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chuàng)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yè)車
鄧子龍--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張學謙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7260
- 條形碼:9787101157260 ; 978-7-101-1572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鄧子龍--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張學謙著 本書特色
鄧子龍是明代中期一位頗有盛名的將領。細數他的一生,可謂轉戰(zhàn)千里,軍功赫赫:樟樹破賊,閩廣御倭,江西剿匪,五開平叛,云南抗緬……在露梁海戰(zhàn)中,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 終壯烈犧牲。 鄧子龍的戎馬生涯蕩氣回腸,輝煌豪邁。他是一位值得后人銘記的英雄。
鄧子龍--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張學謙著 內容簡介
鄧子龍,江西南昌豐城人,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明朝名將、杰出的抗倭將領、民族英雄。本書通過講述鄧子龍破盜賊、剿海寇、平叛軍以及抗擊緬甸入侵、抗倭援朝等故事,展示了一代名將抗擊倭寇、血染沙場的壯烈一生。
鄧子龍--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張學謙著 目錄
少年壯志
文武抉擇
樟樹破賊
聞廣剿倭
銅鼓守備
五開平亂
滇緬激戰(zhàn)
遺恨西南
解甲歸田
起復東征
鄧子龍生平簡表
鄧子龍--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張學謙著 節(jié)選
《鄧子龍》: 鄧子龍覺得員外之話十分在理。少年壯志之心固然要有,也需得腳踏實地打磨自己才行。這建功立業(yè)、報效家國之道,無非在一文一武之間。他向來有些膂力武功,但于這文路,尤其是理學的東西的確還欠些火候。次日他便拜謝辭身而去,向安福縣出發(fā)。 安福縣在武功山的東南麓。武功是江西境內一處極其磅礴的山脈群,始自宜春縣,南到安福、蓮花縣,北至醴陵、茶陵,連綿四百多里,南北跨度近百里。群山環(huán)抱之下,峰巒疊嶂者高聳入云,碧水瀠涸者九曲回環(huán),著實造化神秀。又有諸多歷史名人登臨題詠,文脈鼎盛。鄧子龍雖聽說過此山云深浩渺,貿然進入極易陷入迷路無措的境地,但他年少氣盛,還是只備下了三天的干糧,便趁著一股豪氣踏入了武功山內。 景色的確不凡。剛入此山,便見一條奔騰不止的河水呼嘯而下。澄澈的奔流拍擊著布滿青痕的巖石,霎時間如珠簾飛散,銀光乍泄。俄爾入山更深,但覺萬丈石梯如騰云而上,郁郁森森聽樹語,疊疊重重看山橫。鄧子龍一路飽餐武功的秀色,一面按著自己心中的東南方向行進。然而初出茅廬的他卻并不知道深山里的可怕之處。到了**天近夜,天空中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小雨,正當他詩興大發(fā),念著辛棄疾《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時,忽然一陣濃霧四起,繼之四周登時變得一片混白,幾乎不可見物。鄧子龍初生牛犢,仗著自己堪輿出身,對山川地理略有了解,竟在大霧里前行。可等到大霧消散,他卻忽然傻了眼。原來這云深萬壑的武功山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簡單。本來他按著自己對東南方向的把握已有很大的迷路危險,此番又在大霧中前行,就更是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去了。之后一連數日,鄧子龍似乎都只在一個山坳中來來回回,竟找不到一條攀登向上的道路。 好在除了他自備的干糧外,山中還有很多野果可以充饑,山泉水也清冽甘甜,可以飲用,但這樣來來回回地繞路總不是個辦法。到了第五天早上,就在鄧子龍煩憂苦惱時,他忽然瞥見不遠處有一白影掠過,從身形來看,大約也是個人山之人。他喜出望外,呼道:“朋友慢走!”腳下也發(fā)力追去。豈料那白影不聽他喊話倒好,一聽之下反而加速疾行,竟像是有意刁難他一般。鄧子龍見狀,心里也蕩起一股好勝之意,嘿嘿一笑,說道:“倒有意思,咱們就來比劃比劃。” 二人你追我趕約有大半個時辰,那白影竟?jié)u漸將鄧子龍引到了一座山峰之上,繼而慢慢停歇下來。鄧子龍兩日沒有飽餐,體力稍有不支,慢了一分。待他追趕上來,定睛一看,這白影竟然是一個須眉皓然、仙風道骨的老者。不及他開口,那老者先笑著說:“竟然能追著本道如此之久,想必也不是尋常庸眾了。你是何人,怎么會在這武功山深處?” 鄧子龍見這老者一連奔波大半個時辰竟然面不改色,已料定他絕非常人,說不定是山里的“神仙”,連忙一拜,說:“小子鄧子龍,以堪輿為業(yè)。此番到這武功山來是為了到東南安福縣去找一個叫做鄒守益的名儒學習理學,不想遇到大霧,在這山里迷了路,還望仙人指導一二。” 老者哈哈大笑道:“你一個堪輿之人竟然在山里迷了路,可見你的堪輿知識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這樣吧,你我相遇便是有緣,我現(xiàn)在傳你幾手更加精湛的堪輿之術,足夠你日后在此業(yè)內揚名立萬,可好?” 雖然遇到這等好事,但鄧子龍卻沒有立時答應。老者見他左右不定,面露難色,問道:“怎么,你不想學么?” 豈料他話音剛落,鄧子龍忽然俯身拜下,誠懇地說道:“并非弟子不愿學更加精深的堪輿之術。只是,即便如何深奧巧妙,堪輿到底是方術,謀口飯吃或許行得通,但若想建功立業(yè),報效家國,總還是不成的。子龍一生所望,全在為國為家,替民解難。所以斗膽想請老仙人教我一些修齊治平之術,而不是堪輿。” 老者聽他說得誠懇,也稍稍動容,說:“好!年紀輕輕倒有幾分志氣,我便答應你了。要想成就大業(yè),文武皆不可偏廢。既然你先前說要到安福縣找鄒守益學習理學,那么文治我就不教你了,就傳你幾手拳經兵法這般武功之術吧。” “多謝老仙人成全,弟子感激不盡。”鄧子龍跪下行了一個拜師大禮。 ……
鄧子龍--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張學謙著 作者簡介
張學謙,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文學博士后,蘇州大學文學院講師。著有《中國政法文化百年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參編有《中國新文化百年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