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詩詞賞析/申美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3140
- 條形碼:9787521213140 ; 978-7-5212-131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詩詞賞析/申美英 內容簡介
何振岱是近代少有的儒子大家。他的詩平靜中不失靈動,自然中含有深意,看似清癯卻也灑脫。他對細節的捕捉和處理以及運用讓人驚嘆。他能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化為詩詞。賞析人申美英是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洛城詩刊》古詩詞欄目編委;《詩殿堂》中英文雙語季刊古詩詞欄目主編。對古體詩詞頗有研究,點評精準到位,與原作者的詩詞相得益彰。本書收錄申美英撰寫的賞析文章60篇,涵蓋了何老先生有代表性的詩作,有極其重要的講究價值。
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詩詞賞析/申美英 目錄
序????尉曉榕/001
用詩心擁抱不一樣的春天 /005
——寫在前面的話
惜春之意,惜之幾何 /001
花落花開兩由之 /006
用細節打開塵封的窗口 /011
他在百年前寫著今天的故事 /017
看那飛小的一行低雁 /023
撿拾起一顆遺落的珍珠 /028
“泉”釋層層人生意,愿心如潭共清澄 /033
《閏七夕洪山橋酒樓》的前世今生 /038
琴中亦含笳中悲 /046
嘗以詩思以論之 /053
拈花為解花中情 /058
賣花千萬非屬己,酒后才是自家春 /063
與君遙對月,同心共賞之 /066
一闋小令共品之 /071
小影生出幾多愁 /074
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 /078
開年**天,先生必禮佛 /083
前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088
真情一束束成詩 /093
今隨詩人游棲霞 /099
妙蓮兩朵是金焦 /105
樂居亦有憂心擾 /111
......
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詩詞賞析/申美英 節選
惜春之意,惜之幾何 春感·其一 惜春何忍見花飛,張幕懸鈴事已微。 千里魂消同況味,經年頭白為芳菲。 傳書黃耳渾無實,吹浪江豚苦作威。 豈有鄰翁知愛護,借人畚耜計應非。 何公愛梅,自稱梅叟,開篇原本想讀一首他的詠梅詩,不料打開詩集瞬間抓住眼球的是他的這一組《春感》。《春感》一組四首,通讀下來,滿是傷感和愁緒。這和人們通常的寫春不同,通常寫春的詩,多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類有著滿滿的喜悅感。而這一組,從“惜春”里引出的傷感卻濃如重墨,久研不開。誰說春天里都是喜悅呢?!正如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春天,悲則悲矣,幾難承重。百年前的傷春和眼下的傷春雖傷不同,但況味相通,那么就讓我們從這組《春感》讀起吧。 詩人惜春,惜之幾何?詩人從起句起就開門見山告訴你了。當頭“惜春”兩個字鎖定了這首詩的情味,整首詩便圍繞著這個情感基調寫了去。“惜春”,惜到什么程度?他用了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詞“何忍”來詮釋。我們知道,在格律詩的起句當中,雖然不乏以情為起的詩,但是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在起句中盡量避開情語以防情語早出,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因“情語早出”而可能造成的“情感早泄”,以保證后句中的情感表達,從而保持詩的結構穩定。這是由格律詩起承轉合結構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而這首詩,詩人一開始便砸下“惜春”“何忍”兩種帶有強烈的情感狀態的詞,可謂“驚起”。這樣的重情之起,往往是為了表達強烈的情感之意,以岳飛的“怒發沖冠”*為典型。在何老的這首詩里,我認為他之所以以此為起應該是有兩種解釋:一是他有能力把握早出的重情;二是為了表達“惜”之深切,深切到等不及迂回地讓心情釋放。 “惜春何忍見花飛”。“何忍”,不能忍。惜春的我如何能夠忍受眼睜睜看著花飛花落?這一句里,有一種心情,也有一種態勢,仿佛能讓讀者看見詩人站在花下為落花而傷感。畫面中有著濃濃的詩意。這要歸功于他句中的虛實參與。有了虛實參與,才能讓讀者在體會情感的同時又有一種實在的境界感。