3.7.1無噪無損信道
3.7.2有噪無損信道
3.7.3無噪有損信道
3.7.4對稱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7.5準對稱信道的信道容量
3.8信道容量的迭代計算
3.9平均交互信息量的不增性
本章要點
第4章多符號離散信源與信道
4.1離散平穩信源的數學模型
4.1.1離散平穩信源的數學定義
4.1.2離散平穩信源的數學模型
4.2離散平穩無記憶信源的信息熵
4.3離散平穩有記憶信源的信息熵
4.3.1二維離散平穩信源的條件熵
4.3.2(m+1)維離散平穩信源
4.3.3二維離散平穩信源的平均符號熵
4.4離散平穩有記憶信源的極限熵
4.5馬爾可夫信源的極限熵
4.5.1有限狀態馬爾可夫鏈
4.5.2馬爾可夫信源
4.6信源的剩余度
4.7擴展信道及其數學模型
4.8無記憶擴展信道
4.9擴展信道的平均交互信息量
4.10無記憶擴展信道的信道容量
4.11獨立并聯信道的信道容量
本章要點
第5章單維連續信源與信道
5.1單維連續信源
5.1.1連續信源的相對熵
5.1.2幾種連續信源的相對熵
5.1.3相對熵的數學特性
5.1.4*大相對熵定理
5.1.5熵功率與信息變差
5.1.6相對熵的變換
5.2單維連續信道
5.2.1連續信道與平均交互信息量
5.2.2平均交互信息量的不變性
5.2.3連續信道的信道容量
5.2.4高斯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
本章要點
第6章多維連續信源與信道
6.1多維連續信源
6.1.1隨機過程的離散化
6.1.2多維連續信源的相對熵
6.1.3*大多維相對熵定理
6.1.4多維相對熵的變換
6.2多維連續信道
6.2.1無記憶信道的平均交互信息量
6.2.2高斯白噪聲加性信道的信道容量
6.2.3香農公式討論
本章要點
第二部分編碼理論基礎
第7章無失真信源編碼
7.1信源編碼器概述
7.1.1信源編碼的基本概念
7.1.2信源編碼的分類
7.1.3唯一可譯碼和即時碼
7.1.4編碼效率
7.2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7.2.1無失真定長信源編碼定理
7.2.2無失真變長信源編碼定理
7.3常見的無失真信源編碼方法
7.3.1香農編碼
7.3.2霍夫曼編碼
7.3.3費諾編碼
7.4實用編碼方法
7.4.1游程編碼
7.4.2數字傳真編碼
7.4.3算術編碼
7.4.4字典碼
本章要點
第8章有噪信道編碼
8.1錯誤概率和譯碼規則
8.1.1錯誤概率與編碼方法
8.1.2錯誤概率和譯碼規則
8.2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8.2.1香農第二定理
8.2.2聯合信源信道編碼定理
8.3線性分組碼
8.3.1向量空間
8.3.2向量子空間
8.3.3(6,3)線性分組碼舉例
8.3.4生成矩陣
8.3.5系統線性分組碼
8.3.6監督矩陣
8.3.7伴隨式檢驗
8.3.8糾錯
8.3.9譯碼器的實現
8.4檢錯和糾錯能力
8.4.1二進制向量的重量和距離
8.4.2線性碼的*小距離
8.4.3檢錯和糾錯
8.4.46元組空間的視圖
8.5標準陣的用途
8.5.1估碼能力
8.5.2(n,k)碼的一個例子
8.5.3(8,2)碼的設計
8.5.4檢錯和糾錯的權衡
8.5.5標準陣列的進一步說明
8.6信道編碼的基本數學知識
8.6.1群、環和域的基本概念
8.6.2有限域上的多項式
8.6.3多項式同余類環
8.6.4有限域的結構
8.6.5線性空間
8.7循環碼
8.7.1循環碼的代數結構
8.7.2二進制循環碼的特性
8.7.3系統形式的編碼
8.7.4多項式除法電路
8.7.5(n-k)級移位寄存器的系統編碼
8.7.6(n-k)級移位寄存器檢錯
8.8BCH碼和RS碼
8.8.1二元BCH碼
8.8.2多元BCH碼和RS碼
8.9卷積碼
8.9.1卷積碼的一般性描述
8.9.2卷積編碼器表示
8.9.3卷積譯碼公式
8.9.4卷積碼的特性
8.10交織碼
8.11級聯碼
8.12Turbo碼
8.12.1Turbo編碼
8.12.2Turbo譯碼
本章要點
第9章限失真信源編碼
9.1失真測度
9.2信息率失真函數
9.2.1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壓縮舉例
9.2.2信息率失真函數的定義域
9.3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香農第三定理)
9.4R(D)函數的計算
9.5數據壓縮的一般概念
9.6現代靜態圖像編碼技術
9.6.1編碼原理
9.6.2編碼效率
9.6.3一般框架
9.6.4EZW算法
9.6.5SPIHT算法
9.6.6圖像壓縮國際標準JPEG 2000
本章要點
參考文獻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教程 作者簡介
李軒,1967年出生,博士學位,碩士生導師;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教學院長,骨干教師,主要講授本科生、留學生、研究生《信息論與編碼》、《通信原理》等課程。研究領域為信息與通信工程。遼寧省精品資源共享課《信息論與編碼》主講教師。2017國j級留學生品牌課《電工學》負責人。參編教材2部。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教材《信息論基礎與工程應用》一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