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萬物大歷史·科學和技術是怎么發展而來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3821
- 條形碼:9787521743821 ; 978-7-5217-4382-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物大歷史·科學和技術是怎么發展而來的 內容簡介
大歷史”概念由美國知名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經比爾·蓋茨大力資助,得以在全球得到傳播和發展。因其理論新穎,觀點獨特,跨學科跨領域,正在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歷史”的概念和視角除了在學術界有價值,更是一個能走出學術擴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歷史的思維和視角。《萬物大歷史》系列正是韓國創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養讀物,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套書在韓國上市以來,不僅市場反響較好,而且獲得贊譽無數,被評為學校圖書館期刊推薦圖書、晨讀推薦圖書等。
萬物大歷史·科學和技術是怎么發展而來的 目錄
*初的黃金時期
追求真理、開放性以及阿拉伯帝國的科學發展
2 歐洲科學的起源和發展
歐洲社會的發展和歐洲科學的萌芽
探尋天體運行的原理
探尋力與運動的原理
3 工業革命與工業化科技
紡紗機與蒸汽機 99
探索能量和熵的原理 108
探索電磁場的原理
4 相對論、量子力學和 DNA
相對性的世界與相對論
量子的世界與量子力學
DNA 之旅
5 當今的科技時代
在醫院
在飛機上
在電子產品賣場
自我破壞與地球破壞
從大歷史的觀點看
“ 科技革命”
萬物大歷史·科學和技術是怎么發展而來的 節選
從大歷史的觀點看”科技革命“ 20 世紀初期,德國不僅有普朗克和維爾納·海森堡,而且聚集了愛因斯坦、馬克斯·玻恩、X 射線研究的先驅馬克斯·馮·勞厄、核物理學家奧托·哈恩等尖端物理學先鋒。那時,德國的科學已經到了足夠研究量子力學和開發核武器的階段。但是到 1933 年,希特勒的納粹黨奪取了德國政權,所有情況發生了變化。希特勒開始鎮壓猶太人,掠奪他們的財產,將其變成國家資本,使德國科學界走向崩潰。不僅如此,希特勒還將猶太人從學術界驅逐出去,否定他們的研究成果,并禁止德國人與猶太人共同從事研究。因此,在德國,科學的自由真理被限制,知識分子之間的活躍交流消失,猶太人所創造出來的模因被強制刪除,一些有志學者也離開了。不僅是愛因斯坦這樣的猶太學者,薛定諤這種非猶太學者也為了追求真理的自由而逃離德國。留在德國的普朗克和勞厄被納粹誣蔑和攻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如實展現了如何在封閉和 排他的社會環境中把科學發展推向消亡的深淵。在德國之外的玻恩和薛定諤發展量子力學時,身在德國的普朗克和維爾納·海森堡沒有任何研究進展。雖然*初維爾納·海森堡所屬的德國核武器開發項目團隊是作為世界*尖端的核開發項目團隊而存在的,但他們仍未制造出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戰敗后,聯軍將維爾納·海森堡等關押在某處,監聽他們的對話,發現他們對核武器的制造已不存在任何先進認識。 由此看來,我們要尊重科學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創造性進化思想,并且要努力加強多元化的人與社會之間的溝通,這是經過無數次證明得出的非常重要的結論。就像古典時代的希臘一樣,以對多樣性、交流和真理的渴求為基礎發展豐富的科學知識,阿拉伯帝國也通過宗教寬容和開放性政策,只將真理當作追求目標,吸收和融合世界各地的知識。復蘇了阿拉伯和古典時代的希臘知識的歐洲也是如此。 這是因為,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是通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而發展起來的文化進化過程。古典時代希臘的科學能夠發展,是依靠人類長時期觀察自然,并且不斷積累相關知識;阿拉伯帝國的數學和化學的繁榮,也是通過總結和融合世界各地的數學和化學知識并對其進行重新詮釋;歐洲的科學發展也是憑借引進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知識和技術的模因得以實現的。在那之后,歐洲科學家開始奮起反抗阻礙他們自由進行知識交流的當代宗教觀念,并積極宣傳發展連接多個知識領域的精神基礎—理性主義世界觀。工業化之后,很多工業技術和熱力學、電磁學等知識相互連接,以內燃機和電力為中心的高科技文明開始發展。人類長期積累的數學和科學知識,*終形成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它們是能夠對組成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世界的宇宙萬物進行數學證明的偉大創舉。對于解釋生命現象的研究,*終形成了能夠證明 DNA 構造和作用的生命科學,使人們能夠完全理解生命的發展和變化。 通過本書,我們了解到,雖然文化進化是由多樣的模因連接統合實現的,但實際上,這些連接和統合是靠對真理懷有熱切盼望并為各個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形成的。就像基因能使個體的生命得以傳承,在后代中廣泛遺傳下來,書中或機器中所蘊含的科學模因,也激發著數千萬人的探索精神,讓他們心懷夢想,為科學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他們相互交流,使自身所持有的模因和他人的相結合,形成一定的理論,而他們所寫的書或制造的機器又形成人類新的珍貴模因,開啟人類創新的序幕。 正因為這樣孜孜不倦的探索,人類在科學技術的文化提升領域不斷取得璀璨的發展成果。*近,人類社會又產生了新的主題,即匯聚人類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實現地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構筑人類文明未來發展的藍圖。要實現這一主題,不僅需要尖端的物理學和生命工程科學知識,而且需要對人類未來的哲學性思考和人類社會的一步步改善。正如阿瑟·克拉克在小說《與拉瑪相會》中提到的那樣,“ 像拉瑪人一樣高度發達的文明,必須有相應的道德水準高度,如果沒有的話,那么*后就會自己走向滅亡,我們在 20 世紀時就差點兒預言成真”。現在,我們必須證明,我們有開辟宇宙和不朽文明的能力。
萬物大歷史·科學和技術是怎么發展而來的 作者簡介
金明哲,專職作家,西洋史專業。撰寫“大歷史”系列第17本《科學和技術是如何發展而來的?》,致力于向青少年推廣大歷史觀念。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