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京津冀近代戲曲發(fā)展流變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308392
- 條形碼:9787556308392 ; 978-7-5563-083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京津冀近代戲曲發(fā)展流變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為研究時段,對京劇、評劇、河北梆子三大劇種進行宏觀和微觀的研究。細致梳理了紛繁的京津冀近代戲曲文獻資料,尤其對一些散見于民間的**手資料進行了精心整理和耐心挖掘,對各劇種名演員、代表劇目、表演藝術、演出場所、文化習俗做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個案分析,研究這些作品反映出的時代因素、作家心態(tài)和審美情趣,進而總結京津冀近代戲曲的美學風格:同時厘清主要劇種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的發(fā)展脈絡,并深入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對這一地區(qū)近代戲曲繁榮的文化、社會背景做進一步分析,全面探討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在京津冀地區(qū)發(fā)生、發(fā)展、興盛和衰落的內(nèi)外部原因,進而總結其傳播和接受過程中的經(jīng)驗與教訓,更為精準地確立京津冀近代戲曲在戲曲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并探討戲曲與天津當代城市文化的歷史淵源,把戲曲研究與近代的文化史、社會史緊密結合,發(fā)掘文學藝術形式之間的內(nèi)在、本質(zhì)聯(lián)系
京津冀近代戲曲發(fā)展流變研究 目錄
**章 京津冀近代戲曲的發(fā)展流變
**節(jié) 京津冀近代戲曲發(fā)展軌跡概說
第二節(jié) 京津冀近代戲曲演出劇目概覽
第三節(jié) 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在近代天津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一曲慷慨悲歌:抗戰(zhàn)時期的天津劇壇風貌
第二章 從冀東平原走進天津衛(wèi)的評劇
**節(jié) 名伶輩出,班社林立
第二節(jié) 集編、導、演于一身的評劇奠基人:成兆才
第三章 京津冀近代戲曲對古代文學經(jīng)典的改編
**節(jié) 精彩紛呈的京劇“三國戲”
第二節(jié) 成兆才對明清小說的出色改編
第三節(jié) 名著改編的成功典范:近代戲曲中的“聊齋戲”
第四節(jié) 民國時期京津冀戲曲舞臺上的“紅樓戲”
第四章 從戲臺、茶園到劇院:天津近代戲曲演出場所及其變遷
**節(jié) 天津戲曲演出場所的變遷
第二節(jié) 近代天津戲曲的演出場所
第五章 京津冀近代戲曲與近代報刊
**節(jié) 《大公報》《北洋畫報》與京津冀近代戲曲
第二節(jié) 《大公報》《北洋畫報》視野中的梅蘭芳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京津冀近代戲曲發(fā)展流變研究 作者簡介
鄭秀琴,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副秘書長。著有專著《論〈聊齋志異〉在清代的改編——以戲曲為中心》《三國演義導讀》等,在《明清小說研究》《藝術百家》《文學研究》《南大戲劇論叢》《戲劇文學》等重要期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承擔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聊齋志異》在清代的傳播”、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京津冀近代戲曲發(fā)展流變研究——以天津戲曲為中心》等多個項目,曾獲得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獎、天津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等獎項。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