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絲路百城傳:景德鎮傳·瓷器之都 (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50150
- 條形碼:9787513350150 ; 978-7-5133-501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路百城傳:景德鎮傳·瓷器之都 (精裝) 本書特色
世界瓷都景德鎮的首部城市傳記。 作者反復精心修改書稿,既關注史料的邏輯性豐富度,亦力圖以個性化色彩的敘述為他的故鄉為這座獨特的城市留下鮮活生動的記憶。 從前“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景德鎮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方成為譽滿全球的瓷器之都?景德鎮陶瓷又究竟好在哪里?《景德鎮傳》將為您解惑。
絲路百城傳:景德鎮傳·瓷器之都 (精裝) 內容簡介
《景德鎮傳:瓷器之都》按歷史順序以內容性質為構架系統呈現景德鎮的古今歷史,地理與情態歸屬:含硬性自然地理和行政區劃的位置歸屬,以及軟性的土著和移民對本土的動態情感狀況。城鎮及人文脈絡:主要是城史大事,包括城鎮發展或轉折的改變史實、具有重大影響的賢能巨匠,以及推動陶瓷手工業長進的人文要事等。世俗與跡象淵源:含風土民俗、幫派風情,以及景觀淵源的闡述與詮釋。附有故事的瓷寶:歸攏歷史上流落世界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瓷質隗寶。通過對一座地處偏僻的縣轄小鎮發展到世界瓷都的歷史描述,勾勒出一幅陶瓷古鎮前世今生的彩色畫卷,書寫出一首發掘瓷業高峰內動力與人文精神的史詩。
絲路百城傳:景德鎮傳·瓷器之都 (精裝) 目錄
城鎮年表 / 01
序 章 china 的孕育
盤古地殼的起伏醞釀 / 3
遠古的那點動靜 / 7
**章 脫陶而瓷之“昌南”
“漢世”起色 / 13
“陳以來土人多業此” / 18
瓷器師主趙慨出現 / 21
激活市鎮的昌江動脈 / 25
第二章 瓷城的“隋唐演義”
顯仁宮的獅象大獸 / 31
新平縣設立與縣治變遷 / 34
“假玉器”進京 / 40
皇帝矚目 / 45
第三章 宋始的瓷器風光
被朝野所器重 / 49
“景德”年間的背景 / 52
“影青貫耳杯”退兵 / 54
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 / 56
“陶瓷之路” / 59
“高嶺土”的錦上添花 / 64
第四章 元“浮梁磁局”的助推
一面瓷業界旗幟的樹立 / 71
精致的民窯瓷寶 / 75
青花瓷窖藏真相 / 80
第五章 “御器廠”的鼎盛
官窯的手筆 / 87
鄭和下西洋的硬貨 / 91
童賓跳窯 / 95
燒造大龍缸的糾葛 / 97
皇帝的蟋蟀罐 / 103
“斗彩”里的宮廷私密 / 108
“打毛銀派頭” / 112
第六章 大明的民窯
于光及其“軍窯” / 119
上川島上的走私 / 124
“隱市”巨匠昊十九 / 127
仿古高手 / 132
對陶王菩薩的崇拜 / 137
第七章 清朝的瓷業高峰
御窯廠 / 143
兩位“洋人”的探秘 / 147
瘋狂的奧古斯都二世 / 151
*響亮的督陶官唐英 / 156
觸礁的“哥德堡號” / 166
三打王家洲 / 168
茭草行殉職的鄭子木 / 174
第八章 封建沒落的挽歌
光緒十年的河水暴漲 / 181
為油鹽的一次暴動 / 184
慈禧的“大雅齋” / 188
縣衙不得不遷址上鎮 / 193
糾結的官商康達 / 198
軍閥的勒索和打劫 / 206
第九章 幫派的聚集與霸道
“都幫”崛起 / 215
徽商的壟斷 / 222
硬扎的“雜幫” / 231
會館扎堆 / 237
行幫林立的“草鞋碼頭” / 245
第十章 民國的改良掙扎
城徽“龍珠閣” / 261
抱團取暖的“珠山八友” / 265
撞南墻的改良者 / 274
陶瓷教育先驅 / 282
紅軍奇襲 / 289
陳毅的“瑤里改編” / 291
日機轟炸 / 296
