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國學集刊(第7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2236
- 條形碼:9787100212236 ; 978-7-100-21223-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集刊(第7輯) 本書特色
(一句話宣傳語)探尋傳統國學精粹,領會大師治學風范。 (80字宣傳語)國學集刊旨在匯集國學研究的重要思想與成果,普及弘揚傳統文化與學術。本書為第7輯,精選了成中英、高宣揚、洪漢鼎、景海峰等學術名家的文章,全書內容豐富,論述嚴謹深刻,對傳承和發展中國經典哲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學集刊(第7輯) 內容簡介
國學集刊緣起湯一介先生倡導,由深圳大學國學研究院主持編選,旨在匯集國學研究的重要思想與成果,普及弘揚傳統文化與學術。本書為第7輯,在延續前幾輯的主旨基礎上,精選了成中英、高宣揚、洪漢鼎、景海峰等學術名家的文章,分析了中國經典詮釋學的問題,如《聚焦中國詮釋學問題》《儒家經典詮釋學的建構》等;對理學相關典籍進行了考證,如《王陽明〈傳習錄〉的編刻過程略述》《明末〈李氏說書〉的真偽問題》;探討了“酒”的哲學意義,如《論酒的精神——從中國思想出發》《良知的迷醉——以〈孟子〉中“酒”為中心的討論》;還收錄了對過程哲學領域有名教授柯布的訪談。全書內容豐富,論述嚴謹深刻,對傳承和發展中國經典哲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學集刊(第7輯) 目錄
哲學與歷史的融合——本體詮釋學的本體詮釋與中國解釋學的歷史詮釋
詮釋創新中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之間的張力
聚焦中國詮釋學問題
儒家經典詮釋學的建構
“異議”的再議——近世東亞的“理學”與“氣學
陽明心學對孟子的繼承與發展——以《答聶文蔚》為中心
王陽明《傳習錄》的編刻過程略述
明末《李氏說書》的真偽問題
·酒哲學論壇·
論酒的精神——從中國思想出發
周公訓誡:“無彝酒”與“德將無醉”——經學詮釋下《酒誥》對酒的使用控制與德性規定
良知的迷醉——以《孟子》中“酒”為中心的討論
論得“意”忘“酒
·專訪·
過程哲學與后現代發展——對柯布教授的訪談
國學集刊(第7輯) 節選
湯先生把中國的詮釋學看成不同形態的文本解釋方式,當然也可以說是不同的理解方式和不同的語言表述方式。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列舉更多的文本作為后起文本詮釋基礎的例子,如在儒家五經中,我們可以把《禮記》看成是對原初的《周禮》與《儀禮》的解說與基礎及歷史事實的說明,把后來的詩傳如《韓詩外傳》看成是對《詩經》的歷史與內涵意義的說明,等等。關于《尚書》,漢代有伏勝作《尚書大傳》,是否可看成對《古文尚書》的解說?評者指出其穿鑿支離,或涉及尚書,或不涉及尚書,如何界定其為詮釋構成為重大問題。當然這是經學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十三經中則更多經與傳的關系問題,在此處不擬細論。在子學典籍中,也可以把老莊看成是詮釋的關系,顯然更是一種本體性的詮釋,而非歷史的表述或比喻式的闡釋。至于曾子、子思、孟子與孔子或茍子與孑L子的義理傳承關系,更必須用本體的詮釋思考方法來說明。在此我也不擬細說。中國哲學的發展基本上是本體詮釋的發展,可以見之于二程與朱子、朱子與王陽明。王夫之的易學可說是對張載《正蒙》一書的義理與本體性的發揚,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是對性理與心理概念的一種本體詮釋。這些發展說明了一些文本的關聯,但更重要的是說明了本體認知、本體表述與本體實踐的關系。中國詮釋學拋除這些還有些什么呢? 中國文化中文本可以由后人加以重新認識與說明,但認識與說明的方式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涉及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以及溝通方式,與其他文化中的思維、表達及溝通方式顯然不同。