在這句詩里,“惜春”“何忍”的情感虛寫落腳在“見花飛”的實際描寫上,“見”中交代著人物,“花飛”則營造出了一種氛圍。讀者便得以從這種虛實相互交融當中體會到人物的心情并看見詩中的畫面。這,就是詩的意境。 “張幕懸鈴事已微”。上句是一種情感的態勢,下句是一種實時的動態。“張幕”:張開帷幕。“懸鈴”:懸鈴以喚。兩個動態皆因“何忍見花飛”而來,為什么要“張幕”“懸鈴”?因為想要留住飛花,但是卻已是徒勞——“事已微”了。首聯兩句是作者由落花飛去而引發的惜春之意和留春不住的深深感嘆。 “千里魂消同況味,經年頭白為芳菲”。首聯中的“惜”和“忍”并沒有道盡他的“惜春”之意,所以他緊接著又拋出了一個情語:“魂消”。什么是“魂消”?“魂消”:是極度的悲傷之境界。“千里”是寫落花之遠去,“魂消”則是寫“我”即詩人自己的情感狀態。“同況味”:相同的境況和情味。這里詩人將“飛花”擬人,人悲花,花傷己,同悲春。“千里”暗扣著起句里的“花飛”,即花飛千里,“魂消”則呼應著“何忍”,即難忍心意致魂隨花去。這一聯承接了首聯中的情感,又給予了很好的遞進——讓花飛,一去千里。讓不忍,心碎魂消。如此,“惜春”之意便達到了頂點,其結果是“經年頭白為芳菲”。“經年”:很多年。“芳菲”:當然是指花。花飛千里,我悲傷的心隨你一同消散。年復一年,我的白發全是為了那無法留住的芳菲。愛花之情如同愛人,可見愛花之情切。不過愛花非只為愛花,還是為了那個“春”。 “傳書黃耳渾無實,吹浪江豚苦作威”。前兩聯中的“惜春”“何忍”“魂消”“頭白為芳菲”,所有這些,都是在寫內心的情感,以虛寫為主。到了這里,他從虛寫中走了出來,開始轉向寫實。“傳書黃耳”是“黃耳傳書”的倒置。“黃耳”:黃狗。“傳書”:這里指狗叫。“渾”:渾然,完全。“無實”:不真實,意為“聽不見”。這一句的意思是:黃狗的叫聲我充耳不聞。“吹浪江豚苦作威”,“吹浪江豚”也是“江豚吹浪”的倒置,意為:江豚翻起浪濤。“作威”:發威,怒吼。“苦”:表示程度,有竭力,盡力,拼命的意思。這是他現實中的自己,但現實對他毫無意義,心在花上,魂隨花去,既聽不見身旁的狗叫,也聽不見遠處的濤聲。這是對上聯中“魂消”的完美詮釋。 “豈有鄰翁知愛護,借人畚耜計應非”。這兩句是如大白話一般相當實在的句子。寫到這里,詩人終于從那種“失魂落魄”的“魂消”狀態中“醒”了過來,開始考慮該怎么辦了。“豈有鄰翁知愛護”:“豈有”,沒有,不會有。“知愛護”:知道愛護。“借人畚耜計應非”:“畚耜”(běn sì)是兩種工具,前者是簸箕,后者是鍬,我認為把它當成耙子理解更合情理。“計應非”:計慮,謀劃。應,因應。非,非常之事。這兩句的意思是:鄰近的老翁不會知道愛惜這些飛花的,我還是要借來簸箕將花收集起來以防鄰翁不知愛護吧。這兩句寫的都實而又實,尤其是下半句,“借”,“人”,“畚”,“耜”,“計”,“應”,“非”,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意思,無比實也無比的繁。如果單看,他擠得過緊了些,勢必影響詩的美感,不過在這首詩里這樣安排倒是有他一定的道理,這就不得不講講這首詩的結構藝術。 前面說過,在通常情況下,格律詩是忌情語早出的,因為它會讓后面的情感表達無以為繼而產生一種無力感,讓詩顯得頭重腳輕。這首詩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在整體結構上先言情后寫實,在每一聯的虛實搭配上也是上虛下實。比如“惜春何忍見花飛,張幕懸鈴事已微”,上句寫心情,下句寫動態,顯然是上句虛寫下句實寫。這種寫法仍然是格律中慣有的“上實下虛”的結構方式的反向運用。我想,這應該是作者的有意而為之,從這里可以看到他謀篇的老到和熟練,因為這大小兩種結構的反向性恰恰形成了詩的整體結構的完整性。這樣上虛下實的寫法,就好比是讓后句和后聯的實寫形成一個基托,讓下句來托起上句,用后聯托起前聯,這樣詩就穩穩地立起來了。
春透梅花骨——何振岱詩詞賞析/申美英 作者簡介
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號心與、覺廬、悅明,晚年自號梅叟,侯官縣(今福建福州市區)人。師從名儒謝章鋌,光緒二十三年舉人。他擅畫能琴,書法融碑帖于一爐,功力深厚。詩作以其深微淡遠、疏宕幽逸之風在閩派中獨樹一幟,是“同光體”閩派的殿軍人物。申美英:籍貫,山西晉城。現居美國洛杉磯。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洛城詩刊》古詩詞欄目編委;《詩殿堂》中英文雙語季刊古詩詞欄目主編;曾參與《洛城作家》《海外作家作品集》《海外作家故鄉的記憶》等書籍的編撰;連續兩次擔任《2020年世界華語詩歌精品集》《2021年世界華語詩歌精品集》副主編。自2018年起在《洛城詩刊》上開辟《詩詞課堂》專欄;2020年四月份起,在“何振岱研究基金會”旗下媒體開辟《何振岱詩詞評論與欣賞》專欄,并同時在海外著名公眾號《留美學子》開辟《王妃傳奇系列》專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