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蘭州新區典型巖土問題研究與工程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78442
- 條形碼:9787112278442 ; 978-7-112-2784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蘭州新區典型巖土問題研究與工程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多年來在蘭州新區的工程實踐為基礎,針對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典型巖土工程問題,通過深度挖掘和系統總結編撰而成。全書共分8章,著重闡述了區域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及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評價、暗埋不良地質體的探測與處理、深層地基土工程特性研究與工程潛力挖掘、濕陷性黃土區常規地基處理與特殊的復合地基處理、黃土區大厚度挖填改造場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等五大方面的內容。本書面向廣大巖土工程勘察人員,也可供巖土工程設計人員和工程建設管理人員參考。
蘭州新區典型巖土問題研究與工程實踐 目錄
第1章 緒言
第2章 蘭州新區建設背景與區域地質概況
2.1 蘭州新區工程建設發展概況
2.1.1 蘭州新區的由來
2.1.2 蘭州新區的戰略定位及意義
2.1.3 秦王川基本情況
2.1.4 蘭州新區規劃范圍及概況
2.1.5 工程建設發展概況
2.2 蘭州新區自然條件與區域地質概況
2.2.1 蘭州新區的自然概況
2.2.2 蘭州新區的地形地貌
2.2.3 蘭州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
2.2.4 蘭州新區的區域地質概況
2.3 蘭州新區工程地質研究進展及程度
2.4 蘭州新區典型巖土工程問題
2.4.1 地下水位上升問題
2.4.2 暗埋不良體探查問題
2.4.3 深層地基土強度與變形問題
2.4.4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問題
2.4.5 大厚度挖填場地治理問題
第3章 蘭州新區地下水位變化趨勢分析
3.1 環境水文地質條件
3.1.1 自然地理與地質條件
3.1.2 地下水的類型、分布及埋藏特征
3.1.3 地下水補排條件及與地表水系的關系
3.1.4 地下水水位動態特征
3.1.5 地下水水化學特征
3.1.6 包氣帶透水層基本特征
3.2 地下水均衡計算
3.2.1 計算區的確定及均衡方程
3.2.2 均衡要素分析計算
3.2.3 均衡計算
3.3 地下水數值模擬計算與預測
3.3.1 水文地質概念模型
3.3.2 數學模型及計算方法
3.3.3 源匯項的概化和分配
3.3.4 數學模型的校正和驗證
3.3.5 地下水位預測
3.4 地下水位預測成果及處置建議
第4章 暗埋不良地質體探測與處理
4.1 暗埋不良地質體成因、類型和特點
4.1.1 暗埋不良地質體的成因
4.1.2 暗埋不良地質體的類型
4.1.3 暗埋不良地質體的特點
4.2 暗埋不良地質體探測技術
4.2.1 探查工作基本原則
4.2.2 地面普查工作步驟及方法
4.2.3 工程物探探測技術
4.2.4 物探探測結果的勘探驗證
4.2.5 探查中應注意的問題
4.3 暗埋不良地質體的工程特性
4.3.1 不良地質體的形成條件和物質組成
4.3.2 不良地質體組成物質的工程性質
4.4 空洞體頂板穩定性分析與評價
4.4.1 空洞體頂板穩定性的定性分析方法
4.4.2 空洞體頂板穩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
4.4.3 空洞體頂板地層構成及工程性質
4.4.4 空洞體頂板穩定性的定性評價
4.4.5 空洞體頂板穩定性的定量評價
4.5 暗埋不良地質體的加固處理
4.5.1 暗埋不良地質體處理原則
4.5.2 暗埋不良地質體處理方法
4.5.3 暗埋不良地質體處理工程實例
第5章 蘭州新區深層地基土的工程特性
5.1 深層地基土的研究現狀
5.2 深層地基土的取樣與試驗測試
5.2.1 高質量巖土樣取樣方法
5.2.2 巖土物理力學性質
5.3 深層地基土的承載力試驗
5.3.1 旁壓試驗測試技術
5.3.2 旁壓試驗成果分析
5.3.3 深層地基土承載力參數確定
5.4 深層地基土的樁基試驗
5.4.1 樁基試驗工程概況
5.4.2 光纖法樁身應力測試原理及方法
5.4.3 影響單樁承載力的主要因素及成樁效應
5.4.4 深層地基土的樁基承載力計算參數
5.4.5 光纖法樁身應力測試
5.4.6 深層地基土樁基荷載傳遞機理
第6章 濕陷性黃土的地基處理
6.1 蘭州新區濕陷性黃土分布及特點
6.1.1 蘭州新區濕陷性黃土分布
6.1.2 蘭州新區濕陷性黃土特點
6.2 濕陷性黃土工程性質分析與評價
6.2.1 濕陷性試驗及應考慮的因素
6.2.2 濕陷性黃土地基工程性質分析
6.2.3 黃土的濕陷性評價
6.3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
6.3.1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原則
6.3.2 地基處理方法
6.4 地基處理工程實例
第7章 濕陷性黃土區的剛-柔性樁復合地基試驗研究
7.1 研究背景與主要研究內容
7.1.1 蘭州新區濕陷性黃土常規處理方法
7.1.2 單一樁型與多樁型復合地基
7.1.3 主要研究內容
7.2 復合地基處治濕陷性黃土的試驗
7.2.1 試驗區工程地質條件
7.2.2 試驗區地基處理設計與試驗內容
7.2.3 主要試驗成果
7.3 剛-柔性樁復合地基作用機理
7.3.1 試驗方法與試驗技術
7.3.2 剛性樁單樁承載變形機理
7.3.3 擠密樁復合地基承載變形機理
7.3.4 剛-柔性樁復合地基承載變形機理
7.4 主要研究成果與結論
第8章 大厚度挖填改造場地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8.1 蘭州黃土丘陵區削山造地的發展
8.1.1 蘭州中心城區削山造地的發展
8.1.2 蘭州新區削山造地的發展
8.2 蘭州黃土丘陵區削山造地的經驗教訓
8.2.1 蘭州中心城區削山造地的經驗教訓
8.2.2 蘭州新區削山造地的經驗教訓
8.3 大厚度挖填場地建設工程存在的問題
8.4 應對措施
結語
參考文獻
蘭州新區典型巖土問題研究與工程實踐 作者簡介
張恩祥,1963年9月生,陜西岐山人,1984年畢業于南京建筑工程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甘肅省首屆工程勘察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甘肅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濕陷性黃土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甘肅省土木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勘察設計協會工程勘察與巖土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肅省土木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檢測工作。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