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煩人的愛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4782
- 條形碼:9787020174782 ; 978-7-02-017478-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煩人的愛 本書特色
★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埃萊娜·費蘭特處女作
★ 獲得意大利文壇重磅獎項艾爾莎·莫蘭黛獎
★ 改編電影《煩人的愛》(1995)入圍戛納電影節*佳影片
★ 黛莉亞-阿瑪利婭的母女關系,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隱秘源頭
煩人的愛 內容簡介
《煩人的愛》(1992)是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處女作,描述了一段充滿痛楚和陰影的母女關系。
在黛莉亞四十五歲生日當天,本應該坐上火車來羅馬給女兒慶祝生日的母親阿瑪利婭被人發現溺亡,身上只穿著一件精致的內衣。
黛莉亞回到故鄉那不勒斯,試圖查清母親的死因。身為裁縫的母親一輩子都被迫掩蓋自己的魅力 ,以此逃避好妒的畫家丈夫的體罰,卻在死前留下了一箱來歷不明的高檔衣物。
黛莉亞對母親的挖掘變成了一場令人心碎的記憶的救贖。她越接近母親晚年的秘密,關于阿瑪利婭的真實就如同尖銳的碎片,將黛莉亞多年來精心構建的謊言徹底擊潰。她在迷亂中意識到,阿瑪利婭承受的暴力,不止來自專制殘忍的丈夫和兄長,抑或是在她身邊徘徊多年的商人卡塞爾塔,更來自童年的自己、來自自己對母親無法平息的占有欲望。
黛莉亞*終穿上母親饋贈給自己的衣物,和四十年前的謊言和解。在母親離世的海邊,她將自己的證件照片涂抹成母親的樣子。對她而言,阿瑪利婭從未離開,她就是阿瑪利婭。
煩人的愛 節選
就在幾個月前(五六個月前?),我回母親這里,忽然心血來潮地對她說,我十幾歲時經常躲避在電梯里,并把她帶到了頂樓。也許我希望和她建立一種親密關系,那是我們之間從來沒有過的。也許我當時很迷亂,想讓她知道,我一直都不快樂。但她似乎覺得這樣很好笑:懸在空中,站在搖搖欲墜的電梯里。 “這么多年來,你有過男人嗎?”我在電梯里直截了當地問她。我的意思是:離開我父親后,她有沒有過情人?這是一個很不尋常的問題,是我從小就想問的問題。她坐在離我幾厘米遠的木凳上,沒表現出任何窘迫,連聲音都沒有一絲異樣。她堅定而清晰地說:“沒有。”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在撒謊,因此毫無疑問:她在撒謊。 “你肯定有過情人。”我冷冷地說。 她素來很克制,但那次她的反應有些夸張。她把裙子拉起來,一直到腰部,露出松松垮垮、粉紅色的高腰內褲。她哈哈笑了起來,說到了贅肉、松弛的腹部,諸如此類的話。她還重復著:“你摸摸這里。”并試圖拉著我的手,讓我摸她蒼白腫脹的腹部。我的手縮了回來,放在心臟上。我的心跳很快,想平息一下。她放下了裙擺,但腿還露在外面,在電梯的燈光下有些發黃。我很后悔把她帶到我的藏身之所。*重要的是,我希望她能蓋住自己的腿。“出去!”我說。她真的出去了,她從來不會對我說“不”。她一步跨過了敞開的電梯門,很快消失在黑暗中。我一個人待在電梯里,感到一種平靜的快樂。我不加思索地關上了門,幾秒鐘后,電梯里的燈光熄滅了。 “黛莉亞。”我母親小聲叫了我的名字,但沒有驚慌失措。在我面前她從不驚慌,在當時的情況下,出于一種老習慣,她不是在尋求安心,而是試圖讓我安心。 我在那里待了一會兒,品味著她呼喚我名字時的聲音,那就像記憶里的回聲,在腦子里回蕩,是一種無法捕捉的聲音。我覺得那像在遙遠的記憶里,她在屋里找我,找不到時,呼喚我的聲音。 現在我就站在電梯里,試圖消除對那個回聲的記憶。但我感覺,我并不是一個人在那里,有人在監視著我。那不是幾個月前的阿瑪利婭,她已經死了,而是“我”走到了電梯外面,看著自己坐在那里。發生這樣的事情,讓我痛恨自己,我看到自己默默站在一部破舊、黑漆漆的電梯里,電梯懸在空中,鋼索疲憊地垂在下面。我就像藏在樹枝上的鳥窩里,這讓我有些羞愧。我把手伸向了門,摸索了一陣子才找到了把手,我打開門,帶花紋的玻璃后面的黑暗消失了。
