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蒙田隨筆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162326
- 條形碼:9787551162326 ; 978-7-5511-6232-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蒙田隨筆集 本書特色
蒙田在散文方面頗有建樹,可謂獨樹一幟。自1572年開始,直至他逝世的1592年,在長達20年的歲月中,他一直斷斷續續在寫他的隨筆。他以對人生的特殊敏銳力,記錄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發展歷程,為后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蒙田是一個古代人,但是他有著我們現代人的思想。讀他的隨筆,你會吃驚于他思想的超前。
蒙田隨筆集 內容簡介
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樣受到現代人的尊敬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也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可以把他看成是那個時代出現的一個現代人。 本書為蒙田隨筆集,書中日常生活、孩子教育、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無所不包,語言平易通暢,富于生活情趣。本書不僅給讀者一種人生啟迪,還給讀者一種文化享受。
蒙田隨筆集 目錄
2.論閑逸
3.論欺騙
4.論恐懼
5.論友誼
6.論節制
7.論人與人的差別
8.論睡眠
9.論年齡
10.論良心
11.論身體力行
12.論自命不凡
13.論勇敢
14.論父子相像
蒙田隨筆集 節選
1.論悲傷 悲傷這種情感,是*可以摒棄的。我既不欣賞它,也不喜歡它,但世人總是煞有介事地對它推崇備至。人們常為這一情感穿上智慧、道德和良心的華麗外衣,這種裝飾多么古怪而拙劣!而意大利人的解釋則貼切得多:他們將“邪惡”視為“悲傷”的代言詞。因為這種情感向來就是一種無益而可恥的荒謬情感,所以斯多葛派也將悲傷視為怯懦和卑下,禁止他們的哲人握有這一情感。 據載,埃及國王普薩梅尼圖斯被波斯王康比澤打敗,成為一名俘虜;當他目睹被俘的女兒身著婢女的衣服,在波斯人的呵斥下汲水時,身旁所有的朋友無不痛苦地低聲哀號,而他只是一言不發地呆立在那里,兩眼無神地盯著地面,一動也不動;當他又看見自己的兒子被敵人推上斷頭臺,即將執行死刑,他依舊沉默不語,同之前一樣無動于衷。然而,當他瞥見自己的仆人在俘虜的隊列中被肆意驅趕,他開始控制不住哀傷的情緒,痛苦不堪地朝著自己的腦袋一通亂砸。 *近我們一位王子的遭遇可以說與這一故事極其相似。在特朗特,他得知自己的長兄被害,整個家族的支柱和榮耀轟然倒塌;接著又獲悉二哥也慘遭不幸,全家的男一個希望就此幻滅;面對著這接踵而至的打擊,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鎮定地承擔起這一切。然而,不久之后,他的一個仆人死去了,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他瞬間崩潰,毫不克制地縱情發泄出自己的悲痛。見過此情景的人都認為,這*后的一擊方才撼動了王子的情感,而事實卻是,之前失去親人的哀痛已經讓他悲痛欲絕了,所有的情緒都已處在崩潰邊緣,而再添加上一丁點兒的打擊,都會讓他的防線全盤失守。這一說法同樣可以對上一個故事做出解釋,即使我們所看見的場景是,普薩梅尼圖斯對子女的不幸無動于衷,卻對仆人的遭遇難掩悲痛之情,但當康比澤就這一點向這位埃及國王提出疑問時,他答道:“后者的悲傷可以通過眼淚來宣泄,而對子女的悲傷卻是任何方式都無以言表的。” 談及至此,我自然就想起了一位古代畫家頗為類似的作品。這位畫家要創作一幅伊菲革涅亞獻祭儀式的作品,畫中依照在場每一位與這位無罪少女的遠近親疏關系來表達出各種程度的悲傷之情;而當畫到少女的父親時,這位畫家窮盡一切技法和才華,*后只是讓這位父親雙手掩面,似乎再沒有別的方式能夠表達這種深深的悲痛了。這也就是詩人們將這位前后痛失七子一女的母親尼俄柏⑦,塑造成一尊默默不語、處于麻木之中的雕塑的緣故;詩人只想讓這位母親化為一座雕石,仿佛這才足以表達出她巨大的悲痛。 沉痛的悲傷將她凝結成一尊石像。 ——奧維德 龐貝古壁畫:伊菲革涅亞獻祭儀式。 的確如此,當悲痛的力量達到極限,整個靈魂都會為之一顫,肉體突然陷入僵硬麻木之中,無法自由行動。這就正如我們突然獲知某一噩耗之時,會感覺到肢體的僵硬、癱軟,感覺所有的行動都被限制了自由;而當靈魂將沉重的悲哀和傷痛統統宣泄出去,化為眼淚和言語,沖出一條道路來,我們的心靈就會重獲自由,找到通往慰藉和放松的出口。 痛苦到了極點,終于哭出了聲。 ——維吉爾 匈牙利國王的遺孀在布達附近與弗迪南國王的遺孀作戰之時,德軍的雷薩利亞克將軍看見戰場上抬回一具戰士的尸體。大家曾目睹這位烈士在戰場上勇武非凡的表現,將軍與眾人無不為他扼腕嘆息。出于好奇,將軍與眾人一同上前看清此人究竟是誰。等卸掉死者的盔甲,將軍才發現此人正是自己的兒子。震天動地的哀慟聲中,唯有將軍默不作聲,孤獨地站立在那里,怔怔地凝望著那具軀體,沒落下一滴眼淚。這極度的悲哀讓他的血液漸漸冰冷、凝固,*后,他直直地倒了下去,僵死在地,永遠停止了呼吸。 正如情人們所說: 能夠說出有多灼熱的火,它就只能算作溫火。 ——彼特拉克 P1-4
蒙田隨筆集 作者簡介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作家、懷疑論者。他的家庭是波爾多的“名門望族”,祖上靠做酒和咸魚生意發了財,父親當過法官,并擔任過市長。蒙田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學習過法律,但他厭棄官場生活。1571年,他退隱歸家,過著“自由、平靜、安閑”的鄉紳生活,一邊埋頭苦讀古希臘羅馬作品,一邊撰寫心得筆記,這便成為他的隨筆集。 《麥穗至成熟飽滿時》是一部談論哲學、心理、社會、政治的思想著作。蒙田以博學著稱,在本書中,天文地理,世情百態,無所不談,旁征博引,語言平易通暢,不假雕飾,思想深刻綿密,博采眾長。 作為十六世紀各種思潮和知識經過分析的匯總,蒙田隨筆是人類思想的永恒瑰寶,在法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隨筆式作品的先例,使散文作品進入文學領域,后世的帕斯卡、培根、尼采、本雅明等思想家皆受到它的影響。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