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7837
- 條形碼:9787030697837 ; 978-7-03-06978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了信息化條件下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的整合機制,包括對新型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應用的一體化研究;本書還研究了信息化條件下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的整合路徑,包括以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集成為目標,開展對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的信息組織、信息開發和信息利用的研究。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研究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標 12
1.3 研究內容 14
1.4 本章小結 20
第2章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 22
2.1 國內外檔案社會化媒體研究現狀 22
2.2 檔案社會化媒體研究評析 37
2.3 檔案社會化媒體的概念界定 40
2.4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的概念界定 48
2.5 本章小結 52
第3章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的整合框架 54
3.1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的建設 54
3.2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的整合模型 57
3.3 整合框架中的頂層與需求設計 59
3.4 整合框架中的控制模塊設計 63
3.5 整合框架中的服務模塊設計 67
3.6 本章小結 71
第4章 新技術支撐的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 72
4.1 基于大數據的檔案信息資源整合 72
4.2 基于云計算的檔案信息資源整合 83
4.3 基于人工智能的檔案信息資源整合 91
4.4 基于區塊鏈的檔案信息資源整合 105
4.5 本章小結 111
第5章 大數據條件下的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 113
5.1 檔案大數據資源開發的信息技術 113
5.2 檔案社會化媒體數據源分析和評測 123
5.3 檔案論壇、博客和微博數據源的甄選 146
5.4 大數據分析下檔案新媒體數據研究平臺建設 149
5.5 本章小結 160
第6章 面向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的信息組織 160
6.1 檔案信息資源的元數據標準 160
6.2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的元數據構建 168
6.3 基于元數據的檔案信息抽取 170
6.4 基于元數據的檔案數據映射 174
6.5 基于檔案信息整合系統的數據采集實現 179
6.6 本章小結 197
第7章 面向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的信息開發 198
7.1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的數據集成 198
7.2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的數據挖掘 202
7.3 檔案知識服務的構建 205
7.4 檔案資源整合的信息抽取與內容分析 216
7.5 基于檔案信息整合系統的數據加工實現 218
7.6 本章小結 226
第8章 面向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的信息利用 228
8.1 檔案微博資源的信息整合利用實證分析 228
8.2 檔案社會化媒體學術資源的可視化搜索 243
8.3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整合的知識圖譜 247
8.4 基于檔案信息整合系統的數據服務實現 252
8.5 本章小結 269
第9章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研究的發展 270
9.1 檔案信息整合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創新 270
9.2 檔案信息整合研究的技術與應用創新 271
9.3 進一步工作與展望 273
參考文獻 275
附錄一:主要發表論文及摘要(2015年起) 284
附錄二:科技成果查新檢索摘要 288
附錄三:部分創新語詞索引 290
后記 293
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整合研究 節選
第1章 緒論 當前,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促使世界各國的檔案工作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深度發展。構建檔案信息集成服務的新模式是現實發展的需要,構建檔案信息集成服務的新系統是實踐保障的需要。進一步整合檔案社會化媒體信息資源,有利于挖掘檔案信息資源和提高檔案利用效率,有利于實現檔案增值服務和提高檔案信息服務的競爭力。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更迭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更迭見證了信息社會向知識社會邁進的歷史進程。 1.從Web 2.0到社會化媒體再到UGC 2005年是互聯網的分水嶺,2005年以前是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Web 1.0時代,信息是集中且單向流通的;2005年9月Tim O’Reilly正式闡述了Web 2.0的概念和架構 ,隨后Web 2.0便席卷了整個互聯網。遵循“平等、去中心化、交互”理念的社會化媒體應用平臺,如網絡論壇(Online Forum)、博客(Blog)、微博(Microblog)、SNS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s)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滲透到大眾生活中。