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青藏高原岷江上游活動斷裂與地址災害效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551775
- 條形碼:9787562551775 ; 978-7-5625-517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藏高原岷江上游活動斷裂與地址災害效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系國土資源專項調查項目的研究成果,采用遙感解譯、現場調查、物探、槽探、試驗測試和數值模擬等多種技術方法,開展了青藏高原岷江上游重要活動斷裂發育分布特征和活動性、地質災害效應等方面的調查研究,主要成果如下:①梳理了岷江上游與成蘭鐵路、松潘等城鎮規劃建設密切相關的7條活動斷裂發育分布特征,進一步厘定了岷江斷裂、龍門山斷裂帶、塔藏斷裂全新世以來的活動特征,并認為岷江斷裂、塔藏斷裂等活動斷裂全新世以來活動性顯著;②岷江上游新構造運動表現為南北條帶性和東西向差異掀斜抬升的特點,漳臘盆地和斗雞臺盆地在中新世末至上新世初由于斷塊發生西降東升的翹板式斷塊運動過程中形成,松潘段**發育6級階地,主要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時期;③查明了區內地質災害發育規律和控制因素,岷江上游滑坡高易發區、較高易發區主要沿著岷江及其支流兩岸呈帶狀分布,在汶川-茂縣、疊溪鎮、松潘縣城等人類工程活動密集區發育較多古滑坡;④總結了岷江上游發育的巹溪地震滑坡群和龍門山地震滑坡群等2個地震滑坡群,并結合典型案例,揭示了地震、降雨和人類活動作用重大地質災害成災機理;⑤調查研究了茂縣-北川公路土門段沿線斜坡地質結構,詳細劃分了68個典型層狀巖質斜坡的9種斜坡結構類型,并提出了相應的變形破壞模式;⑥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大型堵江滑坡發育特征,認為歷史堵江滑坡主要集中在4個時期,即晚更新世時期(12萬年以來)、全新世時期(1萬年以來)、古代(1840年以前)和近現代(1840年以后),主要誘發因素為強震和氣候因素。 本書是研究青藏高原東部岷江上游活動斷裂與地質災害方面較為系統的專著,圖文并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供從事地震地質、工程地質、地質災害防治、城鎮規劃建設等領域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教師和研究生參考使用。
青藏高原岷江上游活動斷裂與地址災害效應研究 目錄
**章 區域地質背景
**節 自然地理
第二節 地質構造
第三節 地層巖性與工程地質巖組
第四節 水文地質條件
第五節 新構造運動與地震
第六節 小結
第二章 主要活動斷裂發育特征與活動性研究
**節 岷江斷裂發育特征與活動性研究
第二節 龍門山斷裂帶發育特征與活動性研究
第三節 塔藏斷裂發育特征與活動性研究
第四節 其他活動斷裂帶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地質災害發育特征與易發性評價
**節 主要地質災害類型
第二節 地質災害發育特征與分布規律
第三節 地質災害形成條件與影響因素分析
第四節 地質災害易發性評價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巖質斜坡變形破壞模式分析——以茂縣-北川公路層狀巖質斜坡為例
**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斜坡結構特征
第三節 基于坡體結構的層狀巖質斜坡發育類型
第四節 典型層狀巖質斜坡破壞模式分析
第五節 斜坡巖體工程地質特性分析
第六節 金山村斜坡形成地質力學過程與穩定性評價
第七節 小結
第五章 古滑坡發育特征與復活機理
**節 古滑坡的定義與復活基本特征
第二節 松潘大窯溝古滑坡發育特征與復活機理
第三節 松潘紅花屯古滑坡發育特征與穩定性評價
第四節 松潘俄寨村古滑坡發育特征與穩定性評價
第五節 松潘元壩子古滑坡發育特征與穩定性評價
第六節 1933年疊溪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特征
第七節 小結
第六章 高位遠程滑坡發育特征與形成機理
**節 茂縣疊溪鎮新磨村高位遠程滑坡
第二節 松潘尕米寺古高位遠程滑坡
第三節 汶川扣山古高位遠程滑坡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重大泥石流災害發育特征與致災機理
**節 松潘上窯溝泥石流
第二節 松潘大窯溝泥石流
第三節 茂縣富順槽木溝泥石流
第四節 松潘黑斯溝泥石流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堵江滑坡發育特征及地質意義研究
**節 堵江滑坡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二節 岷江上游堵江滑坡發育特征
第三節 堵江滑坡與構造活動的關系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 主要結論和認識
主要參考文獻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