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黃道婆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黃道婆傳記,講述了幼時為童養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居約40年,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織技藝并有改進,總結出“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織造技術。元朝元貞年間(1295-1297年),返回故鄉,教鄉人改進紡織工具,制造侔、彈、紡、織等專用機具,織成各種花紋的棉織品。黃道婆對促進長江流域棉紡織業和棉花種植業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譽之為“衣被天下”的“女紡織技術家”。
黃道婆 內容簡介
《黃道婆》是一部歷史題材小說,主要描寫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杰出代表、著名紡織技術革新家黃道婆,從出生到終老充滿悲歡離合的一生。勞動人民是中國人的主體,是中國社會的大地,他們的品德決定著中國的命運和前途。這種決定是無言的,沒有歌聲,更沒有鑼鼓,就像大地決定森林、草原和莊稼一樣。一部中國現代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黃道婆 目錄
**章 烏泥涇出生
**節 龍袖嬌民落難
第二節 無腸公子救命
第三節 風高月黑夜逃
第四節 命里事報君知
第五節 一粒麥不見白
第六節 龍生龍鳳生鳳
第七節 今朝只準說龍
第八節 神靈不再附體
第九節 造石橋起風波
第十節 黃浦灘哭斷腸
第十一節 童男祭海龍王
第十二節 逃命回出生地
第二章 苦難童養媳
**節 曹家喜得貴子
第二節 沒有人肯攀親
第三節 淚汪汪到婆家
第四節 不壓石頭不行
第五節 童養媳命*苦
第六節 燈下夜話三怪
第七節 喪門星敗家精
第八節 真不是落水鬼
第九節 不要她做娘子
第十節 “一物降一物”
第十一節 公爹臨終囑咐
第十二節 母愛女慟天地
第十三節 “對虎”引來毒打
第十四節 馬桶蓋上吃酒
第十五節 未圓房成寡婦
第十六節 瓦盆扣在鍋上
第十七節 背上都有十字
第十八節 要替爺娘爭氣
第三章 黎漢一家親
**節 亡命女刻木記
第二節 到天涯海角去
第三節 鯨波劫后求生
第四節 七星道觀受戒
第五節 從泉州到崖州
第六節 鳳凰寨黎家情
第七節 黎漢苗是一家
第八節 太上老君顯靈
第九節 刺面文身由來
第十節 蘇公海南遺澤
第十一節 心中相思奈何
第十二節 天涯邂逅老鄉
第十三節 故人夜訪道觀
第十四節 痛陳血淚興亡
第十五節 靜月道姑西歸
第四章 載藝回故里
**節 天涯海角思鄉
第二節 百歲奶長新牙
第三節 崖州·泉州·松江
第四節 陌生人回故鄉
第五節 悲戚戚話往事
第六節 算命人不信命
第七節 我就是黃婆婆
第八節 一人能抵三人
第九節 六月六女兒節
第十節 扶杉篙說往昔
第十一節 教我紗教我布
第十二節 人算不如天算
第十三節 得饒人且饒人
第十四節 乞巧節巧事多
第十五節 黃母恩滿人間
后記
黃道婆 節選
**章 烏泥涇出生 **節 龍袖嬌民落難 南宋理宗皇帝淳祐五年八月十六日上午,驕陽似火,萬里無云。黃浦江像一匹巨大的白緞,在烈日下波光粼粼。高聳在黃浦江西岸龍華寺七級浮圖——龍華寶塔,顯得分外雄偉多姿。沿江兩岸的平疇沃野上,處處呈現出一派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景象。 龍華一帶,在三國以前還是一片草莽,后來經過歷代百姓辛勤開發,生產慢慢發展起來。到宋朝,這里已成了有名的魚米之鄉。當時有句諺語:“走盡天邊,惟富黃浦兩邊。”當然,富只是富了地主老財,廣大農民則啼饑號寒,生活苦不堪言。 與龍華寺隔江相望,有一個不大的村鎮陳家渡,是浦東與浦西之間的一個交通咽喉。鎮上有百十戶人家,大小十幾家店鋪。隨著龍華寺香火日益興盛,上這兒擺渡的香客一天多似一天,陳家渡的市面也一天天興隆、熱鬧起來。 從陳家渡往南到張家渡,有一條二三十里長的蜿蜒曲折的堤壩。