我一直都知道,我想到阿瑪利婭時,有一條無法跨越的界限,也許我去那里,就是為了跨越它。我感到害怕,我按了去三樓的按鈕,電梯搖晃了一下,發出很大的聲響,吱吱扭扭地下行,*后停到我母親住的那一層。 4 我向鄰居德利索寡婦要了我母親的鑰匙。她把鑰匙給了我,但堅決拒絕和我一起進屋。她肥胖而多疑,右臉頰上有一顆很大的痣,上面有兩根長長的灰毛。她的頭發分成兩股,胡亂扎成兩條辮子。她穿著黑色的衣服,也許那是日常穿的,也許她還穿著參加葬禮的衣服。她站在門口,看著我在試探,找那把能打開門的鑰匙,但門并沒鎖好。一反往常的是:阿瑪利婭只鎖上了兩道鎖中的一道——鑰匙只需轉兩圈的鎖,她沒鎖上另一道鎖,那是一道鑰匙需要轉五圈的保險鎖。 “為什么呢?”我打開了門,問身邊的鄰居。 德利索寡婦猶豫了一下說:“她有些魂不守舍。”但她覺得,這樣說可能有些不敬,就補充說:“她很高興。”她又猶豫了一下。我看得出來,她本來很樂意說些我母親的閑話,但害怕我母親的鬼魂在樓梯間、公寓里,當然還怕在她的房子里徘徊。我再次邀請她進來,希望她能陪我說說話,但她打著哆嗦、紅著眼睛堅決拒絕了。 “她為什么高興?”我問。 她又猶豫了一下,下定了決心。 “一段時間以來,有位身材高大、很體面的先生經常來拜訪她……” 我充滿敵意地盯著她,決定不讓她繼續說下去。 “那是她哥哥。”我說。 德利索瞇起眼睛,顯然有些生氣:她和我母親是朋友,認識很長時間了。她跟菲利波舅舅也很熟悉:他既不高大,也不體面。 “她哥哥。”她假裝同意我的話,一字一句地說。 “不是嗎?”我問。她的語氣讓我有些煩。她冷冰冰地向我打了個招呼,關上了門。 進入剛剛去世的人的屋子,你很難相信它是空的。屋子里沒有鬼魂,但確實保存著生命*后幾天留下的痕跡。我先是聽到廚房里傳來急促的水聲,有那么一剎那,現實和幻覺交替出現,我有些恍惚。我覺得我母親沒有死,她的死亡只是一場漫長、痛苦的幻覺。我不知道這種充滿焦慮的想象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我確信她還活著,她在屋子里,站在水槽前一邊洗著碗,一邊自言自語。但百葉窗關著,公寓里一片漆黑,我打開燈,看到老式銅質水龍頭開著,水嘩嘩流入空蕩蕩的水槽。我關上了水龍頭。我母親屬于堅決反對浪費的老一輩人,她從不扔掉干面包,奶酪皮也不扔,也會放在湯里煮,給湯提味。她幾乎從不買肉,而是向屠夫要他們剔過的骨頭來做湯,她吸食骨髓,就好像它們含有神奇的養分。她用水極節約,她的動作、耳朵、聲音都形成了一種自然反應。她永遠不會忘記關水龍頭,我小時候如果沒把水龍頭關好,如果有一絲水流向水槽底部,就會留下一攤硬幣大小的水痕,過不了一會兒,她就會朝我大喊:“黛莉亞,水龍頭!”她的語氣里并沒有責備。她生命*后幾個小時不小心浪費的水,比她一輩子浪費的還要多,這讓我感到很不安。我看到她臉朝下,漂浮在那里,懸浮在廚房中間,在藍色瓷磚的背景中。 我很快去了另一個房間。我在臥室里走來走去,用塑料袋收集她一直保留著的幾樣東西:家里的相冊、一只手鐲、一件五十年代做的舊冬裝,我很喜歡。其余的都是連收破爛的人都不會要的東西:幾件又舊又丑的家具。她的床只有床架和床墊,沒有靠背,床單和被子上有很多補丁,考慮到它們的年代,簡直不值得去縫補。讓我覺得驚異的是:她平時放內衣的抽屜是空的。我在放臟衣服的袋子里找,發現里面只有一件質量考究的男式襯衣。
煩人的愛 作者簡介
埃萊娜·費蘭特,是一個筆名,作者真實身份至今是謎。埃萊娜·費蘭特1992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煩人的愛》,1995年被意大利導演馬里奧·馬爾托內改編為同名電影;此后相繼出版小說《被遺棄的日子》(2002),與書信訪談合集《碎片》(2003,2016),小說《暗處的女兒》(2006)以及兒童小說《夜晚的海灘》(2007)。 2011年至2014年,費蘭特以每年一本的頻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這四部情節相關的小說被稱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們以史詩般的體例,描述了兩個在那不勒斯窮困社區出生的女孩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友誼,尖銳又細膩地探討了女性命運的復雜性和深度。 2015年,費蘭特被《金融時報》評為“年度女性”。2016年,《時代》周刊將埃萊娜·費蘭特選入“最具影響力的100位藝術家”。2017年3月,《我的天才女友》被改編成話劇在倫敦上演。2017年,HBO宣布將“那不勒斯四部曲”改編成系列電視劇。 陳英,意大利語言學博士,現任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譯有“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及《碎片》《憤怒的城堡》《一個人消失在世上》《迫害》《拳頭》《威尼斯是一條魚》《鞋帶》《微型世界》等。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