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明代名臣張岳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35045
- 條形碼:9787520535045 ; 978-7-5205-350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代名臣張岳傳 本書特色
他是學識淵博的大儒;安疆撫民的良臣、胸懷韜略的將帥;文治武功都有輝煌成就;有“八閩**士子”之美譽!張岳不僅具有突出的文治武功,而且具有令人欽佩的優秀品德。全書以豐富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用生動活潑的文筆,形象地描繪了張岳一生的文治武功、思想品格和學術成就。
明代名臣張岳傳 內容簡介
張岳清正廉明的為官之道,不怵權貴敢于仗義執言的品行,使得他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居高不下,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張岳以“寧為巖畔柏,不隨秋風揚”自勵,一生報國,先后與權傾一時的張璁、夏言、嚴嵩三位權相抗爭,秉持獨有的風骨,受到歷代文人和百姓的尊崇。為避免國家勞民傷財,張岳數次力排眾議,不惜頂撞君王正德和嘉靖,膽之大,義之勇,堪稱奇人。 全書以豐富的歷史資料為基礎,描繪了張岳一生的文治武功、思想品格和學術成就,展現了他一生淡于利欲、囊無余積、剛直不阿、不媚權貴,雖屢遭貶抑,卻從不行賄求免、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鐵骨精神。
明代名臣張岳傳 目錄
**章 張岳身世
張岳出生
仕宦之家
第二章 魚躍龍門
張岳賀壽
喜中解元
泉州三狂
第三章 巖畔松柏
勇諫南巡
貶謫南京
復職行人
重修文廟
重修府志
再任禮部
第四章 挑戰陽明
紹興之辯
福建巨儒
第五章 千古一志
小山情緣
嘉靖縣志
第六章 一忤張璁
貶任廣西
江西提學
廣東提舉
首撰通志
第七章 降交征黎
廉州知府
浙江之任
逼降安南
海南征黎
第八章 封疆大吏
督撫鄖陽
巡撫江西
第九章 總督兩廣
嘉靖實況
拜祠祭祖
首平封川
繼平柳州
三平連賀
張岳回鄉
第十章 馬革裹尸
不知回避
不窮武力
戴罪管事
思州城變
擒龍斬吳
苗疆長城
星隕沅州
后記
明代名臣張岳傳 節選
**章 張岳身世 張岳(1492-1552),字維喬,號凈峰,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由于他文功武績均顯赫一時,影響大半個中國,故其故事長期流傳于世,為鄉人所津津樂道數百年。 張岳出生 惠安的東北部輞川亦瀕海,附近有一村莊叫霞莊,鄭姓居之。此地土地肥沃,林輞溪發源于崧洋山邊錦水和紫山鎮林口村,經縣城、峰崎一帶注入青龍橋而入海,全長21.5千米,流域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是惠安的母親河。青龍橋乃是宋橋梁建筑大師道詢所建。道詢即凈山下人,一生造橋兩百多座,其中盤光橋和獺窟嶼橋兩座長度超過被譽為海內**橋的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被宋帝賜為“靈應大師”。 鄭姓是輞川的一名族,雖然人口不多,卻以“三世良牧”聞名,指的是鄭氏一門出了三個縣官。鄭滿,永樂貢生,安徽鳳陽府五河知縣。鄭賢,滿侄孫,景泰貢生,安徽安慶府望江知縣。鄭欽,賢族侄,天順貢生,江西德興縣丞。 明弘治五年壬子(1492)農歷十月初四夜,霞莊處士鄭希肅之女、江西德興縣丞鄭欽侄孫女產下一子。鄭欽與張茂同為天順貢生。張茂任浙江桐廬縣丞。二人為好友,兩家素有交情,遂結秦晉之好,故將侄孫女嫁與張茂之長孫張慎。而張茂則將次子張經女瑞金許配霞莊鄭氏,俗稱姑換嫂,兩家是親上加親。 張茂聞訊,非常高興。來人繪聲繪色講了男嬰出生的經過,特別提到孩子出生之時黑暗的祠堂內頓時一片光明,一群白鶴白鷺隨即飛起。 熟悉甲子五行的張茂感到很驚奇,遂推算了一下日子和時辰,說此子一定會振興吾宗族,所以親自為他取名岳,意即要他長大后要像山岳一樣高大威武。