堤壩的西邊,是狹長的蘆蕩;堤壩的東邊,是阡陌縱橫的農田。堤壩上是一條小路。沿著這條曲折的小路,從陳家渡南行十五里,有一片亂葬崗子。墳堆中長著百十來棵郁郁蔥蔥的柏樹,所以本地人都叫它柏樹墳。 離柏樹墳不遠,許多農夫農婦正頂著烈日在田間勞動。有的在耕地,有的在鋤草,有的在踩著龍骨車往芋艿地里戽水,還有一些衣衫襤褸的老人和十來歲的孩子正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揀稻穗。 雖說已是中秋時令,但今年的秋老虎實在厲害。還沒到中午,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似的掛在空中,烤得地里干活的人一個個汗如雨下,那幾位揀稻穗的老人汗已經流干了。他們的背上曬出了一層白花花的鹽末。十多個七八歲的男孩熱得實在受不了,就泡在黃浦江里玩水。他們像一群鴨子似的在淺灘里撲騰、打鬧,玩得十分痛快。 “嘰嘰……嘎嘎,嘰嘰……嘎嘎……”從那條曲曲彎彎的小路上,傳來獨輪車推車的聲音。一個三十來歲的壯年漢子光著脊梁,卷著褲腿,推著一輛破舊的獨輪車由北而來。這漢子濃眉大眼,身體壯實得像頭牛,小腿肚像兩只酒壇子,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莊稼好把式。可是,他步履匆匆,滿臉愁云,好像遇到了什么極不如意的事情。 推車漢低著頭正往南趕,突然,田里一位正在鋤草的農婦揩著汗,放聲唱了起來: 泥水匠,屋頂漏, 裁縫師傅衣缺袖: 木匠老娘睡地鋪, 賣油娘子水梳頭: 鐵匠家里沒菜刀, 織布姑娘露臂肘; 種田人家*凄涼, 勒緊褲帶做馬牛。 聽到這哀怨凄慘的歌聲,推車的人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歌聲勾起了他的傷心事。 這推車漢姓黃名永泰,家住浦西烏泥涇。家中只有他和妻子陸氏兩個人。 大前天,眼看著妻子快要生養,可是家中卻揭不開鍋了。怎么辦呢?他只得推著獨輪車來到陳家渡,想掙幾個腳錢買點米。黃永泰拼死拼活干了兩天,昨天中午正想回家去,剛巧來了位大主顧。板橋鎮大財主榮世根要上龍華寺還愿,帶的東西不少。不用榮世根的家人招呼,黃永泰就幫著把物品往渡船上搬運。搬著搬著,黃永泰腳下一滑,把一桶豆油摔了。榮世根一見暴跳如雷,伸手就是兩巴掌。 黃永泰掏出這兩天掙的錢賠他,他仍不肯罷休,破口大罵:“你這混蛋!這是孝敬龍華寺大法師的上等豆油,你這幾個銅錢夠賠啦?你給我把油從地上盛起來,一滴也不能少!” 黃永泰央求說:“請榮大老爺開恩,饒了我這一回吧!”榮世根見時間不早,就叫家人把黃永泰綁在拴馬樁上,自己帶著家人上龍華寺還愿去了。 夜里,陳家渡好心的鄉親偷偷給黃永泰送吃的來,但誰也不敢解開繩索放他回家。 第二天早晨,榮世根帶著家人還愿回來,陳家渡的鄉親再三替黃永泰講情。榮世根叫家人扒掉黃永泰的藍布上衣,才算放了他。榮世根臨走時,指著黃永泰的鼻子大罵:“你這混賬東西!以后叫我撞上,非扒你的皮、剮你的肉不可!” 黃永泰正想著自己的傷心事,一位正在戽水的農婦接著剛才鋤草的農婦唱道: 財主人家啊樂悠悠, 坐轎子,住高樓, 吃不完的肉,穿不盡的綢, 窖里的銅鈿全長了銹。 黃永泰聽到這歌聲,心里想:這是什么世道?窮的窮死,富的富死!可是自己有什么辦法呢?他痛苦地搖搖頭,一聲長嘆準備繼續往南趕路。 P1-3
黃道婆 作者簡介
郁龍余,教授,1946年生,上海人,深圳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獲時任印度總統慕克吉頒授的“杰出印度學一家獎”。研究方向為:印度文學、中印文學比較、中印文化關系、中國印度學、印度漢學(中國學)。出版《梵典與華章:印度作家與中國文化》《中國印度詩學比較》《中外義學交流史·中國-印度卷》《季羨林評傳》《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印度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等專著及編著三十部。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印度學研究”。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