隨著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的推出,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這一概念也應時而生,它強調普通用戶不限任何形式(文字、圖片、視頻等)的原創 ,并迅速成為Web 2.0環境下社會化媒體的一種新興網絡資源創作和組織模式,這直接造就了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指數增長,成為大數據的引爆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9.89億,手機網民規模為9.86億,報告指出2019年社交產品不斷創新,社交即時通信融入疫情防控,社交元素推動流量變現,社交平臺助力社會公益,社交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此外,在社交網絡的基礎上,短視頻、網絡直播、在線購物、互聯網政務等領域也快速發展,典型代表如政務新媒體,據報告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2月經新浪微博平臺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達到140837個,而政務微博發布的信息中不少具有歸檔價值,是本書關注的重點。顯然,社會化媒體已成為普通民眾、政商學界精英、企事業等群體生產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平臺。在此信息浪潮下,累積數年的海量信息價值不菲,值得深入挖掘,以檔案領域社會化媒體為研究對象,探索信息資源的集成和分析等問題。 2.大數據研究的前沿 近年大數據研究熱點主題演變的時序分布圖如圖1-1所示。分析該圖譜可知2000—2005年一些早期的成果為大數據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如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算法、數據庫、數據倉庫、數據挖掘、信息分類等;2005年UGC模式興起,社會化媒體的“泛濫”成為數據量激增的有力推手;2006年云計算的應用,使存儲和處理海量數據成為可能;2008年《自然》(Nature)雜志推出了Big Data專刊,大數據開始受到業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隨后,研究和應用范圍開始逐步拓展,涉及自然科學(天文學、醫學等)、社會服務、商業應用、政治選舉等;2010—2012年,針對MapReduce和Hadoop技術領域的算法改進、優化和模型構建等成為熱點;2013年后,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主題,如語義網、可視化、學科教育、人才培養、信息集成、用戶隱私保護、信息分析、頂層設計等。正如圖1-1中所示,信息集成、信息分析、社會化媒體等是大數據研究的前沿領域,本書以立項課題為背景開展研究,探索大數據時代檔案領域的社會化媒體信息的集成和分析,進而完善檔案服務。 圖1-1 大數據研究熱點時序分布知識圖譜 1.1.2 檔案信息化建設蓬勃發展 20世紀70年代,國外信息管理界已提出圖書、情報和檔案的信息資源共享理念,在新媒體環境下圖書館和情報中心領域的發展比較快,檔案界近年來受各種條件和環境的影響也有了大的進展。知識管理大師布魯金指出,檔案資源在知識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知識管理為檔案管理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空間。英國國家檔案館在2006年提出“領導和變革信息管理、為未來保存今天的信息、將歷史引入每個人生活”的發展目標,后來又提出檔案網站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推動在線服務變革,核心理念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服務方法必須圍繞公眾設計”。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提出的“在‘數字地球’上利用高新技術手段*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正推進著這種資源共享的實現。美國“電子隱私信息中心”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多國的檔案館和圖書館、情報中心正利用和制定標準規范的管理法規 ,使個人信息安全得到保證并促進隱私保護技術迅速發展。在國內,知名檔案學專家馮惠玲教授指出檔案信息資源的綜合貢獻力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是其他資源不能替代的,認為只有通過整合檔案資源,融入多樣化商業和社會生活中,才能縮短檔案工作者所追求發揮的作用和實際發揮作用之間的距離。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劃包括保護大自然和文化遺產,其所有者用各自的數字檔案系統為特定社群服務。金更達等提出基于元數據的電子文件集成管理與服務模式,梁萍對數字檔案館集成信息服務模式做了描述 ,袁紅軍和倪佳認為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是檔案信息服務機構向網絡擴展的必然產物,張衛東等構建了一個檔案個性化信息服務解決方案。周毅在闡明信息權利內在意蘊基礎上探索了檔案資源開放與開發的運作機制,張偉和張江珊提出要注重對個人隱私權保護和協調好技術與人關系的研究 ,呂欣和高楓分析了電子政務信息共享中面臨的隱私保護問題。可見,網絡環境下要求集成服務將數字化檔案與其他信息資源組合成整體,并延伸更大范圍,美、英等國家對網絡環境下信息的集成服務研究比較成熟。 信息管理學界一直在研究如何運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數字化檔案與圖書情報信息集成服務質量和效果,而近年來新媒體技術推動了檔案信息集成服務的創新思維,由此快速推進了檔案和圖書情報整體信息集成服務的工程。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在線網站常設“Faces of Australia”“Pic of Week”欄目。開放檔案信息系統(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OAIS)為館際聯合及聯合編研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已得到國外檔案界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JACAR)是一個共享檔案館,其通過協議合作在一個檢索工具上實現資源的*大限度利用;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管理署(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NARA)組建的檔案信息導航系統能檢索200多個檔案館的數字信息。數字信息機構進一步發展將用戶的網絡交流和情感需求作為出發點,完善用戶的互動性體驗,如建立圖書館、情報和檔案博客、網絡社區等平臺,以吸引用戶參與信息交互與資源共享。在國內,馮惠玲和周毅提出構建一個包括集成服務平臺的“五位一體”公共信息服務體系 ,為檔案界指明了實踐方向。