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底色頑韌:近代冀中定縣小農經濟的延續與漸變(精)/李金錚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8816
- 條形碼:9787101158816 ; 978-7-101-1588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底色頑韌:近代冀中定縣小農經濟的延續與漸變(精)/李金錚著 內容簡介
小農經濟不僅關系農家的生活,也影響著中國的命運。在近代中國大變局之下,小農經濟既面臨困境,也艱難地延續,并有現代變化的跡象。本書以冀中定縣為中心,探討了1849—1936年間定縣的人地比例、土地分配、家庭規模、農業生產、租佃關系、雇傭關系、家庭手工業、集市貿易、農民借貸、賦稅負擔、農家消費以及鄉建實驗等12個問題,由此呈現了小農經濟的結構、運作形態及其變遷,揭示了經濟運行與農民生存之動力機制。其中,傳統和現代、本土和域外的交織是近代小農經濟演變的基本動力和基本線索,以傳統和本土的連續性為主、現代和域外的零星影響為輔,共同維護了傳統小農經營模式的延續和漸變,小農經濟在遭受苦難中仍有“底色”般頑強的生命力。但也不能不說,當時,在冀中定縣這片古老的平原土地上改革乃至革命的力量已開始孕育,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巨變的前景。
底色頑韌:近代冀中定縣小農經濟的延續與漸變(精)/李金錚著 目錄
一、問題意識:中國近代小農經濟史研究的起點
二、冀中定縣:中國近代小農經濟史研究的區域路徑
第二章 基本史料:以定縣社會調查為核心
一、由狹及廣的縣級農村調查
二、學理與實用之雙重目的
三、調查環境之弊與利
四、傳統方法與先進方法的結合
五、里程碑式的調查成果
第三章 人地比例尚未構成對小農的沉重壓力
一、人口壓力沉重說
二、人地比例關系趨于緊張
三、人地比例臨界點陳說與耕地不足
四、耕地基本能夠滿足人口需要
第四章 以自耕農、中農為主的地權分配
一、地權相對分散
二、地權分散的推動力
三、土地分配的絕對集中
第五章 五口之家及其社會經濟成因
一、家庭人口平均規模
二、家庭人口規模的差異性
三、家庭類型與代際規模
四、家庭規模較小的社會經濟成因
第六章 小農業經營的高效用與低效率
一、生產條件中傳統與現代因素的初步交匯
二、以食用為主與商品化提高的農作物結構
三、糧食產量的增長
四、小農業生產的效率與效用
第七章 “純粹”與“非純粹”的租佃關系
一、純粹租佃少而所涉關系多
二、地租率變化不大
三、主佃關系比較緩和
第八章 長短工結合的雇傭關系
一、以短工為主的雇工類型與偏低的雇傭勞動比例
二、市場需求與雇傭勞動關系的形成
三、雇工與雇主之間相對緩和的關系
第九章 家庭手工業的存續及其動力
一、家庭手工業的延續和發展
二、維持和提高農家生計
三、歷史傳承和“農閑”不閑
四、傳統原料與現代原料的結合
五、傳統工具與改良工具
六、土貨的市場銷售空間
七、一些手工業衰落的多重因素
第十章 集市的數量、結構與農產品交易
一、集市數量的增長
二、集市的類型與結構
三、集市的交易時間與農產品交易
四、農產品交易價格
第十一章 農民借貸的傳統方式與現代跡象
一、傳統借貸居于統治地位
二、新式借貸產生和發展的合力
三、新式借貸的去向
四、新式借貸與農民之關系
第十二章 商稅制及征收漏洞
一、商稅種類及其歷史變動
二、商稅稅率、稅入的變化
三、商稅的征收方式及其問題
第十三章 收入微增與結構性貧困
一、農家收入微增
二、農家收支的平衡與不平衡
三、高恩格爾系數與恩格爾定律調整
四、營養尚可與結構失調
第十四章 定縣鄉建實驗與“化農民
一、為改造中國農民而努力
二、“化農民”的理論、方法與績效
三、實驗中斷與精神延續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底色頑韌:近代冀中定縣小農經濟的延續與漸變(精)/李金錚著 作者簡介
李金錚,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中共革命史、天津城市史。岀版《傳統與變遷:近代華北鄉村的經濟與社會》《近代中國鄉村社會經濟探微》《民國鄉村借貸關系研究》《借貸關系與鄉村變動》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中共黨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社會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20余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及省部級獎10余項。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