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語文論叢(第2輯·第1卷 總第3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7216
- 條形碼:9787568087216 ; 978-7-5680-872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語文論叢(第2輯·第1卷 總第3卷) 本書特色
本選題打造的是全國唯一的大學語文專業叢書。以發展母語教育、弘揚母語文化為宗旨。大學語文是高校唯一一門對學生進行母語教育、傳授母語文化的課程。它憑借以漢語為載體的文學經典與文化經典培養學生熟練地運用漢語閱讀、說話、作文的能力;培養學生以藝術的眼光品味欣賞漢語的能力;培養學生從文化的層面解讀漢語的能力。語言是大學語文的本質特點。本選題力求在抓住語言這個本質特點的基礎上,建立大學語文完整的理論體系與教學體系、構建符合漢語特點的中國大學語文教育體系。大學語文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鑒于它強烈的綜合性,本選題倡導建立以大學語文為核心的大學語文課程群。文學、語言、美學、歷史、哲學、教育等各人文學科都在本選題應有的范圍之內,它們應成為支撐大學語文核心課程的基礎學科。以上兩點是本選題的*大特點。
大學語文論叢(第2輯·第1卷 總第3卷) 內容簡介
大學語文是一門關注普及而旨在提高的語言文化課程。大學語文主要在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也就是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讓學生體味語文之美,人文之美,培養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自豪感。大學語文同時具有綜合性和工具性特點,強調人文性的同時重視讀寫訓練。《大學語文論叢》主要登載學者專家、大語教師及其課程群里其他教師的學術成果與教學成果,突出理論性與實踐性,以期構建大學語文完整的理論體系與教學體系、構建符合漢語特點的中國大學語文教育體系。擬設欄目包括“課程與教學”“教材與教法”“教師與學生”“學科覽勝”“學術集萃”“文化擷英”“佳作咀華”“微型論壇”等。
大學語文論叢(第2輯·第1卷 總第3卷) 目錄
**章課程與教學
8周金聲谷海燕…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9王桂宏…《大學語文學本》前言
23周作菊…以語言為本的大學語文教學研究
30岑澤麗劉琍…“金課”背景下大學語文課程四維混合式教學設計與研究
38顧慶文…新文科視域下對大學語文的新認識
44趙長慧…論新文科視域下大學語文的革新
52祖秋陽…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美與共——大學語文 “一心兩全”教學探索與實踐
59范金平…以提高大學生政治文化素養為導向的大學語文課程建設
66曾凡云…以成就學生為目的,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以語言素質拓展教學改革為例
72張瑤艷彭飛…陸游愛國主義詩歌對當代大學生的啟迪
79葛慧…《傷逝》說課
87徐同林…言之有文不言之教——接受CUCN融媒體中心采訪錄
第二章學科探源
92陳志偉陳曉玲…論大學語文之課程定位與學科歸屬
102陳澤新…挑戰與適應:大學語文學科轉向中的價值沖突及其處理策略
第三章教師與學生
110楊華…新文科視野中大學語文教師的自身發展
118曹高仁…在愛心與使命中綻放美麗——寫給美麗的馮天芳老師
120常健…致吳滿珍老師的信
第四章教材研究
123韓建立…《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三題
131唐榮昆…唐詩二首試說
131試說《琵琶行》中的人物動態塑像
134州官與牧童的親切對話——杜牧《清明》主題人物新探
138竇旭峰…孟子說詩之法視域下的《長恨歌》“風情”“長恨”說
第五章佳作咀華
144耿占春…毀滅、見證與救贖——讀程韜光的《詩圣杜甫》
151陳道雷…把笑的種子種在每個人的心底——李廣田《笑的種子》賞析
156張爽…鄉土小說生生不息——路遙的《人生》和黃佩華的《生生長流》的“母題”共性分析
第六章學術集萃
164周賽華…《南北方音》南音的幾個問題
170葉瓊瓊張楠…論戴望舒詩歌“夜”意象的隱喻性
181周治南…無為而治思想與生態文化觀探源
187張震…宋代中國有可能發展出內生型工業革命嗎?——從官商關系與地理區位因素中尋找答案
第七章文化擷英
195楊志翔流螢…民俗文化中的元宵節和元宵詩詞
204南瑛張金龍…隴南口傳故事《搖錢樹》的文化意蘊與藝術特色
第八章微型論壇
211劉瑋…小議家國情懷在古代詩詞中的體現
215鄧占云…試析典故“三徑”的出處
217肖穎超閔倩倩…教育戲劇在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論叢(第2輯·第1卷 總第3卷) 節選
大學語文是一門關注普及而旨在提高的語言文化課程,其突出特點,在于把母語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提高運用語言、品味文學、詮釋經典之能力來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這里,運用偏重于工具層面,品味偏重于審美層面,闡釋偏重于文化層面;運用是基礎,品味、闡釋是提高。倘若脫離了工具性,便失去了這門課程的基礎;倘若脫離了人文性,便迷失了這門課程的方向。因而,如何使學生通過文本學習,既強化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又提升經典解讀和美學感悟能力,*終由技進道,使語言的工具性借助人文性得以高層次的轉換和升華,便成為教育者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大學語文論叢(第2輯·第1卷 總第3卷) 作者簡介
楊建波,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會長、武漢地區大學語文研究會名譽會長,曾任武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湖北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專著《大學語文教學論》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大學語文教學論的著作。《給大學語文教師的建議》是第一部將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的大語著作。專著《道教文學史論稿》及《黃鶴樓晴川閣詩詞賞析》被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收藏。主編數部《大學語文》教材和教學用書,其中與尚永亮教授合編的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被教育部評為國家十二五本科規劃教材。與譚帆教授共同主編4輯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論壇》。主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研究》論文集。主編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青春在路上——首屆全國大學生征文賽獲獎作品選》。發表各類學術論文近80篇。多次獲得省市科研與教學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