國內數字檔案館已開始重視以用戶為導向的檔案信息服務,金凡提出通過網絡會議、問卷和日志等收集反饋信息來完善檔案信息服務系統 ,福建“網上公共檔案館”、青島檔案館“網絡社區”、上海檔案信息網“檔案博客”欄目和天津檔案館“3D網上展廳”等,均向大眾提供了廣泛的檔案信息服務。檢索國內外相關信息資源發現,目前國際上已具備較成熟的數字化檔案與圖書、情報信息集成服務實現的條件,國內有許多上述分散的研究成果,也有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者及其機構。圍繞我國整體上研究數字化檔案與圖書情報信息集成服務實現機制的環境、模式和系統及其關鍵問題尚不完善,在核心期刊上刊載的成果不多,實證研究存在許多空白,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研究及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有待提升。 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各級、各類檔案信息機構的研究內容和工作空間持續發生變化。加快推進檔案資源數字化、信息資源標準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和信息服務網絡化進程,有力地促進了檔案信息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各國檔案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進而積累和儲備國家信息資源,真實保存社會記憶,實現更大范圍和更多種類的檔案信息資源互補與共享。隨著國家檔案管理部門一系列重要法規、規劃綱要和戰略目標的相繼推出,檔案信息化建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向縱深發展。“十二五”期間,檔案信息化圍繞“電子文件管理”和“數字檔案館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紛紛展開。 國家檔案局印發的《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把研究制定社交媒體文件歸檔管理辦法明確為核心任務之一,明確要求“加快提升電子檔案管理水平 研究制定重要網頁資源的采集和社交媒體文件的歸檔管理辦法”。此外,該綱要還進一步提出“加快檔案管理信息化進程”,特別是在技術和應用方面,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持續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積極響應數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檔案工作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國地市級以上國家綜合檔案館全部建設成具有接收立檔單位電子檔案、覆蓋館藏重要檔案數字復制件等功能完善的數字檔案館;編制數字檔案館業務系統功能需求標準;采用大數據、智慧管理、智能樓宇管理等技術,提高檔案館業務信息化和檔案信息資源深度開發與服務水平。 二是加快提升電子檔案管理水平。積極參與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明確電子文件歸檔范圍和電子檔案的構成要求;加強對業務系統電子文件歸檔管理,推進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文件歸檔管理工作;制訂和完善信用、交通、醫療等相關領域的電子數據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的標準和規范;探索電子檔案與大數據行動的融合;研究制定重要網頁資源的采集和社交媒體文件的歸檔管理辦法;加強電子檔案長期保存技術研究與應用。 三是加快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實施國家數字檔案資源融合共享服務工程;建立開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化共享服務平臺,制定檔案數據開放計劃,落實數據開放與維護的責任;優先推動與民生保障服務相關的檔案數據開放;積極探索助力數字經濟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檔案信息服務;拓寬通過檔案網站和移動終端開展檔案服務的渠道。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在總結檔案信息化建設實踐需要和一些好的經驗基礎上增加“檔案信息化建設”一章,規定的主要內容包括明確了政府的責任、電子檔案的法律效力和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內容。2021年6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指出了未來將面臨“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檔案工作環境、對象、內容發生巨大變化,迫切要求創新檔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的挑戰,提出“適應新時代發展步伐,突出創新引領,以改革精神推動檔案實踐、理論、制度全面創新,推動檔案工作與新技術深度融合,為檔案事業發展提供持久動力”的改革創新原則,并規劃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如提出“檔案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檔案信息化發展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檔案信息化建設進一步融入數字中國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信息化與檔案事業各項工作深度融合,檔案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檔案工作基本實現數字轉型”。同時還籌劃了具體的任務,如在提升檔案利用服務能力方面,要“積極探索知識管理、人工智能、數字人文等技術在檔案信息深層加工和利用中的應用”;在推進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方面,要“依托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臺建立更加便捷的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聯動新機制,推動國家、地區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一體化發展,促進檔案信息資源共享規模、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步提升,實現全國檔案信息共享利用‘一網通辦’”等。顯然,進入大數據網絡時代,信息技術正進一步推動檔案信息化向著深度和融合的方向發展。 1.1.3 檔案社會化媒體研究興起<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