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當代作家精品·散文卷——燈火可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9119
- 條形碼:9787513939119 ; 978-7-5139-391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作家精品·散文卷——燈火可親 本書特色
時光有痕,生命有情,我們遇過的人、走過的路、經過的事、讀過的書,如果回味起來,都像閃著微光的燈火,即使微弱,也有著溫暖的、悠遠的溫度和亮度。這樣的溫度和亮度,撫慰了我們的心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由此,生命且歌且憶,才不至于那么孤單和無助。全文語言質樸,讓讀者產生共鳴。
當代作家精品·散文卷——燈火可親 內容簡介
《燈火可親》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集,全書分為“吟唱·婉約”“光陰·深處”“遠方·背影”“開卷·若思”“春暉·寸草”,共五輯,書中深情抒寫作者關于時光、親情、行游、閱讀的諸般感受。
當代作家精品·散文卷——燈火可親 目錄
聽母親講“古今”
像候鳥來去鄉村
簡約傳神張守義
聽“花兒”嘹亮
實心農家餐
放風箏
望當年小張
山珍來自遠方
簸箕灣紀事
尋找秦長城
清白之年
第二輯 光陰·深處
看時光在走
村里有故事緩緩流淌
秦腔
逃票
百家本和竹竿筆
懷念鳥啼蛙鳴之聲
奶奶睡著了
被困住的瓢蟲
林蔭深處
勞作就像一只碗
年味兒
故鄉有棵核桃樹
背斗
尕板凳小馬扎
燈火可親
第三輯 遠方·背影
一騎一舟山水間
刻在石上的信仰
丹霞映紅冶力關
一個神秘王朝的背影
梨花千樹赴春來
踏青黃香溝
車過若爾蓋
穿過時光的鋒刃
紅色照千堡
叩門石城扎尕那
我要去新疆
第四輯 開卷·若思
開始讀書吧
一雙穿越時空的眼睛
裸露在風中的草場
書架情結
送你一本書
樓下有誰在跳舞
深圳有家尚書吧
幸福的“分外活”
騎白馬的和長翅膀的
鼓浪嶼上月白風清
眾里尋書千百度
第五輯 春暉·寸草
用一生去讀
為父母舉杯
母親深夜沒回家
我柔韌如樹的母親
父親的午餐
蠶絲牽扯的疼
我在等著你回來
播下勤儉的種子
給舅舅發“盤纏”
我的留守假日
老院子
后記:拂過歲月之河的春風
當代作家精品·散文卷——燈火可親 節選
聽母親講“古今” 雨點下來了,豆子大,噼里啪啦響,地面一會兒就濕了。 母親背個筐,扛把鐵鍬,嚷著下大了、下大了,沖進院來。我和兩個妹妹,在炕上跪著,趴在窗上,往外看。母親進了屋,拆開辮子,拿毛巾擦頭發。母親的辮子很長,像村里池塘邊的柳梢,娉婷秀雅,風擺有致。天空一聲炸雷,比過年時*大的炮仗還要響。小妹嚇得撇開嘴,想哭。母親換了外衣,也坐上炕來,手里拿著針線,拽過一條褲子。這是我的藍褲子,膝蓋上破了兩個洞。母親從針線簍里翻,找出兩塊碎布,一塊藍,一塊黑,搭在洞上,比比畫畫,是要補了。 很久以前啊,有家窮人,常常揭不開鍋。 母親用嘴抿濕線頭,穿進針眼,開始給我們講“古今”。凡是以“很久以前”開頭的故事,家鄉都叫“古今”。鄉諺云:“古今古,古四川,四川山里賣牡丹。”后面的記不清了,大意是說某段“古今”有味道、流傳廣。 這家媳婦去給地主家做飯,搟面后,不洗手就回家。手上沾了面,回家洗了,煮面湯,給餓著肚子的老人孩子喝。 母親經常給我們講“古今”,語速平緩,善惡分明。天已黃昏,雨依然沒停,一道閃電,又一聲雷。母親縫補的針腳很密,動作也快,我們依偎在母親身邊,聽她講。 沒過多久,地主婆發現了,百般刁難,斥責這媳婦明著來做飯,暗里是偷面啊。 我們歪著腦袋,提心吊膽,怕雷鳴閃電,怕地主婆發難。