故史載張岳生時屋室有光。 仕宦之家 曾祖張茂 張岳出生于三世縣官之家。其曾祖父張茂、祖父張綸、父親張慎都是縣官。張家世代廉潔奉公,為張岳的成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家風。 張茂“于書無所不讀,藏書幾萬卷”。他恨不得傾盡自己學識,全部傳授給張岳。對這個“必亢吾宗”的曾孫寄予厚望的張茂少不了親自教誨。因此可以說張茂就是張岳的**個啟蒙老師。 張岳非常喜歡讀書,幼小時候就開始學習訓、蒙,童年所讀的盡是曾祖父所珍藏的書,從小就崇拜程朱。張岳曾回憶道:“我家原來收藏有寅賓堂詩一章,是余福先生為我的老祖宗經歷公所賦,其文辭相當雄偉。我幼小時就能背誦。” 先生指的是太守余福,明代惠安**個進士。 張茂以宋代司馬光、朱熹為榜樣,以朱文公家禮來教育子孫。由于對《禮經》有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張茂還參據《禮經》,酌以風土人情習俗,著有《家禮搜遺》《家禮節要》《禮經酌宜》,另有《清介叟集》4卷。張茂卒于明孝宗弘治癸亥(1503)三月二十六日,壽79歲,后葬于尖山西面的大淡山寅向。尚書仙游鄭紀為撰墓志銘。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家庭環境和祖傳家風,才熏陶了張岳的良好行為規范,為日后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張岳中進士后還記得曾祖張茂對祖父張綸說過的話:“讀書不可放過”“不要交對自己有損的朋友、不要沉溺于下棋飲酒,會導致妨礙學業”等語。張岳認為:“這豈止是父子間一時相勸告之語,作為我們子孫世代遵守的規范也是可行的啊!我十余歲即師從曾祖父,親見曾祖父苦學,通宵達旦不睡覺,沒有其他嗜好,不會泛泛交陪,所交往的都是傾盡肺腑的肝膽之士,終身不衰退,這都是先祖之教誨。” 祖父張綸 張茂有妻妾三人,生六子,綸、經、絢、縉、纓、統。綸即張岳祖父,字仁伯,生于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己巳(1449)十月初一,明孝宗弘治五年壬子(1492)林文迪榜舉人。 明武宗正德三年戊辰(1508),他被任命為江西袁州府萍鄉知縣。可惜他有官運無官命,由于時值盛夏,加上張綸年老體弱,走到南昌,不免中暑,至七月十二日,拜見上司,出寓舍,夜里睡覺時,鼾聲如雷。家人感覺有異,急忙起來呼叫他,卻再也呼喚不起了。遺訓有“撫恤孤寡弱幼,篤交老朋友,安于貧困,堅守道義”之句。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張綸以子貴獲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孺人贈淑人。 張綸去世后幸虧有一位福建閩南漳浦的老鄉、時在南昌任寧王府審理正的林塤,還有時任永新教諭之職的南安老鄉柯信。二人雖然以前素不相識,卻主動為他料理喪事。直到時在太學的張慎和二弟張忱趕赴南昌,扶喪以歸。張家子孫為此對林塤一家感恩戴德。 張綸六歲時,張茂就從莆田林墩聘請了一個名師叫李謀字伯資的來教他訓蒙,已經在張家當私塾教師幾十年,如今張綸就請他協助教導張岳。當張岳晚上挑燈讀書時,母親鄭氏則在一旁紡織伴讀督促,為張岳的成長傾注了不少心血。 祖父的好學也給了張岳學習的榜樣。張岳端莊凝重,不喜歡兒童的游戲,好學不倦,因此博學群書。乾隆《泉州府志》評價張岳:“為人沉毅簡重,樸古忠正。藐視流俗,敬慕古代賢人豪杰,志在康復天下。” P3-5
明代名臣張岳傳 作者簡介
張國琳,1964年出生,福建泉州惠安人,現籍廈門。1985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惠安縣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福建省作協會員、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會員。 代表作有《惠安歷史人物新編》《中國傳奇惠安女》《廉隅世家話張岳》《莊貽華與耕余漫草》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