英美元首的禮品瓷 / 299
第十一章 瓷面折射出的曙光
瓷業生產的恢復 / 305
“青花大王”的誕生 / 309
“神雕”曾龍升 / 314
趙淵的初心延續 / 319
“國瓷辦” / 325
有關“7501 瓷” / 330
陶瓷考古“瘋子” / 333
第十二章 古鎮新芽
“鬼市”與瓷片 / 341
蓮花塘又名佛印湖 / 350
被盜挖洞開的御窯遺址 / 355
本色瑤里 / 364
手工制瓷的重現 / 369
第十三章 新世紀的隆起高臺
國營工業遺存 / 377
“文創街區”模式 / 383
“陶藝范兒”三寶瓷谷 / 390
整座城就是一個博物館 / 395
“試驗區”的新標高 / 404
主要參考文獻 / 407
后記:過程的意味 / 409
絲路百城傳:景德鎮傳·瓷器之都 (精裝) 節選
景德鎮地區*遠*早的特色記錄,在史書中也只找到這么一句——“新平冶陶,始于漢世”。“新平”是*早的東晉官方對這塊無名野地的稱呼(現在浮梁縣浮梁鎮舊城村的河對面還有一個新平村委會),雖然不一定是精準地指“昌南”這塊地界,但是因為同處于昌江的東岸,在人煙稀疏的古代與景德鎮的直線距離不過十幾華里的路程,發展到現在與景德鎮市城區的珠山山區幾乎是無縫對接。所以遠在漢代官方,特別是八十千米之外的鄱陽縣衙,差不多就把同樣有一些窯業的昌南與新平視為一體。后來的史實也證明,因為新平這個地方日漸式微,窯戶們大多都將散落在鄉野的作坊窯場,集中遷移到水路交通和市場都比較發達的下游“昌南”。 這也就是說當地始制陶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著專業手工劃時代的標識意義。事實也在證明:景德鎮這個地方開始像一個涉世之初者一樣,有若干個窯口以制瓷的手藝特長,從周邊平庸的農業、林業、漁業,或純商業中脫穎而出,瀟灑地在社會上顯示出與眾不同的一面。在這之前,一個庸常的城鎮被當權者無足輕重地忽視,就像是對待一枚破舊的皮球,景德鎮在歷代被可有可無地踢得滾來滾去。 秦二世元年(前 209),陳勝吳廣起義,曾立國號“張楚”,景德鎮再次歸楚。漢高祖六年(前 201),這里屬漢朝設置的豫章郡鄱陽縣。漢獻帝建安十五年(201),孫權設置鄱陽郡,景德鎮為鄱陽郡鄱陽縣的東隅——三國時代的吳國一直統領這一地區,當地又回歸到了揚州管轄的懷抱。 在這漫長的反反復復以后,到了晉惠帝元康元年(291),朝廷以荊、揚兩州所屬十郡另設置江州,鄱陽郡為其中之一。景德鎮又繼秦之后作為鄱陽郡的一員,再次隸屬于附近的江州,也就是如今的九江。這類流水賬似的零碎史料,作為志書為了保持一個地方的延續性,它所記的每一筆“陳芝麻爛谷子”都不可或缺。但是仔細分析,這些繁雜瑣碎,景德鎮地區被當球一樣踢來踢去的現實,昭示著權力高層已經將這塊“犄角旮旯”,當成了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肋骨,被歷代君王無所謂地盤來盤去,*后順手丟給一個就近的轄區——這就是它*初“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經歷和遭遇。 但是到了“漢世”……
絲路百城傳:景德鎮傳·瓷器之都 (精裝) 作者簡介
江華明,1962年11月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協常務理事,景德鎮市作協主席,現供職于景德鎮市文聯。曾就讀于江西大學和魯迅文學院,江西滕王閣文學院第二屆特聘作家。在《當代作家》《上海文學》《花城》《大家》《北京文學》《青年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小說兩百多萬字,并被多種選本選刊轉載,曾獲萌芽文學獎和谷雨文學獎;在《城市地理》《旅游世界》《中國航空旅游指南》發過長篇本土散文;主編過地方陶瓷文化集本《古鎮瓷韻》《景德鎮陶瓷掌故》;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江華明小說精選》《炮樓》,長篇小說《尖銳的瓷片》《龍窯飛》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