但是基本問題仍然是對人的存在、存在活動、存在認知及其意義與價值的理解與說明。中西的不同也在這些方面,本體問題就是基本問題,對本體的探究顯然包含了這些有關人的存在的問題。我與湯先生的不同在于,他從具體事物看新的說明的可能,而我從文本所包含的根源的指向或概念體系的形成來說明詮釋的過程與呈現的意義。我尤其重視文本的含義來自于我們已形成的本體宇宙觀點,而世界上的現象可以當成符號體系,具有其內在的文理與意義,因而是人類文本的藍本與底本。認識這個世界符號體系中的意義與價值,才能詮釋五經,才能詮釋子學,才能詮釋歷史與史書,才能詮釋古典的詩詞歌賦。我和湯先生之間有很大差異:湯一介先生體現的是一種經驗分析的方式來表達一種實際的多元詮釋的可能。至于說它們之間的關系怎樣,解釋方式不同,為什么造成不同,湯先生未說明。而我則在面對詮釋哲學的根本問題來考察中國哲學的形成及其原因,尋找其本根,鑒定其發生與發展以及原理,用以說明思維方式、認知方式、表述方法及其溝通方式。 顯然,我和湯先生之間是一種互補關系。湯先生尊重歷史文本,說明注釋文本所包含的傳統意義,進而發揮其現代意義。這是有其基本價值的。我則說明中國文化中文史哲的詮釋與表達方式是與西方詮釋學傳統不同的。伽達默爾和海德格爾關心的是人的存在問題,是人的存在能不能導向一個能否及怎么去理解這個世界的問題以及人和人的關系問題,甚至是自我存在的自我理解問題。這是一個哲學問題而不是文本問題,文本只是作為一個語言表露詮釋概念的成果來看待。詮釋為什么受到重視?因為詮釋不只是方法論,而是存在自身,代表人的存在所發展出的理解范式。我必須說,我的本體詮釋學與其所依循的周易哲學,整合出也勾畫出一個變動不居的具體的品物流行宇宙中人能夠認知世界的方式,用以表達不同義理與所指的意義系統。這樣與西方對照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西方傳統先重超越性,后重個體性,一再形成二元對立,用以詮釋的世界也是二元對立的。就中國文化中哲學思維而言,人本是天地間的一分子,自然形成一套天人體系,自覺發展一套意義體系,在自然與自覺中看到更多的整體真實、更多的發展真實,當然也體會到必須克服的差異與沖突問題。這是很重要的。本體詮釋學強調本體存在的認識。理解文本與認知自然之道一樣,面對根源、發生、發展、關系與成果等問題,而不應只是一種分類。中國詮釋學是在具有特質的基礎上具有導引與實踐的含義,因為本體的概念離不開實踐,正像本體的概念離不開現象一樣,因為它涉及人的本體與宇宙的本體的道通于一的體驗。它的應用性也是很強的。這種應用性用于預測也好,用于決策也好,潛在地說明本體詮釋學和湯先生說的具體的中國詮釋學有同一個關切但卻理一分殊的關系,它們不但有互補之用,且是息息相關。補充在于中國詮釋學可以提供經驗的例子,提供詮釋的可能;本體詮釋學則從傳統哲學里面各種不同哲學事實,找到哲學共同性的表達方式,聚焦于哲學的思考,把中國哲學思維提升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未來方向,解決了西方非本體性的、后現代性的詮釋沖突、對立與隔絕問題! ∫苍S我們可以把中國詮釋學看作是一種對歷史注釋的分類。注釋不是單獨的,可以包括著書,也可以包括對一個事物體系的認識,具有確定的方式,因而構成了歷史性的經典詮釋。它理解的是歷史文本;而本體詮釋學則是對當前與未來的世界與可能的文本進行理解,導向我們實際的行為。它是基于人對本體的認識,有其規范性的作用!
國學集刊(第7輯) 作者簡介
景海峰,現任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哲學系教授,武漢大學兼職教授、國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通訊研究員。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廣東儒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和儒學的研究。著有《熊十力》《中國哲學的現代詮釋》《新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等。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