母親縫完*后一針,把褲子扔給我,說穿上吧。邊起身下炕,該做飯了。 院門外有腳步聲,有人聲,有自行車聲。這是往姚家坪去的。姚家坪在我們村東的山上,山路像羊腸,拐彎抹角的,繞上山頂。母親講過狼來了的故事。我們猜姚家坪的樹林里肯定有狼,萬一碰上了,喊大家幫忙,能來得及嗎?于是,從此不敢上山進林,更不敢言而無信。 小時候家里點過幾年燈盞。盞里有煤油,油里有捻子。捻子點著了,閃閃爍爍的,像我們聽故事時的眼睛。母親搟面時,我們跟在身后。碎面葉兒盛進碗里,端上桌時,我們瞅著母親,想聽完她的“古今”。 地主婆說,你偷沒偷面,天知道,哪天打雷了,你敢把手伸出窗嗎?母親邊吃邊說,燈盞暗了暗,像要睡著了。母親拿根針,挑了挑捻子,燈又醒了,亮了。傍晚電閃雷鳴,媳婦兒伸出手,一道金光,兩只手腕上,竟然各纏了一枚亮燦燦的金手鐲。 母親笑了,我們也笑了,哈哈地笑。快樂將屋外的雨聲遮沒了。去看看,外面還下雨嗎?我們凝神聽,好像還在下。開門,雨果然不小,屋檐已經掛上了小小的瀑布,嘩嘩響。這場雨好,明后天就可以種冬麥了。母親念叨著她的莊稼。包產到戶沒多久,母親雖然體弱,但也從不讓自家的地閑著。她的“古今”因農事的忙閑,而時斷時續,像隔半年才能吃上一頓的餃子,饞人。 我不喜歡雨天,只能待在屋里。不能挖洋芋,去山坡上烤了吃。不能拿土坷垃,扔胖嬸家伸出院外的核桃樹,偷核桃吃。更不能脫了衣服,跳進水塘里,學狗刨。胖嬸特別小氣,只要墻外有風吹草動,就追出來罵。那些核桃,她要一顆不剩地收了,拿到集市賣。村里有果樹的,都這樣,小氣得很,跟地主婆一樣。 看見響雷讓媳婦發了財,地主婆眼紅了。學媳婦的樣子,搟面,將手上沾的面煮湯,給公婆和地主喝。然后將自己的手伸出去,“咔嚓”一聲,響雷過后,地主婆的兩只手臂,沒了。 母親相信善惡有報。我也相信母親講的“古今”。電閃雷鳴,從此變得恐怖、神秘且誘惑十足。遇著雷雨天,斷不敢走出屋外,連手都不敢伸出去。母親嘿嘿地笑,傻孩子,老天爺對付的,只是惡人,怕什么。于是,我們暗想,以后一定要做個好人。說給別家孩子時,他們都笑,說“古今”都是騙人的。我覺得他們的看法,才奇怪。記得當時咒過胖嬸,她的手咋就不被雷劈了呢?打雷許多次了,胖嬸每次都好好的。這也很奇怪。 村里有許多“古今”,像莊稼,割一茬長一茬。后來,村里通了電,煤油燈不用了,夜里各家亮了起來,許多“古今”卻銷聲匿跡了。上學后,當母親偶爾再講起“古今”的時候,我半信半疑,會追著她問,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母親笑了笑,不回答。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心底一陣暖意,忽然明白了。 P2-4
當代作家精品·散文卷——燈火可親 作者簡介
張立新,男,甘肅臨洮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在《大地文學》《散文選刊》《青海湖》《北方作家》《太湖》《讀者》《躬耕》《大觀》《昆侖》《海燕》《中國自然資源報》《甘肅日報》等報刊發表散文60多萬字。有作品被收入《大地行吟》《大愛心語》《書香·人生》《九十年代回憶錄》《三江源·玉樹篇章》《中國自然資源散文1998/1999雙年選》等文集。 獲“中華橙鄉杯”讀書大賽獎、保護耕地主題散文獎、《工人日報》征文獎、節儉養德征文獎、“金羚”年度文學獎、“龍潤德杯”散文獎、抗疫征文獎、“學爿新思想·續寫新篇章”等省部級以上征文獎多次。系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200名重點培養作家之一。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